被消失的,不只是五世王廣場前的人民黨紀念牌

要抹去的,還有2475年革命的那些人那些建築

satie tang
曼谷一滴 วันดี
11 min readJul 10, 2020

--

人民黨的軍官(sm-thaipublishing)

9月19日,泰國法政大學可能將再現示威抗議活動。法政大學是由人民黨內的文官系比里·帕儂榮(ปรีดี พนมยงค์)所創立,在大皇宮一帶的 Tha Phra Chan 校區,是以前宮部分土地而創建的學校(而前宮其餘部分則成了現在的曼谷國立博物館)。

88年前,人民黨(คณะราษฎร)是1932年推翻君主專制體系,讓暹羅成為君主立憲體制的推動者。1928年,被拉瑪六世送至歐洲求學的比里帕儂榮與當時官拜上校的披耶帕鳳(พลเอกพระยาพหลพลพยุหเสนา,最後他官拜上將,曼谷有條路就以他的名字 Phahon Yothin พหลโยธิน 為名),比里·帕儂榮是人民黨內的文官系,而披耶帕鳳則是軍官派,是人民黨四虎將之首。除了他們兩個,泰國知名的獨裁者披汶頌堪(จอมพล ป. พิบูลสงคราม)當時仍未是要角,甚至未被視為四虎將之一。

年初在暹羅博物館的小型書展上見到書商擺攤,有T恤上寫著「พึงรู้เถิดว่าประเทศเรานี้เป็นของราษฎร」句子,是來自1932(佛曆2475年)的人民黨宣言內容,「ราษฎรทั้งหลายพึงรู้เถิดว่า ประเทศเรานี้เป็นของราษฎร…」(所有人民該要知道,國家是人民所有。)

由左至右:比里帕儂榮、披耶帕鳳、披汶頌堪。(維基百科)

今年的六月二十四日,泰國民間關於人民黨的討論甚多,除了意有所指的T恤,獨立媒體 Prachatai 更以被調包的人民黨紀念牌(หมุดคณะราษฎร)為靈感,製了傘及杯墊,要人民不能忘。2017年4月14日,從1936年起,被釘在五世王廣場前的紀念牌就這麼被調包了。

prachatai、sm-thaipublishing

為什麼它會被調包?

可以參考以下兩篇文章。不過從兩塊紀念牌上的文字差異,你就不難猜想,它為什麼會被調包。

泰國:消失的民主紀念牌 復興的王權與擴張的軍權

釘子與血祭-魔法在泰國當代政治的蹤跡

舊的銘文:「1932年6月24日拂曉,人民黨為了國家榮耀創建了憲法。」
新的銘文:「人當尊崇佛教的三位一體、國家與其家庭,並效忠其君主,為國家帶來繁榮⋯」

紀念碑前後(https://www.posttoday.com/politic/report/490141)

而近年被消失的人民黨符號還有,2018年被搬遷的平定叛亂紀念碑(อนุสาวรีย์ปราบกบฏ,於平定欲復辟的保皇派後所建)、2020年一月消失的披耶帕鳳紀念像,到了二月,連披汶·頌堪清萊家鄉所在地的標示牌也消失不見。而有披耶帕鳯、披汶頌堪等人民黨創始元老骨灰的 วัดประชาธิไตย(民主寺)也更名為 วัดพระศรีมหาธาตุ(榮光遺骨寺)。

與人民黨相關的建築,成了保守派的眼中釘。學者 ชาญวิทย์ เกษตรศิริ 就曾在 BBC Thai 的訪問指出,紀念牌的消失,象徵了與民主的保守勢力一方,不再妥協的拒絕姿態。

那麼人民黨留下的是什麼呢?

在泰國政治史上,曾擔任國會總理的人民黨成員共有六人。在1947年,文人派的比里帕儂榮因國內經濟不振、拉瑪八世死亡之謎,引發鑾披汶·頌堪在背後主導的軍事政變後,人民黨至此幾乎已沒有影響力。二戰之時與日本結盟,曾淪為戰犯,卻在美國支持下再擔任總理的披汶頌堪,他在國恥論的論述下,進行把暹羅建立成泰國,且與英法列強競逐、試圖擴張國力的過程。雖然,權力也形同他的九層白傘。(披汶頌堪在二戰期間的立場選擇,在《從暹羅到泰國》一書中有所介紹,他於1948–1957回鍋擔任泰國總理。)

首兩位人民黨總理(維基百科)

1932年之後的十五年間,可以說是人民黨的黃金時代。他們極力消解昔日王權權威的正當性,不管是限制政治上的權力,或是文化上的面向也有所有行動,讓王室的形象不再那麼高大上。例如,取消飲宣誓效忠之水的儀式,取消拜倒的儀式,取消御耕節,取消封爵位階。出自於法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則。(不過這些沒多久後統統都回來了…)

甚至語言。人民黨曾經取消王室用語,關於生日,就只有一個字 วันเกิด,沒有什麼 พระราชสมภพ、เฉลิมพระชนม,沒有高大上,王族與凡夫俗子都是同樣的一個字。

除了這些,他們在形式上還曾經留下了什麼?

1. 火葬亭

a. 平民的火葬亭

看著拉瑪九世盛大的的火化大典,或許以為火葬亭是暹羅/泰國從很久以前就有的傳統,對君主貴族而言是的,然而平民呢,曼谷王朝時期,鬼門外的金山寺是平民百姓的火葬場地,在廣場上以篝火燒了就是,哪有什麼象徵須彌山的火葬亭呢。

1932年六月二十四日是暹羅重要的一日,由人民黨發動不流血革命,起草憲法,並讓拉瑪七日交出政權。人民黨主張民主,強調人皆平等,從他們主政時候起,泰國才有了一般平民百姓的火葬亭,曼谷首座火葬亭出現在耀華力路一帶的金佛寺(วัดไตรมิตร)。現該火葬亭已早於2007年拆除

b. 皇家田廣場上的平民火葬亭

在卻克里王朝成立至今的238年歷史上,只有王室貴族能在皇家田廣場舉行火化典禮,唯有兩次例外。一次是1973年學生運動的犠牲者。而另一次則出現在更早的人民黨時代,在1933年,拉瑪四世之孫所主導的波沃拉德叛亂失敗後,人民黨為了作戰英勇犠牲的軍人在皇家田廣場舉辦了火化典禮。這樣的意義已經很明顯了,破除這個場地專屬於王族葬禮的神聖性,要強調人與王族是平等的。

首次於皇家田廣告舉辦的平民(士兵)的火化典禮。(ศิลปะ-สถาปัตยกรรมคณะราษฎร : สัญลักษณ์ทางการเมืองในเชิงอุดมการณ์)

2. 以政治語言來打造的建築風格

a. 平等的理想

而在皇家田廣場上的軍人火葬亭,並不像現在大家所熟悉的火葬亭,以須彌山的概念去建造,它簡潔,線條剛直。這來自人民黨出於平等的意識型態。

傳統泰式建築強調隨著主人的身分地位,屋簷也益發多重,裝飾也愈是繁複。看似輕盈的泰式建築風格,背後滿滿是關於身分與爵位的政治語言。而人民黨主政時期,在建築形式上,他們使用的是簡潔剛直的風格,線條直線,平屋頂,去掉花紋的裝飾細節,在建築上展現平等的特質。

TCDC,舊郵政總局(https://www.kobkid.com/เรื่องน่ารู้/tcdc-เตรียมเปิดบนทำเลใหม่-ณ-อาคารไปรษณีย์กลางบางรัก-5-พฤษภาคมนี้)
ประตูสวัสดิโสภา的風格與其他舊城門比起來,線條更為簡潔。(https://www.facebook.com/sattamalee/photos/a.1377117815770151/1377142145767718/?type=1&theater)

就算像火葬亭的設計必須用到部分的泰式裝飾,也只留下線條或簡單的幾何圖案,並以水泥而建,不像傳統泰式風格是木造。而大皇宮的外城門之一 ประตูสวัสดิโสภา,曾在二戰中被砲彈炸毁,重建時也以人民黨的建築風格重建。

人民黨在那十五年間的建築,有人說它沒有美學價值,因為是從西方複製而來,所以它們只是跟得上時代的建築,並未稱得上有其特殊性,然而,在那十五年之後的建築,也並未是這樣的潮流,而是回到泰式。所以在專門研究人民黨建築風格的藝術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ชาตรี ประกิตนนทการ 眼中,去掉意識型態的框架,這個時期的建築是一面鏡子,仍有許多歷史上的參考價值所在。

b. 人民黨的相關數字是當中重要的意識型態

1941年落成的民主紀念碑(อนุสาวรีย์ประชาธิปไตย)是泰國重要的地標,它有滿滿的數字符號,代表著佛曆2475年6月24日。從中心到邊緣是二十四公尺,高二十四公尺的四翼象徵陸海空軍及警察,一圈被埋在地下的大砲共有75尊,憲法台高三公尺,數字雖是三,但昔日暹羅的三月即是六月。而中間砲台下是六角型,有六扇門,代表人民黨的六個主要原則「「獨立、團結、平等、自由、經濟及教育」,門上並有人民黨的符號象徵(พระขรรค์,劍)。

曼谷重要地標民主紀念碑,是反對運動的象徵。(https://mgronline.com/travel/photo-gallery/9580000135732)

這六的數字,一路都「立柱」於人民黨的建築裡,包括現在為TCDC的郵政總局舊址,正面看來就是六根柱子。另外,憲法台也一直出現在人民黨這十五年歷史當中的建築裡。

六柱風格的建築大量出現在人民黨主政的十五年歷史期間。(ศิลปะ-สถาปัตยกรรมคณะราษฎร : สัญลักษณ์ทางการเมืองในเชิงอุดมการณ์,)

c. 以繁榮壯盛來發展的城市地景

以民主紀念碑為中心開展的林蔭大道,亦是人民黨從外國師法來的風格。於是在城市計畫裡,就代入了圓環與大道的風格,象徵著城市與國家的繁榮,當然,很多極權國家也都有這樣的圓環與大道,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必須放在歷史的脈絡裡去解讀。

華富里府的城市計畫圖(https://www.facebook.com/Thailand.Infra/photos/pcb.688728368232312/688714698233679/?type=3&theater

因為建築就是一種政治語言,最早的人民黨象徵著一股改變舊有勢力的力量,於是現在才極力被抹去意義、拆除其形,關於1932–1947年的人民黨之人與建築;當符徵消失了,符指也將被淡忘。愈來愈放膽的保守勢力顯然認為,人民黨從概念到其藝術都是危險的,將會成為反動的跳台。

只是,拆除就等於遺忘了嗎?

法國歷史學家皮耶.諾哈曾主編《記憶所繫之處》,書中提及:「如果歷史、時間、變化沒有介入的話,我們就只能滿足於紀念碑類的簡單歷史沿革。」

「記憶所繫之處既是物質的、象徵的,也是功能性的,三種意義同時存在,只是程度各異。看起來純屬物質性的場所,例如一間檔案館,唯有在想像力賦予了象徵光環時,它才會變成記憶所繫之處⋯」

就算正在被拆除當中,可是這不就是等於,把歷史、時間、變化,再度填回空虛的紀念碑,反而使它有了血肉、被賦予光環,真正成為記憶所繫之處嗎?

參考資料

1. ศิลปะ-สถาปัตยกรรมคณะราษฎร : สัญลักษณ์ทางการเมืองในเชิงอุดมการณ์, ชาตรี ประกิตนนทการ, 2009

2. อ่านอุดมการณ์คณะราษฎรจากสถาปัตยกรรมยุค 2475 กับ ชาตรี ประกิตนนทการ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kmXRV20waI

3. กรมโฆษณาการ, เรื่องการเปิดอนุสาวรีย์ประชาธิปไตย (กรุงเทพฯ: กรมโฆษณาการม ๒๔๘๒), น. ๒๓.

--

--

satie tang
曼谷一滴 วันดี

泰語愛好者,興趣是讀泰國新聞,以及曼谷城裡的大城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