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 the internet strangling our empathy?

Brian Huang|布萊 嗯?
有病供三小
Published in
11 min readJun 4, 2018

— 網路正在扼殺我們的同理心 —

(PH<1酸民退散!)

Picture originated from: https://unwire.hk/2017/07/30/japan-survey-cat-dog-income/fun-tech/

古大猿在演化進程中放棄了強而有力的下巴以獲得更大的腦部成長空間,現代人類在演化的過程中也不斷在捨棄某些東西,同理心便是其中之一。

會想談這個命題,是因為最近一位罹癌朋友在網上遇到了不愉快的事 ─ 她在自己的粉專販售了某品牌的營養食品(衛部核可,而他自己也的確有在使用),就我看來就是單純的推銷行為,在符合法條前提下自力更生,而受眾也有權力選擇是否買單。但他卻因此遭受了酸民(原宥我使用這個詞,但hen貼切)攻擊,內容不外乎:「業配不可取」、「濫用同情心」,以及「我只想看一些關於健康或抗癌的分享為何要被強迫觀看廣告?還我時間喔!」。我感覺可笑,難道我朋友是酸民聘來寫文章給他看的? 還是他付了費用訂閱文章? 明明是自己來別人粉專想免費獲得娛樂或資訊,何來強迫觀看之說?

在沒有任何付出的情況下,單向要求對方應該怎麼做才能符合他的期望,怎麼看都沒有道理。

Picture originated from: https://atpprotocols.wordpress.com/2017/04/07/trolls-and-the-so-called-hater/

從小父母就要求我們要成為一個良善的人,但具體而言要怎麼做才能往這個目標前進?人說百善孝為先,但我覺得其實只要有同理心,就能概括一切善的本源。

同理心並非人類獨有的思考模式,只是人類身上高度發展的「換位思考模式」的確對社會構成、科技發展以及人種演化起了關鍵性的催化效果。但根據數年前Kaiser Family Foundation組織調查,8至18歲的孩童及青少年平均每天要耗費11.5小時於電子產品上,亦即現今的人際互動行為,已有很大比例依附在網路社交媒體。另外一位認知行為學者Robert McGivern則發現,在設定的情境下,青少年齡層的受試者較不易準確識別臉部表達的特定情緒。由此不難得知,交際模式的改變,已經令新世代人類逐漸成為讀不懂空氣的人群(日文裡的「空気を読めない」表示不會察言觀色,對現場氣氛毫無敏感度)。因為從表情、語調或肢體覺察他人情緒也是需要練習的,現實中的接觸時間縮減造成練習不足,提高了「※Mood Reading Disorder-空氣閱讀障礙」患者比例。這種趨勢其實可以預期,因為新一代人從幼兒時期開始使用電腦裝置與網際網路,在過早接觸太多資訊、大量吸收情報的同時,必須以比過往任何時代的人類更快的速度去爬梳剔抉,故在瀏覽每一則訊息時的處理時間都很短,情緒轉折也很快速。情緒要轉換快速就必得弱化其力道,以致喜怒悲喜都來得迅速而淺薄,所以不要說換位思考了,有時連本位思考的時間都沒有,理所當然地同理心在重度網民身上便愈來愈不復得見。你可以說這是時代演進的必經之路,但存有自由意志的我們,實有能力去改變或減緩這樣的進程。

※病名是我掰的請不要認真。但其實真有先天性的類似病症,例如Asperger syndrome

為何我要如此強調同理心的重要性?因為酸民文化問題日益深刻,已到了無法忽視的地步。雖然網路匿名性有著倡議言論自主權、減少主觀成見等優點,但綜觀現今網路生態,只要不指名道姓,再偏激的言論也難被追究法律責任,所以除非引起輿論公議導致肉搜獵巫,不然人人都可用內心最暗黑的人格去做不負責任的言論與攻擊。而好發表意見的網民,常因沒有足夠時間了解事情來龍去脈,導致面對判斷是非的道德困境時,習慣以非黑即白的二分法進行判斷,要不極力讚揚,要不加重砲火。這並不健康,因為我們在觀察一件事情時所得見的,從來只是真相的一小塊拼圖,因此在不了解事情脈絡、角色立場甚至無從揣測的不得已苦衷的前提下所作的判斷,都不具備客觀性。就像我們看見四肢健全的年輕女性坐在博愛座上,就眼前得見的所謂「客觀事實」,如何察覺她只是單純自利使用還是有其他隱形需求?所以還是那句從古至今流傳的老話:禍從口出,三思謹言。不是不能論斷,但反覆推敲而後動;不是不可批判,但避免過於激烈凡事保留餘地。我並非盲目的弱勢同情論者,因為「當你刻意不歧視時,本身就是一種歧視」,但是我相信換位思考後,能夠多理解一些彼此的立場與心態。用寬大的心去看待每一件事並非縱容(除非你是執法者),而是有容乃大。寬以待人有時不是放過對方,而是放過自己,因為很多腦補的小劇場其實只存在你自己心底,對方毫無所悉。

相信各位已經看過不少例子,下面我們就僅就一個例子討論:

───────────────────────────────

廣東省廣州市發生一起駭人聽聞的案件,一名穿紅色短褲的平頭男子當街砍死一名女子,甚至當街狂剁「剖心」,驚悚過程全被打球的民眾拍下,網傳他告白不成,因此動殺機。但網友駁斥,指死者是賣水果的攤販,遇到精神異常的嫌犯才被殺害。事發後,有許多大陸男網友tag女友「不聽話可以剁了」,讓其他人怒斥「這種男人留著過年」?

事發後,網傳兩人是情侶,因感情不和才發生慘案。但網友駁斥,「不是男女朋友,是個神經病,40多歲的阿姨出來擺攤賣水果,遇到神經病才被殺害的。」

許多大陸男網友紛紛在發文底下tag女友,「寶寶你要聽話」、「不聽話可以剁了」。其他人直呼有事嗎,「評論裡@女朋友的都他o是腦殘吧」、「居然還@自己女朋友,這種男人留著過年」?

────────────────────────────────

原文網址: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524/1175973.htm

Picture originated from: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524/1175973.htm

到底是抱持著什麼樣的心態,才能在這種慘劇底下打出呵呵哈哈開起玩笑?難道沒有想過受害者家屬看到會有什麼感受?我相信這些網民在現實中不見得會說出如此白目的話,那為何躲到鍵盤後面就可以拋下身為人的基本道德與尊重?一來主要因為多數看得到留言的人,並不會直接跟自己產生聯繫,躲在匿名或遠端之後有不被觸及的安全感;二來「法不責眾」,如果前頭有一群人闖紅燈,那自己也敢跟著闖,存著反正犯錯的人多,不可能全都抓起來的僥倖心理。就是這樣的心態讓酸民愈來愈多,行為也愈顯激烈。說話的人或許認為只是逞逞口舌之快,不是什麼大不了的罪過,「但法律僅是最低的道德標準,不觸犯到需要承擔刑責的過錯並不代表就是個好人,更不代表就有資格當人。」話是重了,但真心覺得如此的價值觀要是繼續蔓延滋長,對下一代的未來肯定有極度負面的影響。

那麼同理心究竟要如何培養?我個人會經常提醒自己幾件事:

1. 不時審視評論的出發點:自由言論的存在是為了讓各種地位與層級的人都能表達自己的立場與建議,目的還是在提高社會的整體福祉,而非為了讓你說出來覺得爽而已。所以應該隨時檢視自己的出發點到底是為了大我,還是單純的發洩情緒而已。就算只是為了有趣或發洩,也應該在把話說出口前,審視一下玩笑或發言是否已經觸及了某些人的底線。

2. 思考自由的尺度與界限:自由意志是種天賦人權,但行使這種權力的同時也該注意不要影響他人的相同權力。你覺得肉搜人是種個人自由,但除非是基於遏止犯罪的個資揭露,人家便也有不想被公開審視的自由。當然,有些情況下在接收者也了解是玩笑或不太嚴肅的場合中,不過度的打諢插科是可被有限度的容許。但判別是否過當的尺度並非單向,也就是說我們覺得沒什麼的說者無意,難免成為他人的聽者有心。因此隨時審視界限來調整尺度,是避免無意中傷害他人的最安全方式。

3. 養成觀察的習慣與耐心:觀察─觀之、覺察,瞭解多方角度的同一事件後才加以判斷。並且不過分心急,因為很多事情的風向(輿論趨勢),會因為其他事證的逐漸浮現而有變化。除非就是立志當個心直(急躁)口快(不經思考)的機關槍,但假若要自持公正客觀,卻又沒有了解資訊的耐心,也僅有少數天賦異稟的能人持有如此洞悉世事的能力。所以要是真的很愛針砭時事,那就多看多聽多點耐心吧。

以上是避免自己成為酸民的訣竅,那反過來,如果今天是遇到酸民攻擊,又該如何轉化這種負面的情緒呢?

1. 不要把網路人格與自己的真實人生混為一談:在Facebook這樣近乎實名制的平台出現後,人格與網格的界線已經逐漸模糊。但在網格、人格合一的日子到來之前(也或許永遠不會有這麼一天),請謹記網路人格絕對不是你人生的全部。我理解網路霸凌是能延伸到現實世界的,可網路霸凌與其他霸凌在本質上並無區別,只是網路普及化,使得愈來愈多人對網路依賴成癮,也放大了網路霸凌的影響程度。只要是霸凌,都是不該存在的,但記得網路霸凌其實是比較可以被選擇性忽略的,畢竟關掉電腦或帳號總比逃開實體霸凌更容易一些。簡而言之,網格的破裂不是世界末日,也不是人生的盡頭。網格的汙名化固然令人沮喪或難過,但只要願意放下,你的真實人生還是可以繼續。

2. 選擇永遠是雙向的:既然酸民可以用二分法選擇要不要接納你的論點,你當然也擁有相同的權力。你能不贊成我,那我也可以不贊成你的不贊成。有建設性的意見要虛心接受,但如果只是酸言酸語,當人家說完再去攻擊下一個人時,你也要學著放下。5分鐘後他可能連說過什麼都不記得,所以最不應該的,就是帶著這些負面情緒走下去。選擇永遠是雙向的,他有權選擇是否接受你,你也能選擇是否忽略他。

痛苦是相對的:我太太在去年26歲時生了場大病後(現在也還在奮戰當中),才體會到所有痛苦都是相對的(當然快樂也是)。想起過去她曾經苦痛到不行的少女煩惱,像是他不愛她她不愛他;像是糗穿了件不合時宜的衣服;像是閨密間的言語齟齬等,面對生死都驟然失去份量。所以當下你覺得永遠走不出來的傷痛,假以時日或許成了生命中的一段插曲,而且連曲調都已不甚熟悉既然所有的苦痛都有開始的那刻,那就必然也有結束的時候若已然無力,就先照顧好自己,轉移注意力,給時間時間,讓過去過去。

Picture originated from: https://www.trollfootball.me/videos/view/zlatan-on-instagram-i-need-new-haters-the-old-ones-became

現代的生物學觀點,不再把Evolution譯作「進化」,因為沒有任何生物比另一種生物更先進,只是更能適應他們所生存的環境而已,所以「進化」已改作「演化」。呼應首節,人類真能在演化的進程中捨棄「同理心」嗎?既然演化是族群世代間的連續性改變,理論上任何有意識的動作都能造成影響。 如果你希望下一代善於泅水,經常去潛水就能改變後代,就像巴瑶族人(Bajau)靠海維生,就演化出更大的脾臟以有效利用空氣。而假若你希望生養出具有良善人格的兒女,就應該理解同理心跟腦一樣是個好東西,在充實學養的同時,也不要忽略涵養的建立,令孩子不至走偏。因為所有不受歡迎的人格特質或甚至犯罪行為,都與同理心的建立不全脫不了干係。

社會愈進步,刑法中的謙抑性愈發達,這過往視為文明演化的指標,若然到了無限上綱之地,除以法治人外,更該以德仁治人。什麼是德仁,為人著想便是德仁。從你我做起,改善酸民的PH酸鹼平衡!

Picture originated from: 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0095900
作者|布萊 嗯?
1976年生,曾是管所理科宅,不甘平凡,經過20年努力,終於成為翻譯業居家宅
2017年女友被診斷出子宮內膜癌四期,確診當天在醫院求婚後進入了上班族/人夫/照護者的斜槓人生。現在,我們很好
Instagram keven4248
無FB宅男,文章同步分享於老婆粉專
NEWendy's Adventures in Cancer Survivor Wonderland

--

--

Brian Huang|布萊 嗯?
有病供三小

1976年生,曾是管所理科宅,不甘平凡,經過20年努力,終於成為翻譯業居家宅 | A project manager in a translation firm, loves his native Taiwan | Instagram: keven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