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土地溫柔,讓農事優雅|滋養我的農場探訪之旅

旅程展開

2020初春,開啟了與臺北大學青銀共學的緣分,這堂課由大學生與鄰近社區長者組成,長者年齡層從五十多~八十多歲不等。這是一個打破年齡界限共學的計畫,亦是高齡化社會的議題,而教學分享的主軸是一起打造北大的食物森林

北大食物森林的營造過程,從知識認識、設計引導、厚土實作等一步步慢慢地成型,至今,都是大學生與社區長者雙手打造,沒有工班,也沒有大型機具。至今約一年以後,有個機緣能夠與我的夥伴帶著北大參與這堂課的長者們一同前往這場農場探訪。

隱身在森林之中的農場

那天,沿著西濱公路北上而行,是個怡人的天氣,藍天白雲、溫度適宜,沿途可以看見台灣的西海岸,海岸邊也伴隨著大貨車、貨櫃、工廠等畫面,看著土地這種利用實在百感交集,不過,大腦讓自己拉回重點 — 農場探訪,接著一個轉彎到了崎嶇的山路,歷經了連續陡坡與髮夾彎,轉至小小的路,終於抵達隱身在大樹之中的紅土森林小宇宙

紅土森林小宇宙是此行要拜訪的友善耕作農場,位於林口。林口的土壤屬於紅土,酸值極高,白話的意思就是「難以耕作」,然而,農場共同創辦人湘宜老師,選擇在很艱難的起始點,開啟這段實驗之旅。

盡失地力的廢棄茶園,需要修復

一開始,計畫是不使用大型機具壓碾土壤,全用人力來營造。這塊土地的前身是荒廢茶園,進駐了非常多的芒草,芒草的根系非常之深,光靠人力挖呀鏟呀是行不通的,最後,不得不的情況之下動用了機具。

好,說到這邊,要解釋一下為什麼不願使用大型機具,這推翻了普羅大眾常見的「耕種前,要整地、要鬆土」的概念。

在樸門永續設計中,不使用大型機具的主因有二,一來避免使用汽油,二來過度翻土會破壞土壤原有的結構、使有機質更少、水分流失等。

修復土壤的初期,種下了非常多種植物,要混合種植,並強調越多樣化越好。另外,湘宜老師特別提到,在這裡,我們目標能夠做越少事情越好,要吸引到小幫手們來(可以想像就像是小精靈與老鞋匠的故事,哈),這些小幫手是誰?就是那些能幫助授粉的昆蟲,所以啊,四季都要有花

食物森林中,蜜源植物的角色非常重要。

挑選順眼的、多年生的花種下就好,不一定要參考網路列出來蜜源植物清單,那些清單條列的大都是吸引到蜜蜂(社會性的蜂類)、蝴蝶的植物,而除了牠們之外,其實還有很多昆蟲以花卉維生,例如獨居性的蜂類、蠅類、甲蟲等。

時序走著走著,混合種植的區域形成了生機盎然的小花園,任誰看了都賞心悅目,參訪的我們以為這是有定期照顧才如此美麗,殊不知,湘宜老師說這邊都是放養!除了冬季會做些微的修剪之外,就讓它自然而然形成生態系。

不過,友善耕作的農夫真的要有耐心,第一年可能被蟲吃得很慘,千萬要沈住氣,第二年可能有些植物開始轉好,第三年說不定就變成美麗花園了。大自然的時間不是能被人類控制的,就好好等待生態找到平衡

帶著慈悲與善念,就沒有害蟲

想到被蟲啃食的植物就會恨得牙癢癢,要農夫忍耐,也不知道平衡的那一天何時會到來,進入一種懷疑人生的迴圈。紅土森林小宇宙究竟要如何對付這些蟲?

「不對付。」
湘宜老師悠悠地說道。

完全跌破眼鏡的答案。

聽過生物防治的坊間方法,例如使用辣椒水、大蒜液、蘇力菌等用這些天然無毒的液體噴在植株或蟲上,但是湘宜老師選擇不這麼做。

原因是,噴灑那些液體時,其實內心深處是抱持著「我要把你們通通消滅!」的想法,這種對立的情緒與感受很不舒服,並不是她樂見的事情。她說,這些蟲在食物鏈中都有他們自己的天敵,而天敵的數量遠比小蟲還要稀少,要一些時間等待天敵到來,而每個物種都有它存在的意義,慢慢地,這個生態會平衡的。

「我相信善的循環。」她也說。
如果我們是帶著善念看待這一切,就會產生善的力量,也會有好的回報回到農場、回到自己身上。

不禁想到,瑜珈裡面說的不傷害(ahimsa)

這是一個對萬物慈悲的心念。小至不傷害自己,再來是不傷害他人,大至擴及一切萬物。當我們理解動物、植物、山河土地等,就難以冷漠對待世界困境,自然而然想保護所有生物,不會將垃圾亂丟,不會用暴力對待動物,不會餵土地農藥。

能夠體現這般慈悲,太令人動容。

當你不是用二元對立的方式對待世界,這個世界就沒有什麼能夠傷害你的。

其實所謂的害蟲,不就是人類覺得對於作物有害,所以定義成害蟲嗎? 如果拋開這種對立的想法,我們會說他是「蟲」,而不是「害蟲」了。人本思考啊,總把不利於自己的就用埋怨的方式來回應。

腳下的土壤裡,就是小宇宙

紅土森林小宇宙使用有多種方式來讓土壤健康,這裡使用自己做的堆肥、堆肥茶、三明治菜畦種植等等多種方法並行。可能會有人好奇,究竟是屬於哪一種農派?

沒有去遵循哪一種派別,只要是對土地好的,我們都會嘗試。

當天參訪的學員也問到一個非常棒的問題,友善耕種的方法百百種、也很多該注意的事項,有沒有必定要做的事情?

「土壤的條件不好,就沒有辦法養出健康的植物,土壤就是一切。」
湘宜老師直接一針見血回應。

這跟過去曾讀過的書,想法是相同的。

「地面上豐富多樣的植物,表示地面下同樣有豐富的微生物群落。不同植物會提供不同的根滲出物,吸引各種微生物,使得土壤整體而言更有韌性。」

______Kristin Ohlson , 《土壤的救贖

植物不會說話,土壤也是。土壤內的生態系是我們看不見的。

養土,比什麼都重要。

忽然覺得,可以用人類自己來設身處地理解這句話,如同很容易感冒的體質,其實根本原因是免疫系統低弱,光是吃藥復原不是長久之計,調理好身體才是解決之道,而身體內部有自我調節、自我修復的能力

土地也是。

在經營農場的初期確實是艱辛的,不過一旦基礎功夫打好了,萬物都會來幫忙,宇宙會自我運行。

這就是宇宙的道理呀。

讓農事變得優雅吧

初次見到湘宜老師時,若不說原先就知道她的來歷,真的很難聯把農夫二字與她劃上等號。

我覺得,這也是她、紅土森林小宇宙想傳遞的精神,誰說做農夫一定是髒兮兮且狼狽的?

農場中有一座溫室,不過這個溫室中並沒有菜圃,只有育苗區、工具資材區、堆肥區與休息區。

而且,意外的整齊、乾淨。

真的,可以說是我見過,最整齊、最乾淨、最有美感兼具質感的農事工作區了!(或許是我眼界不夠廣)

運用一點心思,就能夠系統化、組織化。就算志工來,不用他人介紹也能清楚所有物品的位置。

在眾人嘖嘖稱奇的時候,湘宜老師露出笑意的說:「實在是太常在農事結束後,遺落工具在園區中,在一片花花綠綠當中,真的很難尋找啊。為了讓我們好好使用這些工具,就把物品使用的SOP做起來。

最吸引我目光的,不僅僅是整齊乾淨的環境而已。

整個工作區放眼望去,非常少塑膠製品。

其實在台灣的農事配備中,很多塑膠製品,多數也不是因為美感而製作的配色或造型,總之是大量製造的功能性物品。所以,也不是不能夠理解,為什麼農事工作環境跟美感扯不上邊。

然而,紅土森林小宇宙盡可能選擇竹編、草編、木頭製作的收納物件、用品,或是耐用度高的金屬材質。或許在初期這樣投下的物件成本偏高,相比之下,塑膠製品比較便宜,但容易損壞且不美觀。比起金錢成本,我們更該考慮到環境成本

對土地溫柔,也是對全人類溫柔

在紅土森林小宇宙中,我看見的是,滿滿的慈悲心實驗精神。他們正在用身體力行的方式來療癒土地,和萬物共存,重新定義人與土地的關係。

最後,讓我用這句話結尾吧。

「關於這個世界、我們自己、生命、人生使命的真相追根究底,
都是療癒。」

______Anthony William , 《醫療靈媒》

紅土森林小宇宙很美,這種美不僅是視覺上的,而是對自然與生命的理解與實踐。

文字&攝影:inwhat

** 如需轉載分享,請註明文章出處。創作內容皆受智財權保護,未經同意請勿擅自利用。商業轉載,請連繫原作者。**

--

--

森林絮語・食物探險
植感觀察記

照顧自己,也照顧地球|生活可以自己掌控,更靠近自己喜歡的樣貌。並且,更有意識的生活。 ▍ msha.ke/forest.food.l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