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評價為「現代短篇小說大師」的艾莉絲‧孟若,在《太多幸福》這十篇短篇小說分別講述不同的主題,但相同的是每一篇的著力點都很深,若是以短篇架構的目標──專心把一記重擊精簡有力的呈現出來──孟若奶奶這本作品是非常好的範本;除了達成這樣的目標,她用字淺顯易懂,用看起來很簡單的手法,表現出極為複雜且具備長篇格局的世界觀。
因為內容太過深刻,十篇的面向橫跨過於巨大,所以我將每篇先以logline的方式把內容打出來(也許加上一點備註),一方面方便我在日後回想素材該從何搜尋,有效率地整理故事是劇本寫作的基本功練習之一;一方面若是還沒看過此書的朋友,也能藉由我的整理有個基本的認識。
※
一、空間
痛失三子的年輕母親,面對正在坐牢中的殺子前夫,她聽著他的悔悟,不管能不能接受,她還是一邊承受著糾纏至今的心痛,一邊掙扎要跨出人生新的步伐。
二、虛構
一位貴婦向一位作家簽書,因為貴婦發現,她與前夫曾發生的浪漫與哀愁都被寫進了書裡。這位作家曾是她情敵的小孩,也曾是她的學生,但她已經分不清書中哪些部份是真實的、哪些又是虛構的。
她只能確定──回憶裡那被愛情背叛的鮮明感覺,以及這作家並沒辦法認出現在的她;這些部分是真實的。
三、溫洛克之崖
主角是個文學院的女學生,在室友妮娜住進來之後,遇到一連串奇妙的遭遇,包括全裸著接受妮娜的情人──老紳士波維斯先生的晚餐招待。
在妮娜與主角的表舅厄尼,經歷了一場奇怪的邂逅之後,主角將一封信寄出去分別給表舅與老紳士波維斯,做出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會做的事,也代表決定讓自己攪進去這複雜的多角情感關係。(此篇結局真的很複雜,這是我目前理解的程度)
四、深──洞
地質教授某次旅遊中,救了掉進了山洞的大兒子,大兒子因此也瘸了腳。長大之後,教授夫婦與大兒子因為價值觀差異,漸行漸遠,選擇的生活方式截然不同,母親在教授死後,在貧民窟遇上大兒子──他已是信奉神秘教的苦行者,母親試著理解他,卻遭受大兒子的嘲諷。
整篇利用教授夫妻的視角來面對大兒子的成長、情感與衝突,利用雙方的人生際遇,反思「正常社會」面向的荒謬。
五、自由基
獨居老嫗死了丈夫以後,自己也得了癌症,覺得生活是消遣,似乎已經沒什麼值得留戀的;直到一位殺人犯歹徒闖進家中,她發現自己還不想死,機智地與歹徒交流、互相理解,直到安全脫身,而最後歹徒只是搶走了車,也在幾里之外的逃亡路上撞車喪命。
六、臉
男孩因天生的臉上胎記,深受父親與旁人的歧視。與他青梅竹馬的女孩,為了想和他好好地玩在一起,也用刀子在自己臉上「畫出」同樣的胎記,但中間的過程充滿痛苦與家庭衝突,男孩長大後早已和女孩那家人已無任何瓜葛。他回到老家,並不打算清理掉這空間,也不覺得若再遇到女孩會特別改變什麼。
人與人之間,不代表同類就能互相理解,倒是因為對自己的這份厭惡,而對同類可能不會有什麼同理心,只想逃開而已。
七、某些女人
主角是年輕的看護,照顧著得了絕症的小開。她獨自面對這家人中所有女人間的明爭暗鬥,並承受著同齡而受寵的按摩師女孩的競爭,在這群女人中選擇自己要站的陣營。看到了最後,她奇怪著所有人為了勝利卻也失去了重要的東西,然而她也長大了。
八、童戲
主角還是女孩的時候,十分「討厭」住隔壁又愛黏她的特教班女孩,她同情這身障者卻也十分清楚對她的害怕與噁心。某次校外教學,主角與死黨女孩在戲水過程中,因為危險的大浪,意外導致這特教女孩的死亡。
長大後的主角,收到病重將亡的死黨的囑託,希望主角能幫她帶著一封信去向某個神父告解,儘管主角只想逃離遺忘這段往事,但還是隨著這趟告解之旅面對了過去的這些罪惡與惡意。
九、木頭
中年木工著迷木頭有關的技藝,常年在他熟悉的林中伐木、製作家具;但這次他卻在林中發生意外,摔斷了腿,得意的器具也差點砍了他的腳。他拖著病體,拋下器具,狼狽地在雪地與樹林中掙扎爬行,用盡一切生命力好不容易爬回車子附近。
得了憂鬱症、感情失和的妻子開著卡車來營救他,他得救了,得救的不只是他的身體,而是這次經歷讓他發現了很多生活中他從來沒注意的事。
十、太多幸福
以旅行貫串故事、傳記刻劃生平,書寫19世紀俄國知名天才數學家及小說家索菲亞的故事。這篇中有多面向的女權討論、心理衝突、社會觀察,這些嚴肅的議題,全部融入了索菲亞的愛情故事,有點像是在看著一篇深入的人物八卦故事,卻帶出比表象多得更多的內容與情感。
※
十篇之中,我目前最喜歡的是《木頭》,這篇其實一開始我看不懂,但後來看到有人評論這篇在暗喻著孟若早期在文學路上不順遂的心路歷程,我就完全能接收到裏頭所有細膩的隱喻與象徵,是非常撫慰人心的一篇故事。
其實十篇好看的點各不相同,在各個時期的讀者最喜歡的篇章會改變也是正常的。但不變的是孟若的作品深度都很足夠,閱讀卻是平易近人,情節安排引人入勝,至少在《太多幸福》這本書幾乎沒有任何一篇是因為咬文嚼字而難以閱讀的。一般我們閱讀好的作品,大概情況是──故事說了A,後面的B、C這兩部分沒有明講,但是能傳達給讀者感受,這種弦外之音的遠近,常成為判斷作品優劣的依據;而這本書中的作品,通常是她講了A,我們不僅看到後頭的B、C、D,還能夠看到-A、-B、-C。
也就是說,多面向的閱讀觀點、豐富的弦外之音,光這兩點就足以讓一篇好的短篇小說更往上一個檔次;而我自己的感受是,之所以能寫到這種境界,來自於孟若在角色、世界觀的經營上,擁有非常完整細膩的田調功夫。
例如在《木頭》中的木工師傅,他對樹木的品種、用途、專業認知,都在文字間表達出來,你甚至會因此去查山毛櫸和橡樹的樹幹圖,這篇的文字就有這種力道引起讀者這種興趣。又或著是當《太多幸福》的索菲亞在解數學題目的時候,其專業的數學領域敘述,這文字若沒有閱讀過數學期刊應該是寫不出來的。
正因為孟若將這些「文學以外的知識」溶入了自己的筆下,再恰如其分地放到角色身上的一舉一動,深入每個毛孔與細節,所以她的故事往往可以在開頭第一面就說服讀者,讓我們相信故事裡的人物的真實性,也對她建立的故事世界邏輯深信不疑。
若是對上述故事綱要有印象,我們也能知道這些故事的世界觀、人物、時間軸,其實都拉得又大又長(例如一大堆是小時候巴拉巴拉,所以長大後巴拉巴拉),但她用的描述都可以在短時間內幫讀者建立好世界觀,我覺得這部分非常困難,因為當出現的人物一旦很多時,許多讀者常會在一堆你、我、他、他們之間的代名詞中迷路,難以進入故事線,但在《那些女人》那一篇,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孟若在600個字內,已經將所有複雜的人物關係原委梳理完畢,可以開始跟主角一起行動了。
我這次幾乎沒有辦法引述任何書本中的句子,在這些短篇內,很難去說到底有什麼是特別重要的,因為都太重要了。不管是劇情開展或是人物轉折,有時候連續衝擊會讓人覺得每句都無法割捨,是非常嚴謹的用字與分段,但整體讀起來又是自然而然的一氣呵成,所以這次我也才用篇章的方式介紹,如果說稍微有點興趣,先看一篇也行,我想應該看了一篇就很容易想要馬上讀完十篇。
最後是謝謝孟若奶奶,全程閱讀的過程中,有很多的暴力、罪惡與傷痛,可是她選用的筆觸與角度,無時無刻不在小心呵護著讀者,讓我們不至於受傷,溫暖地將關於愛與人性良善的種子撒在讀者的心中,這才是最難能可貴的部分。
— — —
ps.若您喜歡這則書摘,也有意購買書籍,可以此連結購書,支持我繼續發表好的內容,謝謝!
作者: 艾莉絲.孟若
原文作者: Alice Munro
譯者: 張茂芸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13/12/04
ISBN:9789865829735
叢書系列:木馬文學
規格:平裝 / 424頁 / 13 x 19 cm / 普通級 / 雙色印刷 / 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