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力即職場:我的斜槓進行式

--

深夜、又是平常我熱愛工作的凌晨三點,是孩提時爬起來偷吃零食、偷打電動,被老媽大罵:「怎麼還不睡!」的那種時間點。啜飲一杯拿鐵,聽著老搖滾當臭文青,繼續我的工作。

我對「斜槓青年」這個詞,我有很深的體會。去年因為總是被別人說「你是真的斜槓青年耶!」讓我不禁思考:「有假的斜槓青年嗎?」而在去年看了《斜槓青年》一書,寫了一篇在網路還算知名的斜槓文章。

斜槓一詞的前身是 1996 年美國學者阿蒂爾與盧梭的「無邊界職涯」:大體上來說,是因為在後工業社會,有一群人因為產業轉型,挾能力為後盾,不需要將長期僱傭關係 (ex. 大公司) 作為必然的生涯目標。筆者以此為體、生涯為用,提出「無邊界職涯」的觀念,意在解放必然就職的勞動想像:人生沒有一定要「怎麼樣」才是對的,反倒遼闊而有無限可能。

在這本書中,艾波赫將斜槓策略(成為斜槓的切入點與方法)分成五種:

  • A-Set :穩定收入 + 興趣愛好組合

書中描述這適合給還在探索興趣愛好,或是其收入還不夠的人。

我認為如果興趣夠廣,或是想要持續成長擴增領域,其實永遠都有「穩定收入」跟「興趣愛好」兩個池子,例如用工作或一技之長賺錢,但愛好創作;等到後者也能帶來收入,可能又去找演出機會……諸如此類。這樣的組合也很需要好好利用自媒體經營自己,但不過度膨風,讓大家知道你對什麼樣的領域有自信,又對什麼樣的領域有意願嘗試。

B-Set :左腦(理性)+右腦(感性)組合

是理性與創造性思維共同發展的模式,就像理性與藝術,可以給人更開闊的思維。在我的經驗中,多數人應該是從理性出發,試著嘗試做藝術吧!不過當代腦科學證明人類的大腦是可以鍛鍊的,也沒有那麼明顯的左/右腦分別,因此更好的說法可能是理性與感性吧。將藝術、社交的同理心、創造力、水平思考,融合傳統數學語言、商務策略思維等等,就像同時當受人歡迎的科學家/教授、知識素養高的藝術家,成為完整的全人。

  • C-Set :大腦 + 身體組合

在腦力跟體力勞動中互換,確保身心健康跟生活平衡。就結論來說,所謂的體力勞動若跟職涯發展有關,通常是指教練之類的,例如潛水或健身教練,讓自己在專業腦力工作之外,對身體的動覺知識也可以「做中學」,不但紓壓、健康、性感、讓自己受歡迎又能拓展職涯。

  • D-Set :寫作 + 演講 + 教學 + 顧問組合

艾波赫說這是自己的模式,認為這是黃金組合,可以形成完美迴圈:寫作讓你成為某領域的意見領袖,演講邀約隨之出現,有經驗後就可以從事教學與顧問,很適合知識型人才。雖然很多人會說這是邪教組合,但其實品牌的操作本來就跟宗教類似,重點是正派就行了。找好自己的定位 (positioning) 跟調性 (tone),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 (manner):線上課程、菁英講堂或是工作坊?你是偶爾貢獻教學的精進的專家,還是擅長讓新手理解的溝通引導啟發者,或是個詩人?

  • E-Set :一項工作多項職能型

主要是指一種職業本身就自帶斜槓屬性,是個跨領域工作,例如 CEO 之類。其實自己身為自由接案者,也有種身兼業務、財務、專案管理跟專業工作者的感覺,這應該也算吧!在企業中這樣的角色也日漸增加,例如遊戲界的程式美術、藝術行政、各種行銷工作者,乃至科技界結合技術與數據素質與設計的駭客行銷 (growth hacking) 等。

但是這樣幾乎「無題」的人生,要打好手牌其實非常困難。畢竟,到底要是什麼樣的能力,才有辦法成為斜槓青年呢?以下用我自己的例子分享。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 — 高更畫作 於大溪地

其實只是想蓬勃

會成為斜槓青年,對我而言是一場意外。我的出發點很一般:工作離自己的理想人生太遠了。相較於其他人,我原本在學歷道路是有所選擇的;但想避開主流的職業道路,不小心成為一個創作者,卻發現要達成一個「理想生活」是多麽困難。拼死拼活啊!不禁僵化且厭世起來:缺錢、缺時間,也沒有辦法跟別人或愛人互相扶持、玩樂跟成長,逞論任何感情發展或經濟獨立自主的可能,當然也成為一個無趣的個體,完全體現了「All work and no play makes me a dumb boy.」。多麽亞洲刻板印象的人生啊。

轉身、從能力培養、網路創業、自由接案,連滾帶爬到了今天。

基礎素質蹲馬步

話說回來,既然要完成「無邊界職涯」,就要有能力作後盾。之前流行的 T、X 型人才,都在講水平思考能力跟專業的搭配,還有不同領域組合的效果等。

如同傳統的生涯規劃,斜槓青年也需要審慎規劃與全心投入,你必須思考為了「達到某個職業要求」,要做哪些自我投資。 《斜槓青年》

目前已成為斜槓青年兩年,至少有一些經驗可分享。首先,我一開始就是多面向的人、有很多興趣跟能力,也曾經什麼都淺嘗輒止。直到差不多同時間完成了兩件事:第一,重拾閱讀樂趣,練習獨立思考、對世界有重新的想像跟認識。配合基本能力,這讓我進入各個領域簡單許多。第二,則是我跟不同系所的社團朋友去創業比賽、最後不小心真的去創業的故事。在網路創業的過程中,我學會了很多現在接案當斜槓的重要技能,包括業務拓展(Business Development, BD):認識各式各樣的人,但不預設會跟他產生什麼樣的火花(否則就跟一般的業務沒什麼差異了),還有跟工程師、商人等不同思維典範的人合作,鍛鍊了同理心的換位思考。

什麼都要自己來

我的業態是自由接案。其實就是當一個最初階的小老闆。雖然通常扮演乙方,但無論從事什麼,收入來源都是一大重點,這通常來自專業。專業技術跟關係經營當然密不可分,有些人的專業也可能就是關係經營本身(溝通)。業務、相關技術、專案管理還有必要的財務跟法務都要盡可能一個人扛起來。哎呀?怎麼不知不覺也變成忙碌無趣的人啦!不過究竟是還好,至少是為自己負盈虧而活,也比較容易保有自己的時間跟人格完整性。

我漸漸發現,獨立思考的訓練從不只是理想主義的空氣。慶幸剛好從事設計、創業的經歷,跟各式各樣領域圈子接觸後,我發現這種帶有人文色彩的策略思維,給了我很多靈感跟助力,讓我更有適應力、解決跟他人面對的複雜問題,也能輕鬆抓住一個新知識領域的基礎,至少能跟該項專業工作者合作上溝通無礙。再來,因為創業與接案,在不同圈子翻滾鍛鍊的彈性與同理心換位,漸漸形成我對斜槓的看法:「擁有各種專業、發現不同領域的共通點、以解決複雜問題。」,就如「世界的教育家 」Ken Robinson 說的:

「創新總在跨領域的邊界產生。」

關於人的能力

至於斜槓青年,甚至前幾年常說的 T 型人才中的水平能力,又代表什麼呢?溝通、行銷、扮演人之間的潤滑……聽起來總是很籠統、軟綿綿的。有人認為軟實力是你可以在培養硬實力時順道培養的。但這通常不是全對。

如果只是技術細節或是策略架構之類的事情,的確可以在練技術時帶著覺知去做而慢慢練起來(sense)。但是,關於與人相處的能力就不是這樣了。這時我們需要理性溝通跟感性同理心的能力。溝通能力是指讓兩造彼此傾聽、對話的方式,藉由自身生命經驗連結、認識甚至當過不同典範與職業的人 (ex. 商業x藝術、技術x社會),進而達成溝通。

人常嘲笑的「銅鋰鋅」,則是換位思考,讓自己從解決問題的單向觀念中解放,穿上他人的鞋藉此發掘他人真正想要什麼,為別人而,而這可能也恰巧是戀愛中最需要的象徵資本。

以我自己為例,理性溝通能力就在自己略懂程式、做過設計、稍微接觸行銷並接過不同性質客戶的過程中慢慢鍛鍊,並在每一次小到自我介紹、大則創業簡報 (pitch) 中去抓住大方向。至於銅鋰鋅,則是在日常相處、認識之中,明白大家的點,甚至在打鬧與出遊時慢慢培養出彈性,搭配自己的ㄧ 些策略層級的書籍跟工具,漸漸知道如何找出大家想要什麼。

有了理性溝通與感性同理,就能拿到上面提到的業務拓展(BD)能力。與業務不同:業務通常照既定的模式衝業績,BD 跟他人合作時通常不預設立場,不直接將對方放在一個位子;可能是合作者、宣傳者、客戶甚至夥伴。藉由探索跟每一種人的關係,BD 能力優秀的人,能夠跟不同的人發展各式各樣的關係(很亂、是吧?)。如此一來,除了接本來專業的案子,就可能依關係與信任,嘗試一些全新的、有天賦或被允許嘗試的領域。

生涯設計:大格局人生觀

閱讀與實戰、什麼都要自己來、關於人的能力……這些是斜槓青年專屬的嗎?

當然不是。

上班族回家後,是不是也有原生家庭或是自己的朋友、情人跟新組成的家庭呢?(愛)。他們也要維持生活的品質;或者更應該說,生活才是主體,工作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且要維持好的身體跟心理才能完成更多工作與夢想(健康)。諸如此類的,我們其實不自覺中都在應用人生的短板效應。人生就像個威士忌啤酒桶,能乘載多少酒,倚賴於最短的那根木頭;健康、愛、工作,來達成最後幸福 (well-being) 的當代意義。

就這層意義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斜槓青年。斜槓青年無論是自由接案、網紅或是部分兼職、遠端也好,多重身份或者仍在嘗試各種可能性都好;已經完成的任務、興奮而即將到來的可能、嗷嗷待哺的夢想⋯⋯ 一切都在等待著。即使是下班過第二人生的勞動者,也幾乎無一不期盼能有這樣的人生模式。先找方法將能力打理好、擴大生活圈,盡可能找到槓桿 (leverage) 的機會,並在持續傳統工作職涯的狀況下(這也沒什麼不好),從自己的人生開始做起,再來解放時間、解放可能,找到自己真正的斜槓人生。

應用這股浪潮會帶我走上何方?會不會哪天因為搶到象徵、沒有記憶點或財務困難而回去當上班族繼續槓?其實也並非這麼重要。重點是身為一個自由接案者、斜槓青年,在各種有趣工作之外想著,「今天又會交到什麼樣的朋友?」、「又會遇到什麼有趣的挑戰?」,甚至開始我以前從未想過的全新旅程 —— 戶外運動與健身、給我健康的可能,人生充滿激情,而這樣的精神將帶著我走進人生的下一篇章。敬人生。

--

--

Murmurline Spirit (Steward Tsou) 星際特調
星際廢話線

你療癒、硬頸的文字好夥伴:星際廢話線、星際區塊線 @murmurline 🚀 FB fanpage 行銷、設計、網站開發基礎與區塊鏈 Writer / Designer / Marketing / Web3&Blockchain / NFT ✨FB🚀@murmurste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