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之美:要裸背還是繫上腰帶?——關於書籍裝幀設計的展覽

櫞椛文庫
櫞椛文庫
Published in
Nov 15, 2021

【撰文整理|林廷璋】在文字、造紙和印刷被發明以前,人類先是藉以口語口傳的方式傳遞資訊,也曾使用過不同的媒介,例如:繩結、石碑、壁畫或樹皮木塊,以及獸骨獸皮,甚至是後來的錦帛、竹簡和捲軸等這類——最早的書籍形式——用來紀錄與傳播,進而演變至今,成為一般人所熟悉「書」的樣貌,而有關書籍的裝幀與設計,儼然已成為一門顯學。

紙張分磅數和紙質來挑選,書籍內頁可再加上扉頁或拉頁,以裸背線裝,騎馬釘等裝訂方式,外封上部分打凸或凹,再燙上金箔銀箔,印上特殊色、不同線條或形狀的刀模,書籍以外可以做的「花樣」,還包含書腰跟書盒。

而關於書腰的保存,大致上有幾種:有一部分的人在拿到書後的第一個動作,要不就是先把封膜拆開,然後接著再把書腰丟掉;另一種人會將書腰留下,將其放置在書封內折口,有些人則是會將它保留在書封原本的位置上,再用書套包覆起來;還有一種是直接將書腰連同書封拿下,分開收藏。

若將書的「封面」比擬為一個人的外貌與打扮,那麼「書腰」也可以看作是繫在身上的腰帶、皮帶,而書背則像是人背上,一節一節骨骼分明的脊梁;書若被脫去了外衣,裸露出來的樣子,則又具備另一種純粹而美妙的姿態。

將書籍重新分解,從細節部分發想

自 2018 年起,「本の人」末澤寧史陸續在大阪(2018)、奈良(2019)、京都(2020),到今年的富山市(10/27–11/30)等幾個城市,每年舉辦一場「裸書展」,以「裸」字作為展覽的主軸,呈現「書衣」(ジャケット)與「內封」(表紙)之間的關係與設計重點,並分別與不同的空間合作展示,像是綜合型的商業空間、連鎖書店、古書店或圖書館等。

「先將書衣脫下、留下內封,讓書呈現出近似『裸』的狀態,設計師們在裝幀設計上所投注的苦心與巧思,讓書籍呈現書更多細節之美!」

展覽期間現場除了書籍結構的展示之外,亦有安排裝幀設計師、知名作家,或與從事出版、藝術創作等領域的人進行對談的講座,帶領讀者以不同的視角,重新去認識一本書的「誕生」;即使不是裝幀設計師,有些作家對於文字與裝幀也會有所要求,而裝幀設計,粗略來說可分為立體與平面的部分,在立體的結構中,像是紙張的選擇、裝訂方式,書背材質、書庫帶等細部結構,亦包含書腰、書盒、書衣封面等,平面的呈現則有內文版面的設計。

一本書從裡到外,都可視為是創意的延伸

今年,在富山市立圖書館本館所展出的〈裸書展 in TOYAMA〉(本のヌード展 in TOYAMAキラリ),找了全日本 60 位,最北來自利尻島,最南來自沖繩的愛書人,挑選出 90 本作為展示品,此外還找來地方上「喜歡書」的紀伊國書店富山店、山田寫真製版所共同推薦 9 本。這次「書的解構展覽」也邀來位在長野的「藤原印刷」協助,將印製書籍的製版過程展示出來。

而位在德島市的牟岐町立圖書館,則策劃了一檔「裝飾的書腰帶藝術展」,募集讀者來為書本重新設計一條裝飾的腰帶,不只要發揮創意,更希望能夠傳達出書中的寓意,在所有參賽的作品當中,有些是從封面做延伸,有些則是選擇在材質上頭下功夫。而此次得獎的作品,是出自一位 72 歲的村本女士之手,她挑選了作家星野富宏的作品《四季抄風之旅》來設計,以毛線編織而成的書帶,以「從住家往大川高原望去的風車為靈感」,黏上剪成風車形狀的鋁片做點綴,表現隨風轉動的意象而獲得評審的青睞,其他也有製作出幕府末期的木製橋樑、明治時期石造橋樑的模型來裝飾的書腰帶。

近年來,臺灣出版產業對書籍裝幀越來越重視,不單單是因為印刷技術,在軟、硬體上的進步,也有越來越多設計師、插畫家或藝術家參與其中,將各種創新的想法融入到裝幀設計,而出版社與編輯們也願意投入較多的資源,去嘗試展現出裝幀設計的層次與高度;另一個潛在的目的是,希望透過精美的裝幀或特殊的封面設計,吸引到更多讀者們的目光,無論是在實體通路或是線上電商平台,期許自家的書籍能從眾多的出版品當中脫穎而出。

紙張原料的成本持續在漲,電子書或紙本書的不同閱讀習慣仍在養成中,我們獲得資訊或學習的方式,正因數位化(或因疫情而加速)所帶來的改變,或許再過不到十年,書籍的裝幀設計將會變成一門絕學,書籍的印刷技術與過程,只能透過不同的媒介被記錄和保存下來,過去編輯要半夜看印對色、就連印刷廠裁紙上機的聲音,可能也會成為絕響——裝幀設計的裸與不裸,或許對於未來的世界來說,將不再那麼重要。

參考資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