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錄音?

錄音課程入門起手式

SHU-FAN,WU
此生故彼生
Jun 25, 2023

--

接續之前的混音課程,隔了一週來上錄音課程,正規順序應該是先上錄音再上混音,但對於兩種都是白紙的我來說沒差別,因為都是沒聽過的內容。

這次上課的老師叫王文碩,估計和我年代沒有差太遠,他是高中才開始接觸合唱團和玩吉他,大學開始打鼓,起步並不算很早,開場他就勸退大家別靠音樂吃飯,會很辛苦,他昨天才錄完一個合聲到早上七點,年紀大了越來越吃不消這種救火的工作。

等到做音樂到了某個程度,他幽默的說:「不論是做音樂還是做其他的,都和做人有關係。」每年有這麼多歌手,大陸也是越來越多人加入音樂製作,大家都有相同的技術,憑什麼你會拿到案子?這就是人脈的重要性。某方面也是感受到接案的自由工作者,通常都是救火隊,接到都是很急很難又是人脈才有的案子。

我們這一班有四位是畢業於流行音樂系的年輕人,我才知道原來現在有這樣的系所了,年輕人問為什麼都請不到老師到學校上課,老師表示接案佔去大部分時間,所以沒時間去學校上課,倒是他發現大學裡的老師很多他在業界都沒聽過,倒是如果真想要唸音樂相關,還是去北藝大或交大音樂所,不過北藝大通常是給已經有在業界一段時間,想重新進修的有經驗人士去讀的,也是因為這樣,我也更加的感到幸運可以免費來上課程。

老師示範如何使用麥克風、防噴罩和現場錄音

以下內容出自王文碩老師的講義:

為什麼要錄音?

  1. 有音樂作品,demo、出版、自己收藏
  2. 影像配樂、旁白、擬聲製作⋯⋯
  3. 想做YouTuber、Podcast⋯⋯
  4. 記錄歷史、文化、族群流傳無法文字記載的⋯⋯
  5. 興趣
  6. 只是想瞭解、學到一些知識
  7. 任何其他可能?

想清楚自己要做什麼,才會有後續相應的做法,要宅錄還是專業錄音室,以及用哪種麥克風都是從這個開頭,上課到後面,很多問題到最後都是回到這個源頭問題:為什麼要錄音?

講義的第四點,老師說到在2021年特別去台東太巴塱的阿美族部落裡,紀錄80幾歲女巫師的歌唱,她是朋友的奶奶,在部落裡中依照不同場合、祭典,大概有五百多首曲子在這位老者頭腦裡,他們團隊過去記錄就有這樣的文化意義。

雖然環境可能是和宅錄差不多,但和一般錄音不同的地方在於,這個是沒有先譜曲再錄音,而是先有歌才想怎麼加入音樂,沒有固定的節奏、pitch可以先抓,還會中途變換,難度非常高,這張專輯《靜靜地等待著》入圍第33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專輯獎》,演唱者是Osay Hongay燕春阿嬤。

老師分享未出片前的母帶,其中一首《老人交誼歌》,加入樂器之後的差異,到最後出唱片的版本,是現場才能聽到差異的難得經驗。老師也說source好,唱歌原聲好,錄音師不需要花太多時間處理,混音基本也不需要,這首歌就只有木吉他+大提琴+vocal。

錄音➡空間➡聲學(物理+電學)➡隔音➡找個好鄰居(錄製音樂時不要吵到鄰居被討厭😆)

錄音其實和空間有非常大的關係,老師放了一首歌後要大家起來去教室裡不同空間聽聽,通常角落的Bass會比較明顯,那如果是在宅錄,就要做實驗了解空間特性,然後需要特別悶的聲音時就去悶的地點,想要響亮就要去能突出的地點,沒有說宅錄就不好,而是想要什麼效果。

宅錄

  1. Acoustic Treatment聲學設置
  2. Microphone Selection麥克風選擇(dynamic, condenser,ribbon),指向性、頻率反應⋯⋯等。
  3. Mic Placement收音方式(one mic to multiple mics)
  4. Room Noise室內噪音、雜訊(冷氣、車聲、SoundShield、克難法)
  5. Preamp Quality前級放大器的品質
  6. Monitor Speakers監聽喇叭
  7. Headphones耳機(封閉/開放)
  8. Pop Filters防噴罩
  9. Recording Levels錄音音量大小
  10. Post-Processing後製

錄音室錄音

  1. Sound Proof / Acoustics treatment隔音/聲學
  2. High-Quality Equipment專業高品質的錄音器材
  3. Isolation隔間/panel
  4. Multiple Recording Spaces多錄音間(同步、串音)
  5. Signal Routing and Patchbay訊號線路、跳線
  6. Tracking/ Control Room錄音間/控制室(混音室)
  7. Recording Software and Plugins各樣的DAW/外掛效果
  8. Professional Engineers and Producers專業的錄音工程師、製作
  9. Maintenance and Upkeep不斷地更新設備、保養,維持一定水準⋯⋯等
  10. Workflow and Organization有組織地工作流程、助理、booking、排程等等

仔細看比對後,你會發現宅錄和錄音室的差別,主要還是在隔音的空間,因為其他宅錄其實都可以做到只要買到好的器材,但宅錄很難隔出空間給不同的主唱、樂器然後拉同一條收音線給彼此聽,房子構造是很難改變的,老師開玩笑說,音樂界問候的方式很多都是:「你買新房了嗎?」

錄音很多時候就是要去測試,多數都是在練習聽力和測試器材中找到新的方法。

做實驗➡耳朵聽➡才能知道自己,認識自己喜歡什麼

老師現場示範對吉他第12格錄音,然後對音箱錄音,然後對吉他底部錄音,然後把吉他轉90度來錄音,聽聽看有什麼差別,不建議使用同樣的地點,我彈你錄,然後交換樂器你彈我錄的方式聽,一來兩個人的力道不同,二來角度和距離還是很難抓到100相同。

這次也有介紹麥克風的差異,有不同指向性的,戶外生態的就要非常指向性的類型Hypercardioid,環繞就是可以360都錄音,兩面性適合錄Podcast因為兩邊講話都可以收音,通常唱歌建議是Cardioid Polar Pattern,所謂心型(下圖上排最右),老師說上排三個就夠我們用,下排基本上我們用不到。

from The Complete Guide To Microphone Polar Patterns

推薦sm57和sm58,57收樂器比較適合,58收人聲比較適合,這是業界的基本說法,但又會因為你的空間差異而會有不同的效果,所以還是都要透過實驗,找到自己最適合的。

因為老師之前有提到,要從想要達到什麼效果來去做錄音的安排,但我的疑問是「怎麼找到想要達到的那種感覺?」老師說那就要多聽音樂,他這個月至少要聽150首歌,也是因為這樣他平常都聽簡單輕音樂(他推薦the weekend音樂),但他是因為工作需要,那我們有沒有可能一週認真的去聽一首歌?聽節奏、聽有什麼樂器?

最簡單且重要的練習就是去模仿,選一首喜歡的歌,從頭到尾模仿作出來,雖然不一定做到100%一樣,但你一定會在這樣的模仿過程中,懂很多為什麼,然後就漸漸知道你想要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老師現場示範錄音,拿大外套蓋在頭上當作吸音,還有掛在賣架當吸音牆,還有自製筷子防噴罩,都是為了避免反射音而影響錄音,他說在家也有克難的做法,就是打開衣櫃來錄音,但要注意身體後面要找東西罩起來,因為後面也會有空氣流入的聲音錄進去。

錄音在一般宅錄狀態下,至少都會有60db,而錄音室的標準是要降到-25db,所以這就是為什麼錄音室很貴的原因,要打造能吸音到這樣的數字是需要花費很多工程的。

那,錄音到底該學會什麼?

保持自己身體健康之外,聽力很重要,多訓練自己聽音樂,老師分享給大家一個練習聽力的網站soundgym,有基礎免費訓練課程,也有其他樂器聲音的訓練,只是就要另外購買,大家現場猜不同音樂的赫茲區域,發現很不容易猜中呢!

上完這堂課後,我立刻購買了Logic pro來用,多人使用且易入手的DAW (digital Audio workstation),而且可以買斷,不會被pro tools綁架每年都要付費,缺點是老師覺得編輯界面不是很好用,想到之前錄Podcast時,曾經下載試用版,完全不知道在做啥亂按一通,重新面對這個介面時已不會感到陌生,非常感謝這堂課程的學習。

期待即將到來的七月兩堂課程🤩

喜歡本篇分享請給我支持,來給我鼓勵按讚吧~

--

--

SHU-FAN,WU
此生故彼生

Have backgrounds in psychology, religion, and culture, previously worked as a project engineer in the optoelectronics industry. A graduate student in 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