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的人生設計師

— 劉宥彤主持人演講

SHU-FAN,WU
此生故彼生
Apr 19, 2024

--

聽聞永齡基金會執行長的大名,但一直沒直接接觸她本人,這次藉著桃園青創資源中心邀請她來演講,讓我近距離接觸Amanda,這場演講收穫很大,正巧適合我現在的狀態,聽完馬上被圈粉了。

場地很棒第一次來,住在中壢二十幾年都還不知道有個這樣好的演講廳,政府有不斷在更新呢~開場前Amanda和中原大學的主任、青年局局長閒聊,拍照頒發證書後,進入主題。

Amanda先從自己的人生跑馬燈說起,自己亦正亦邪的家庭背景(但不得不說也是有背景的),跳tone的求學過程,到學生時期的各種打工經驗,從最基層的員工開始磨練,當過領檯、酒促、Show Girl、賣過金飾、行銷專員、保險、直銷、主持人、記者、養蝦、公關公司、奧美等等,很少大人物願意分享在泥巴打滾的故事,感動於她靠自己的努力賺錢,她還笑著說媽媽還找她要錢,不知從哪知道她好像賺很多錢。

還舉了一個在郭先生身邊做事的例子,很意外她敢說敢講。她說某天週六早上接到郭先生一個令人翻白眼的需求,掛完電話心中圈圈叉叉,但自己還是去想解法,即使最後找不到需要的原料,至少弄出個prototype交差,因為別人不會做,至少妳有弄出來,能否適用,是好是壞之後再說。

今天主要是分享形而上的內容,形而上的觀念,才能改變行為模式,形而下的如何做,改天適合的場次再說。她分享在輔導許多青年創業團隊時,發現不少人會一直東想西想,要做那做這,「睡前百條路,醒來走原路」,因此希望大家不管如何至少踏出去試試,不要做「思想巨人,行動侏儒」。

開始行動之後,要達到結果不容易,因為方向要正確,每一件事情在多元社會下的狀況有好有壞,倒底要不要去送Uber?短時間真的需要金錢,評估各種狀況下靠這樣能達到金錢多些收入結果,那你就去做,但她想要說,如果把人生拉長20年,可能你會覺得,這不是現在時間點最好的利用方法。

好結果=正確的方向*持續發力

外送這類的事情,除了賺錢,沒有太多的意義,請你檢視結果,如果你只是一個需要數字上的錢,那這個結果就用上面的公式,但你必須適可而止,如果沒有適可而止,那結果就只是那樣,為了錢就只有錢,而且這個錢也不能夠足以讓你翻轉自己的人生。

打工度假也類似,一級工人或許能在短時間存到一筆錢,但結果就只是存到一筆錢,不要想說能學到英文,這想得太美好,因為在一級產業,人家只會講最簡單的英文「Do」、「Not Do」,That’s All。因為你很疲累,難有機會去更多的人生體驗,唯一可能是發現人生日子過太好,去那邊發現原來人生還有這樣的事,她說那去當兵就可以了。

所以倒底要成為什麼樣的結果?這是你要先想好的。如果想要的結果和你在做的結果不符合,那這個方向就是錯的。

如果你沒有和別人說,別人也不知道你過往做了什麼,比如說有人因過往事情有壓力創傷症候群,真的沒有人care,大家關注的都只有自己(這和性廣法師說的一模一樣)。每個人都是把最好的一面,放在社群網站上,然後你用最醜陋的自己去和別人最好比,不憂鬱那才奇怪,修圖軟體很厲害、一個下午茶擺拍五個人,1000元share一下一人才250,而你卻是在想說「我什麼時候才能吃到這樣的下午茶。」

英雄不論出生低,不是因為不論,是因為沒人在意,真的是沒人在意。

很多人說要時間管理,現在不流行這個了,你再怎麼管也管不出什麼多大的價值,管不出什麼錢,而且錢會越管越少,想說這個挪去幹嘛,那個挪去做啥,然後最後就挪到別人口袋裡去了。

舉個例子,這一兩年,關於美金會漲會跌的,全部都是反指標,說會跌就狂漲,說會漲又狂跌,跌到說要把美金換回台幣時,美金又狂漲。

盲點一:勤不能補拙

她不斷強調當今已不適用「勤能補拙」這句話,勤不能補「拙」,要把拙改變成聰明,「戲棚站久了就會是你的」,比較適合用在一生只研究一個問題的數學家或太空科學、量子力學等,社會科學這句話不適用,站久了,戲棚會拆掉不等你。

就像是等公車,你說這次一次要等到公車,別人說前面蓋了高速公路,沒人在等公車了,等到你去開車後,又發現怎麼沒有人,因為下面蓋了高鐵大家都去搭高鐵了,這時代變化很大。

不能做到就不要答應,累積個人「靠譜」的口碑,大家都很會算賬,有些事,我們可能認為,做的事情早就超乎應該做的事情之外,但人跟人的連結,有很多來自於真誠的關心和付出,當你覺得別人都應該幫助你的時候,你可以想想自己有什麼可以幫助別人的,人的善緣是這樣建立的。

算小帳的做小生意,算大帳的做大生意(又再度和性廣法師說的一樣),大帳就是人生的大帳,是在於你倒底能對別人產生什麼樣的價值,答應的事情,盡可能做到最好,不管對方是誰,必須要讓別人知道你是值得信賴的。

這個社會更透明了,你以為別人不了解你,但不好意思,別人三言兩語就把你講透了,而且別人嘴巴裡說出來比較實際,社會上是別人看到你是什麼為主,而不是自己認為的為主,只需要檢討自己認知和別人認知相差遙遠。

很好的技術,要轉換為有價值和有賣點的商品,是很困難的。

很多人都說我自己什麼很厲害,別人沒辦法做到,我做得到,我東西真好。如果你有100萬,你只能有10萬做產品技術,另外的90萬要讓產品技術被別人認知和產生價值,也就是GTM。

盲點二:90%是GTM,10%才是產品技術

你以為90%是做產品技術,10%是告訴人家我要賣給你。不好意思,其實是90%是賣產品(Go To Market),10%是產品技術。

因為當有價值和賣點時,它會自己產生循環,產品是沒有終點的。譬如掃地機器人,一開始要能掃地、接著閃開障礙物,然後要能拖地,接著要能自動自我清理,人們只會想要越來越便利,產品是永無止境的。

請先確認:

掃地機器人是否為有價值,有賣點的商品,會被市場接受,所以你做這件事。當大家認可你,你就會自然獲得下一筆錢或資源、時間,因為有人認可才有投入時間改良。

一輩子很認真做產品,抱歉,勤不能補拙,永遠不會成功,因為資源錯置,把你會的事情,轉換成別人可能有的需求,推到市場讓別人理解,並認可你的價值,他願意來買,就是從MVP產品開始做起。

創業循環不會只有你一個人,消費者、團隊、廠商、上下游,所有人要能一起和你滾動。

專業價值,轉換為商業價值,是非常困難的。

如果只會技術想賺錢,大部分都淪為代工,接案也算代工一種。GTM需要創造出來的,就算你有竹蜻蜓,但全部人會說「你是不是騙人?」

如果東西很好,為什麼沒人認可?這可能發生問題?

行銷不好?這麼好還要行銷?信任問題?但他同事都信任他。沒有需求?但他節能減碳啊?沒辦法量化?檢驗報告說做得到啊?沒有連結其他產品?不是客戶需要?但是節能減碳啊?

把上面這些問題都克服,就能創造商業價值,不要以為東西很好,大家就會無條件說「太棒了」,不好意思這件事從不會發生,太多黑科技不知藏在什麼地方。

人生要創造循環,不是線性,人生是一個個的circle組成,你在人生中取一個點來看,有時候會比之前圈圈最高點還低,但你下一個circle會轉到更高的另一點。大學是一個圈圈,出社會第一年是一個圈圈,斜槓是一個圈圈,做別的事一個圈圈,每個圈圈都必須要做到10–20%是做自己事情,但有80%對外連結,創造價值,那才是成功的設計。

如果你一直覺得「我只是在做那件事情」,很難成功,因為現在這個世界是供過於求的。

大方向,分段推進,今天,學習就是一個完整歷程,做商品是一個歷程,下一個歷程可能有關、可能無關,完全取決於你在每個歷程中,學習起來哪些是不要再犯的錯誤,哪些可以繼續做。

世界變化太快,如果不把自己分段當個小圈圈,你會很難成功,很難適應世界改變,別再告訴小孩不讀書會怎樣怎樣,要看讀什麼書,如果是背幾年戰爭誰打誰,這現在chatGPT就可以做很好,且以後會更好。

背誦的邏輯可能是要增加基本能力,而不是背書,方向是增加能力,所以方向對很重要乘以持續用力。如果方向是背書,接著持續背書,結果是記起來,這樣是錯的,這個勤永遠不能補拙,會害了孩子。

背誦是能力不是結果,所以是要了解倒底如何背誦,如何有效率?研究腦科學,用在哪事半功倍,如果家長也不知道請google和小孩一起成長。

其實現在人的生活,比起以前皇宮貴族,已經好太多了,但是我們依然每天不開心,因為每天都在比較有沒有人比我們更好。

人家說財務自由,真正重點在自由不在財務吧?有的人500萬自由,有的人3000萬還不自由,所以,所有事情的自由來自「自己」而不是財務。我們日子已比過往所有的世代都還要好,有很多自由選擇,可以更多掌控,但我們的不開心,常常在於比較能不能比別人更好。

但當我們比別人更好,最好我們是回歸當下,做自己覺得可以完成自己的事情,或許就不會這麼焦慮了。如果大家對創業特定環節有興趣,或是品牌有問題,以後有機會再別的場合說。

最後問答時間意外的踴躍,大家問很多,其中一位問她一天起床後如何決定要做什麼事?她在之前的書有說自己寫過墓誌銘,大意是「如何衷心希望別人好,鼓勵他人朝向更好目標前進」,但現在有點後悔,她現在早上起來,每天事情很多,但做她今天能做完的事情,就要回家睡覺了。

她衷心地相信每個人都會算賬,當你算這筆帳不劃算,請你斷捨離,因為表示他也沒有對你有什麼留戀的地方。有兩種可能性,如果講直接一點,就是你很容易被取代,只是nice to have,另外可能,他覺得你不會有任何反應,那你可能關係管理上面,技巧不夠好。但不管如何不用猜測,站起來走人,你就會知道結果。

反正弄來弄去,你也不會等想要的結果,你又何必跟他一起在那邊弄來弄去?

台灣很多老闆其實邏輯不好,一直在PUA別人,因為他以前也是被別人這樣PUA過來,幫別人怎樣怎樣弄,所以他覺得現在對你這樣,是很正常的。但時代不一樣了,所以這也是你的選擇。

供需也是蠻現實的,比較重要的是,在解決別人的問題當中,你有沒有獲得?如果已經過於over,就請斟酌是否適合自己個性。

現在能過的生活已經非常好了,某種程度要多往人生價值的方向去想,第一個你要健康、家人健康,第二個你情緒要健康、感情健康。如果你不關心你的狀態,你的公司容易有其他的問題,這是長久之計。

以上是Amanda今日的分享,很喜歡她這樣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個性,她因為了解自己個性,選擇待在半官方的組織裡工作,找到她的人生舞台,謝謝Amanda的分享。

--

--

SHU-FAN,WU
此生故彼生

Have backgrounds in psychology, religion, and culture, previously worked as a project engineer in the optoelectronics industry. A graduate student in N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