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簡史(二).基督王國的征戰與分裂

葡萄牙建國的前奏(下)

歷
歷史.集記
12 min readOct 6, 2018

--

葡萄牙立國時的伊比利亞,正處於兩大勢力的混戰。從北非越洋而進的「摩爾人」(Moors)一度征服半島的大片土地,而原來的基督教徒則躲避到坎塔布連山脈(Cordillera Cantábrica)向摩爾人發動反擊,其後被人稱為「收復失地運動」(Reconquista)。在這場戰事中,一名騎士因其英勇的戰功而被封為伯爵,而他的封地在名為「波圖卡萊」(Portus Cale)的古老城鎮,相傳這地成為日後葡萄牙(Portugal)的起始。

摩爾人的安達魯西亞

711年,伍麥亞王朝將領塔里克率領穆斯林大軍向西哥德王國發動進攻。(圖片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e/Tarik_ibn_Ziyad_-.jpg

在711年,柏柏人(Berbers)塔里克(Tariq ibn Ziyad)奉哈利發之命,率兵越過直布羅陀海峽,向西哥德王國發起(Visigothic Kingdom)進攻。

在不足一個世紀中,阿拉伯半島的穆斯林乘拜占庭帝國(Byzantine Empire)和波斯薩珊王朝(Sassanid Empire)衰弱之際迅速崛起,把薩珊王朝消滅,並征服拜占庭控制的北非和西亞領土。當時,伍麥亞王朝(Umayyad Caliphate)的哈里發瓦利德一世(Al-Walid ibn Abd al-Malik)認為要消滅拜占庭,就必須向伊比利亞發動攻勢,因而派兵入侵歐洲。

面對突如其來的攻擊,西哥德國王羅德里克(Rodrigo)立即帶兵與穆斯林交戰,但羅德里克的軍隊慘敗且本人被殺,而塔里克的軍隊長驅直入伊比利亞。穆斯林軍隊一路征服伊比利亞半島,甚至攻入法蘭克王國(Kingdom of the Franks)的領土裡,直到732年在「圖爾戰役」(Battle of Tours)中受挫。

不過,絕大部份的伊比利亞半島已經納入伍麥亞王朝中,這位於歐洲的省份被稱為「安達魯西亞」(Andalucía)。不少人隨軍隊移居安達魯西亞省,他們來自哈里發國不同的地區,而且來自不同的部族,這批非常多元的新移民唯一的共通點是信奉穆斯林,而伊比利亞的基督徒稱他們為「摩爾人」(Moors)。

摩爾人引進阿茲勒赫瓷磚畫,成為對日後伊比利亞建築的一大特色。(圖片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4/Azulejos_Parque_Eduardo_VII-2.jpg

在摩爾人的統治時期,伊比利亞的局勢尚算穩定。雖然摩爾人成為伊比利亞基督徒的新主人,但他們並沒有強迫基督徒改宗,只要他們能交出更多稅金;一些基督徒則表面改信伊斯蘭教來避過額外付稅。然而,強稅政策仍然導致基督教的叛亂,而這些被鎮壓的基督徒會被賣為奴。另外,由於原來管治農民的領主階級消失,農村的居民自立會鄉村議會來處理地方的事務。

儘管摩爾人在人數不多,但他們對伊比利亞居民的生活和文化帶來改變。水車和水磨技術的引進改善了當地農業。摩爾人的建築風格影響了日後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建築,如採用筒瓦(Telha de canudo)及阿茲勒赫瓷磚畫(Azulejo)。

葡萄牙伯國的誕生

在西哥德國王羅德里克被殺時,同樣戰死還包括王國貴族和武士,這使他們再也無力對抗來勢洶洶的摩爾大軍。一些貴族和武士逃到伊比利亞北部的坎塔布連山脈,這處連錦的高山是這些基督戰士最後的盾牌,保持著他們在半島上僅存的基督教勢力。指揮這支力量是名為佩拉約(Pelágio)的西哥德貴族,他們在718年建立「阿斯圖里亞王國」(Kingdom of Asturias),向摩爾人的勢力展開反擊。

相傳,耶穌十二門徒的聖雅各伯(James, son of Zebedee)葬在伊比利亞北部。阿斯圖里亞國王阿方索二世(Alfonso II)派人在坎加斯德奧尼斯(Cangas de Onís)找到墓穴,這座聖墓自此成為基督徒朝聖的熱點,也是「收復失地運動」中的標誌,如伊比利亞基督教士兵在戰場會高呼「聖地牙哥」(Santiago),即聖雅各伯,然後發起衝峰。(圖片來源:https://guiadeasturias.com/lugar/dolmen-la-iglesia-santa-cruz/

在數任國王的努力下,阿斯圖里亞王國控制北部的加利西亞(Galiza)和巴斯克(Basque),並推動至杜羅河域(Rio Douro)。在868年,阿方索三世(Afonso III)的軍隊攻下波圖卡萊(Portus Cale)的城鎮,即今天的波爾圖(Porto)和加亞新城(Vila Nova de Gaia),國王為了加強這片新領土的防衛,他冊封這戰的功臣皮列斯(Vímara Peres)為「波圖卡萊伯爵」(Condado Portucalense)。「波圖卡萊」一名其後漸漸演變為「葡萄牙」(Portugal)。

在波爾圖的葡萄牙伯爵皮列斯的銅像(圖片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6/6e/Oporto_%28Portugal%29_%2823932512732%29.jpg

皮列斯除了控制波圖卡萊鎮,他還在維瑪拉尼斯(Vimaranis)建造一座要塞,這要塞其後發展為基馬拉斯(Guimarães)的城市,該城在葡萄牙歷史上特殊地位而被「搖籃之城」(Cidade Berço)。葡萄牙伯國設立後,皮列斯及其繼承人出色地統治這片領地及阻止摩爾人的攻勢。然而,葡萄牙伯國的敵人不僅只有外敵,還有王國的權力內鬥。

基督王國的分裂與內亂

在阿方索三世於910年逝世,但三位兒子卻在他死前要把阿斯圖里亞王國瓜分。長子加西亞(García)得到雷昂(Leão),建立雷昂王國。次子奧多尼奧(Ordoño)得到加西利亞,建立加西利亞王國。三子弗魯埃拉(Fruela)則繼承阿斯圖里亞的王位,這一次分裂使基督王國一度遇入內鬥和混戰之中。

910年的伊比利亞半島,最主要的基督教王國是北部的阿斯圖里亞王國(其後被雷昂取代),旁邊還有獨立的納瓦拉王國;而法蘭克王國曾出兵進攻伊比利亞,收復的土地由巴塞隆納伯爵來管治,以防禦穆斯林軍隊的入侵。(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Kingdom_of_Le%C3%B3n#/media/File:Espa%C3%B1a910.jpg

葡萄牙伯國在這一系列的分裂中,一度被納入加西利亞王國之中,但雷昂國王阿方索四世(Alfonso IV)在929年把昔日阿斯圖里亞的領地重新合併,葡萄牙伯國成為雷昂王國的領地。不過,阿斯圖里亞王國的分裂既沒有對葡萄牙伯國的權力造成影響,而「收復失地運動」也依然繼續展開。在九世紀時,伊比利亞北部除了雷昂王國之外,還有阿拉岡王國(Aragón)、納瓦拉王國(Navarra)、名義上屬於法蘭克的巴塞隆納伯國(Condado de Barcelona)等基督教勢力。此外,雷昂王國裡的卡斯提亞伯國(Condado de Castela)也日益強大,甚至對雷昂國王構成威脅。

雷昂國王費爾南多一世,原為卡斯緹爾伯爵,在1037年打敗貝爾穆多三世登上王位。若從西班牙由卡斯緹爾及亞拉岡王國合併來看,費爾南多一世則是把卡斯緹爾立為王國的國王。(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1/Fernando_I%2C_rei_consorte_da_Galiza.jpg

在1037年,卡斯提爾伯爵費爾南多(Fernando)打敗並殺死雷昂國王貝爾穆多三世(Bermudo III),成為雷昂和卡斯緹爾的國王,而他在逝世時把王國的土地分給三個兒子:長子桑喬(Sancho)成為卡斯提爾國王;次子阿方索六世(Afonso)繼承萊昂王國;幼子加西亞(García)則成為加西利亞國王。與當年阿斯圖里亞瓜分一樣,葡萄牙伯國被納入新的加西利亞國之中。

此時,葡萄牙伯國不僅擁有強大的勢力,且手握相當大的自治權,這對加西利亞國王來說無疑是心頭之患,加西亞二世打算削去葡萄牙伯國的權力。葡萄牙伯爵曼德斯(Nuno Mendes)於是帶兵反抗加西亞王國,但在1071年的戰役中打敗被殺,而葡萄牙伯國也被廢除。

葡萄牙伯國的再起

雷昂國王阿方索六世,他利用其外交手段把瓜分的雷昂王國重新統一起來,但卻在與摩爾人的戰事中處於下峰。(圖片來源: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5/5a/AlfonsoVI_of_Castile.jpg

加西亞二世雖然成功除去葡萄牙伯國,但他的兄長們——桑喬二世(卡斯提爾)與阿方索六世(萊昂),乘機出兵攻取加西利亞王國。不過,兄弟間的內鬥仍未結束,桑喬二世與阿方索六世展開數年的戰事,最後桑喬二世被暗殺,阿方索六世再次把雷昂王國的領地統一,並自稱「全西班牙皇帝」(Imperator totius Hispaniae)。

阿方索六世結集了強大的軍力(大名鼎鼎的熙德 El Cid是其中一員),他向摩爾人的勢力反動進攻。此時,在伊比利亞的摩爾人向西非的「穆拉比特王朝」(Almoravid dynasty),王朝中最具實力的首領優素福(Yusuf ibn Tashfin)帶兵越洋進入伊比利亞半島,不僅控制伊比利亞的地方領主,也大敗雷昂的大軍。阿方索六世深感無力抵禦優素福的威脅,於是向遠方的勃艮第公國(Duché de Bourgogne)求救。

葡萄牙伯爵亨利,為第二葡萄牙伯國的首任伯爵,也是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一世之父。(圖片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nry,_Count_of_Portugal#/media/File:Conde_D._Henrique_-_Compendio_de_cr%C3%B3nicas_de_reyes_(Biblioteca_Nacional_de_Espa%C3%B1a).png

1087年5月,勃艮第公國的騎士雷蒙德(Raymond)與亨利(Henri)帶著軍隊來到雷昂,支援阿方索六世。阿方索六世冊封雷蒙德為加利西亞伯爵,並與烏拉卡公主(Urraca)通婚。雷蒙德擁有的領地不僅只有加利西亞地區,還包括葡萄牙和科英布拉(Coimbra)兩大領地,使雷蒙德在雷昂擁有相當大的勢力。然而,雷蒙德卻在與優素福的戰爭中大敗,使阿方索六世把他的權力削去。

葡萄牙和科英布拉的領地從加西利亞伯國中分離,阿方索六世在1095年冊封亨利為葡萄牙伯爵,而國王的私生女特蕾莎(Teresa)早已為亨利之妻。若說葡萄牙的起源的話,第二葡萄牙伯國才能這個國家真正的起始。

阿方索六世希望亨利能盡快向摩爾人的領地出兵,但這位伯爵卻花上更多時間與教會打好關係,以鞏固自己在雷昂的權力。雷蒙德也與亨利訂立約定,請求他在爭奪雷昂王位時出兵支持,並願意交出托雷多(Toledo)及大筆資產。

在亨利的外交之下,葡萄牙伯國成為雷昂王國中最具勢力的領地之一,且與羅馬教會的友好關係,為亨利之子——阿方索.恩里克斯(Dom Afonso Henriques)日後的獨立中打好基礎。

中世紀黑暗的縮影

當阿方索.恩里克斯繼承葡萄牙伯爵之位,他所面對是一個非常動蕩的時代。基督徒與穆斯林展開長年累月的交戰,反穆斯林是基督徒的氣氛不僅催生了葡萄牙的誕生,甚至影響著日後的葡萄牙人向亞洲的擴張。與此同時,基督教勢力也不是團結一致,阿斯圖里亞及雷昂王國因繼承權引起的內鬥,使王國的政局相當不穩定,哪怕是葡萄牙伯國內也是如此。

穆斯林入侵、繼承權的爭鬥,可說是黑暗的中世紀時代的縮影,但也造就了葡萄牙從雷昂獨立。然而,葡萄牙獨立之路並非簡單,而是一條充滿危機的道路。

參考資料:

  1. J. H. 薩拉依瓦著,李均報、王全禮譯,《葡萄牙簡史》,北京:中國展望出版社,1988年。
  2. H. V. Livermore, A History of Portugal,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47.

--

--

歷
歷史.集記

為了生存而不斷閱讀和輸出的小傢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