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嬰國》

Shan
回到家的小時光
Mar 23, 2021

書 名|巨嬰國

作 者|武志紅

發行日|2016/12出版

本書為作者對中國社會的反思,思索21年,歷經5年的撰寫時間,於2016年12月出版,但後來因不明原因,在2017年3月下架。

|本書插畫|

書中的插圖主要出自於畫家岳敏君之手。畫中的人各個緊閉雙眼,彷彿屏蔽了對外界事物的感知,但同時又開口大笑,自戀而無視一切,認為自己處於世界中心。作者說,這些就像是自己做心理諮詢時,常常接觸到的人—「像是被抽掉了脊梁骨的人,抽巴的人生,凝縮在抽巴的身體裡,伴隨著一臉假笑。」

|關於巨嬰|

書中的基本論點:中國大多數成年人,心理水平其實是嬰兒,就像是「巨嬰」。

而巨嬰是什麼呢?是成年的嬰兒,身體已經發育為成年人,而心理發展水平卻還停留在嬰兒階段,突出的心理特點是:共生全能自戀偏執分裂

共生
意味著母嬰同體,嬰兒覺得與媽媽共用一個身體和心靈,不分你我,不能獨活,也因而衍生出集體主義。

全能自戀
認為自己是全世界的中心,萬事萬物都是為自己服務。嬰兒覺得世界應該按照自己的意志來運轉,否則就要毀掉世界。

偏執分裂
即按照嬰兒意願,事情一分為二,且兩者不能共存,非黑即白。

在巨嬰的心理機制下,催生出中國好人、控制狂、被迫害妄想、無助感、不安全感、躁狂抑鬱等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

具體的例證是,中國很多老人跌倒被扶起來後,反過來責怪他人,而這也是巨嬰心理的體現。「這些老人是巨嬰,巨嬰不能為自己的失控負責。他們發生失控後,一定要找一個人去怪罪,用怪罪對方的方式,為自己的失控找到原因,也找到歸罪對象。」

|中國式好人|

「中國式好人」更是巨嬰國的特屬產物,又稱為「拖累症患者」,看見需要幫助的事物就忍不住往身上攬,結果導致自己被深深拖累。另一方面,也會為了討好別人,滅掉了自己的需求與聲音。

歷史上的典型中國式好人就是「大禹治水」,傳言他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奉為大公無私的典範,卻沒有人注意到,大禹家中妻小的照顧是否被忽略了?

好人邏輯1:表達憤怒,就是壞:我是一個好人,從來不給人添麻煩。

反思:沒有麻煩,就沒有情感。成為一個不傷害別人、被動的好人,容易;成為一個能主動散發著熱情與愛意的善良的人,不易。

好人邏輯2:對自己好,就是「壞人」

反思:任何關係間,要敢於憤怒,保護好界限。知道自己有多敏感,知道別人和自己一樣敏感。這是自尊和尊重他人的開始。

對別人好,可以贏得認可與尊重;但若想贏得親密,只有一條路 — — 真實和敞開。

|巨嬰心理|

巨嬰的共同心理便是「都在找媽」。

嬰兒在出生的六個月內是非常需要媽媽,媽媽要以嬰兒為中心,與嬰兒建構關係,這樣才能協助嬰兒走出全能自戀。

然而這樣的照顧模式,在中國家庭之中,其實是充滿著困難。儘管多數人總是誇讚自己溺愛孩子,但在作者的觀察之中,中國養育者在面對嬰兒時,其實是各種忽略加懲罰報復,真正能與嬰兒建立良好關係的養育者並不多。

於社會,在產假制度上,只給媽媽一個身體恢復的基礎時間;於家庭,中國老人慣於將孩子從嬤嬤身邊搶走。社會與家庭一起造成了母親與嬰兒的分離,因此,在普遍面臨母愛質量不高的情況下,導致這些嬰兒長大後,心裡一直有一個匱乏感,渴望能再有一次機會,找到好的母愛,以治癒生命前期留下的傷痛。

而這也正是造就巨嬰產生的原因之一:中國人的童年沒有得到滿足。

在中國有一個討論度很高的電視節目,叫做《中國式相親》,在節目中,父母會幫兒子挑選媳婦,第一關注的點是這個女孩是否能生育,第二關注的則是這個女孩會不會照顧好自己的兒子?

巨嬰的心理狀態就是在找媽媽,找一個人可以照顧自己。男生找對象,找會煮飯洗衣,女生找對象,則找有肩膀有工作可以養家。

巨嬰把「照顧」放在婚姻中很重要的位置,幾乎凌駕於個體完整性之上。在面對於一個對象時,並不是因為對方發展得非常完善,讓我心生愛慕,反之,是這個人可以照顧我,所以我喜歡他。

|中國家庭關係|

作者提出了中國式的家庭關係都是「共生絞殺」。一個健康正常的家庭,家庭關係的定海神針應該是夫妻關係。然而,在大量的中國家庭中,成員間的關係可以用三句話概括:

一個極度焦慮的母親。

一個缺席的丈夫。

一個有問題的孩子。

在共生絞殺的家庭中,妻子希望把丈夫拉回到家庭 ,但是丈夫因為不懂得愛,想要脫離出這個家庭。一旦孩子出生之後,妻子就把全部共生的紐帶和孩子綁在一起,把孩子變成自己生命全部的寄託。孩子和母親的關係成為家庭的核心關係,也因此,丈夫在家庭中就找不到存在感 。

其實,這些父母們也是巨嬰,認為自己是全能的,不相信孩子的感受,試圖掌控孩子的人生。而面對這樣的家庭環境,孩子一方面擺脫不了共生關係,一方面又想脫出這個牢籠,在現實中的無能為力,導致於他們轉向虛擬世界,沉迷於網際網路和遊戲。

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見過真正的愛,也沒有見過正常的夫妻關係,也因此,中國的男孩與女孩們,普遍存在著愛無能。

|脫離巨嬰心理|

擺脫巨嬰心理的方法就是成為成熟的獨立個體。

關於成熟的個體,用存在主義的說法是—「我選擇,我自由,我存在」。我們必須作為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人,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

但是在中國集體主義之下,社會普遍現象是大家都被要求「聽話」。在家要聽父母的話,在學校要聽老師的話,在社會上聽領導的話、聽政府的話。從古至今,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都是按照別人的意志來活。

作者曾經做過一個深刻的夢,夢中他到了天堂,卻發現天堂其是是地獄,他被砍了頭,變成了幽魂。他駕駛著一艘獨木舟,行駛在黑灰色的河上,起飛非常壓抑,無數的幽魂想要飛撲到他身上,他拿著劍砍來砍去,然而在這砍殺的過程中,他從一個鬼重新變成了人。

事後他解讀,那把劍,是象徵自我攻擊性。過去他是個濫好人,很難拒絕別人提出的要求。而夢裡那把劍,就是他淺意識裡的攻擊性,他正在學習各種拒絕、堅定、果敢,重新成為真實的自己。

中國人普遍對外人釋出善意,對自己展現敵意,向內做自我攻擊,也因此,內心近乎殘破不堪,充滿坑洞。

|作者建議|

起初,作者認為從巨嬰成長的方法是—把自己的活力活出来。

「在人與人的關係中,做一个活生生、充滿活力的人,做真實的自己,同時學會和另一個真實的他人,建構愛與連結」。他曾經認為這是終極解答,但後來,他覺得這個過度理想化了。

作者提出一個非常簡單的答案—如果你意識到自己想成為一個成熟的個體,就必須伸展出自己的聲音,按照自己的感覺來做選擇。簡言之,就是成為自己,而在這個過程中,才能走向成熟。

任何事情,都要問問自己的感覺是甚麼。只有你的心知道該往哪裡去,腦袋裡的東西,其實都是社會教條灌輸給你的東西。

因此,學習察覺內心,為自己發聲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