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住在焦慮星球》

Shan
回到家的小時光
Apr 16, 2021

書 名|我們住在焦慮星球

作 者|Matt Haig

發行日|2019/01

|關於本書|

作者長年受到憂鬱症、焦慮、恐慌症所苦,因此對於許多事物格外敏銳,在這本書之前,已有先出版一本《活著的理由》,該書主要是探討他為什麼應該要活著,但來到這本《我們住在焦慮星球》,他想探討更廣的層面 —

世界腳步越走越快,焦慮與壓力已成日常的一部分,生活在這樣一個瘋狂的世界,我們如何不至於跟著瘋狂?

現今的社會,有很多事情可以引起焦慮,作者認為科技的進步是主要原因。

本書的書寫方式有點類似日記,篇幅偏短,整體架構是以較為零散的形式呈現,內容像是作者對於自己的省思、自我對話、自我激勵與安撫、心情抒發。

|現代壓力|

經濟活動、行銷廣告等現代產物,無時無刻圍繞在我們周邊,而這樣的現象也塑造、加劇我們心中的匱乏感,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完美,不夠好。而因為這樣的心理感受,促使我們想要去消費,藉由購買這些商品或體驗,來妝點自己,讓自己感覺更好,更接近於完美。

然而,種種渴望與不足的感受,是經濟與社會秩序得以維繫下去的重要因子,滿足對於經濟是不利的。

生活在這個世界,周遭的事物琳琅滿目,面對這麼多的選項,我們的選擇變多了,但相對的,要做的決定也越多,因此,也連帶加重了壓力。

現代生活充滿刺激與誘惑,伴隨著追求效率的生活模式,讓人們時常想在一段時間內,做許多的事,一心多用已是常態。然而這樣的狀態,其實反而會造成處理事情的效率降低。一心多用會形成多巴胺的成癮循環,獎勵不專注的大腦,同時也會增加壓力,降低智商。

|網路科技|

科技發達的當今,最為人詬病的大概莫過於演算法,近年來也有不少相關爭議出現,甚至有紀錄片在探討社群媒體演算法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

少數幾間科技公司的一小群人,他們的決定會左右今日十億人腦中所想的事。—前Google員工哈里斯

演算法讓人們在使用網路時,程式頁面會自動推薦或跳出讓使用者感興趣的東西,然而這些有趣的東西,其實同時也是「別人希望」我們購買的東西。

科技的介入,讓人們被鼓勵待在舒適圈裡。多數人喜歡熟悉的事物,演算法促使人們活在同溫層,不斷被投放、推播早已熟悉或喜歡的內容,彼此的喜好越來越相近,只跟同類人打交道,並且痛恨想法與自己不同的人,差異變成負面的存在,被恐懼與嘲笑的事情。然而,綜觀歷史發展,差異是生物得以生存的至要關鍵。

人不完美,會犯錯,有錯誤才有演化。

人類是可以抵抗這樣的趨勢,網路能夠帶領我們去任何想去的地方,而我們只需保有人性,確定做出選擇的是自己,而非科技。

抗拒演算法,當一個謎樣的人,不要當可以被統計的人。

網路時代鼓勵選擇與比較,而社群媒體更加深了人們比較的心態。

比較是偷走喜悅的賊 — 小羅斯福

社群媒體為一把雙面刃,有益亦有害。

一般而言,社群平台所呈現的事物,幾乎都是人們光鮮亮麗的一面,而當我們過度沉溺於此,比較心態油然而生,將別人完美一面對比自己不足的同時,自信也跟著下降。

在另一方面,有一群人,他們在心理或生理上患有疾病,難以在正常的社會體系中取得支持或同理,但透過社群媒體,他們可以得到認同,覺得被理解、被包容,從中獲得了能量與支撐。

網路除了造就人們的比較心態外,亦產生矛盾現象。

隨著科技發達,我們擁有很多娛樂管道,照理說,現在的生活應該比起以前更容易排解寂寞,但矛盾的是,我們擁有的刺激越多,卻越容易感到無聊。

人與人從未如此緊密,卻也從未比現在更加孤單。

網路讓人們輕易地連結在一起,可以隨時上網與人交流,一方面縮減了距離,但在另一方面,也拉開了距離。世界越變越大,但我們的心理狀態卻好像與科技發展反著走,反而越縮越小。

寂寞的解藥不是隨時有人陪伴,而是找到獨處也快樂的方法。

我們要學習把內在的房子妝點漂亮,待在裡面就很快樂。歡迎別人來訪,難免有時候必須一個人,但就算獨自待在裡面,也能感到滿足。

|空間|

未來的樣子取決於我們,而決定未來樣貌,空間是關鍵。我們必須擁有可以做自己的自由空間,包含實質空間與心理空間。

實質空間:森林、公園、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等,泛指一切與經濟活動無關的空間。

心理空間:指自由思考的空間。當今能夠平靜思考的空間,越來越難找到。然而這個內在空間是要刻意去創造的,我們可以透過讀書、瑜珈、冥想,抑或是欣賞窗外風景等方式,在心中開闢出一個無所期待的空間,一個不盼望、渴望、無所追求的所在。

|閱讀|

「世界有多少讀者,就有多少本書」

這句老話說明每個讀者對一本書都有各自的看法,閱讀重點不在於你讀了甚麼,而在於你怎麼讀它。

作者認為閱讀這件事,並非反社會,而是最深刻的社會行為,是與另一個人類的想像力深度連結,除去社會日常要求的眾多隔離網,而與人交流的一種方法。

閱讀賦予你一個空間,讓你能夠生存在給定的現實之外。藉由閱讀,人類得以融合同化,心靈得以連結交流。關於閱讀,是夢想、是同情、是理解、是逃脫。

|混沌|

宇宙生自混沌,混亂之中皆有神秘秩序 —榮格

作者刻意寫了一本沒頭沒尾,篇章零散的書,其實就是期望藉此能形成某一種完整。

個人感想:我個人在閱讀時,也是處於一種混沌的狀態,沒有目的性的閱讀,也不會特別去統整,而在閱讀過程中所擷取到的資訊,就像是一個一個小點,散落在心中的每一個角落,然而隨著時間推進,看的東西越來越多,個人經驗越來越豐富,這些點會漸漸地被串聯起來,最後形成一個可以被自我解釋,完整的想法或邏輯架構。但另一方面,這些鏈結狀態也並非永久,可能被打斷,各自散落,之後又在重新鏈結成另一個形態。

|How to stay sane in a crazy world?|

問題不在於世界是一團混亂,而在於與我們的預期與之相反。

接受:接受自己,接受痛苦的時刻,才能釋放痛苦,讓痛苦緩慢回到它原本來的世界去。不接受原來身處的地方,也到不了想去的地方。

察覺:不必有意識地做出改變,單純只是察覺問題,改變就有可能形成。人的心智,不外如此,察覺往往就是解答。

時間觀念:忘卻因為「時間觀念」而造成的煩惱、遺憾、恐懼。

時間一開始只是輔助我們生活,但現在卻變成引導生活的重心。在過去,我們是時間的主人,然而現在,時間卻變成了我們的主人。

作者認為我們不只要當時間的主人,我們本身就是時間,不論走快走慢,要知道自我是跟隨著自己的。

試問:我們現在生活中所出現的問題,有多少是因為「時間觀念」所引起的?

最後,請容許自己不要像一支箭,直直朝向目標疾駛,然後就這樣匆匆地過完了寶貴的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