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強迫自己「獨處」,它只是種人格特質

劉亞喬|Tanja
劉亞喬 Tanja
Apr 4, 2021

--

*目前所有文章及後續更新,皆移動到個人網站:談談譚雅。未來也會提供更多相關文章以及優惠!

目錄

  1. 「獨處」是種人格特質,但不是人人必備的特質
  2. 「僵化」是思想的牢籠
  3. 「言靈」?不知道沒關係,如何不受他人影響才是最重要的

「獨處」是種人格特質,但不是人人必備的特質

啟發的故事很短,母胎單身22年後的我終於交到男朋友,同時間領悟到自己一直都不是擅長「獨處」的人。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些經驗?

1. 夜深人靜獨自待在房間,許多回憶與寂寞的心情瞬間湧上心頭,想打給朋友卻怕太常通話使朋友覺得厭煩。

2. 習慣一直發限時動態、同時不停地查看有多少人看過。

3. 喜歡約人一起吃飯,並享受與朋友半夜聊心事談感情。

那我們一樣,都是難以從獨處中獲得能量的人,也是怕孤單的人

無法獨處真的不好嗎?過往我們常常被教導擅長獨處才是獨立的人,但其實「擅長獨處」只是一種人格特質,而並非每個人都擁有這種特質。

與你一樣,比起獨處我更擅長從相處中獲得力量。我能從與朋友聊天的過程中,重新理解自己的觀點、在闡述中釐清自己的訴求;而與另一半相處獲得了安全感,則幫助我更自信地去追求理想。

接受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想辦法滿足無法獨處的自己,讓自己能投注更多心力在追求理想上。

「僵化」是思想的牢籠

這裡要分享的是我曾在馬來西亞擔任HR實習生的經驗。
因為語言障礙(除了華裔以外,員工彼此之間都用馬來語溝通)與公司尚未數位化,兩個月下來我都只是在處理Paper work。
影印、放進資料夾、員工補件、放進資料夾......

這次的實習經驗著實嚇壞了我,最害怕的不是機械性的每一天,而是自己逐漸接受的這個事實思想、行為與價值觀的僵化,以及逐漸安逸的舒適圈,倏地青春歲月便大把流失。

時不時也會發現自己正逐漸邁入舒適圈,尤其行銷是門亟需靈感碰撞、意見交流的領域。在意識到僵化危機的來臨後,盡量透過讀書會主動向主管提專案與在日常事務上尋找創新的解決方法,幫助自己跳出思想的牢籠。

停止思考就像魚池中的死水,而我們將如同池中的魚,因失去氧氣而窒息。

「言靈」?不知道沒關係,不受他人影響才是最重要的

「言靈」:是日本文化描述言語具有某種能夠影響、詛咒他人的神秘力量。
想藉由言靈,表達言語在某程度上確實能夠影響他人。而在失去方向的情況下,便很容易受到親朋好友的意見影響。

分享一個面試的故事,今年年初我前往某知名公司應徵MKT實習,過程中與對方相談甚歡。然而臨近結束時,面試官很真心地說:「說真的,我覺得你比較適合往BD走。」我過往有過陌生開發經驗,打從心底知道自己不適合BD,當下也有立即解釋。但面試官仍舊不依不撓地堅持我適合BD。

最後收到的Rejection Letter上同樣以:「覺得妳也很適合從事BD相關職位(可惜我們目前沒開這實習職缺)」為由拒絕我。

收到的Rejection Letter

或許在應徵這個MKT實習職缺上不夠格,也或許我給人的感覺的確比較適合BD。但藉由這個故事想說的是,要清楚知道自己喜歡與適合甚麼工作,不用理會認識僅15分鐘的人來告訴你你適合甚麼。

覺得十五分鐘太短?家人從以前就認為人人都適合商業科系。也因此在選修了兩年相關課程後,我才幡然醒悟,轉而去修自己真正有興趣的課程。

實際上,沒有人能夠真正了解你,唯有靜下心來釐清自己的個性,才能夠堅定不移地走在自己選擇的路上。

最後我應徵上其他間公司的MKT實習職缺,也驕傲快樂地說喜歡這份工作😉

唯有自己的選擇,能成為自己的方向

後記

這其實是在IG上玩跟風遊戲Top 3的第一彈,後續會陸續將其他問題寫成文章供大家參考。希望同樣感到自我遲疑的你,多少能從文章中得到一點想法,因為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心中永不退流行的恐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