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活動真的很累嗎?喔超累~是那種精疲力竭靈魂乾涸的累

辦活動心好累
累爆,辦活動這工作需要新鮮的肝

辦過活動的都知道辦活動很累很累 …

但是為什麼會這麼累?

我自己從 2015 年開始大量辦活動,有多大量?

從 2015–2017 這三年,我合計主辦過大約兩百多場活動,涵蓋數十種主題,人數規模從最少 2 人到 200 人,類型大多是小聚,再來是講座課程、還有派對或體驗類型的活動。

那三年我很常出現這兩種感覺:「精疲力竭」「靈魂枯竭」

而後這幾年我自己主辦的活動少了,非常明顯地感受到,這兩種感覺出現的頻率大幅降低。

辦活動很累有經驗的都知道就不多說了,來談談是為什麼會導致這麼累?

我自己覺得原因主要有兩個:

● 不可控的細節太多

● 過高頻率地輸出

活動中不可控的細節非常多

但你身為活動主辦又得扛下全部責任。

有哪些不可控細節呢?

例如不管事前測試再多次,都不能保證當天現場設備會正常運作。

拜拜再多次,也不能保證天氣會如你預期。

事前確認再多次,還是不知道當天講師會不會睡過頭、或是火車誤點。

行前通知作的再仔細確實,當天還是可能有參加者找不到路。

這樣會怎樣?

這些事情你都不可控,而你身為活動主辦又得概括承受所有成果,那你就會一直處在精神壓力之下、一直處在焦慮害怕之中 …

然後如果連活動招生都是你要負責 …

就是雙倍!!

因為行銷上同樣也是一堆不可控,沒有保證會中的主題、保證會中的素材、保證會中的行銷方案,面對活動招生成效,也是每天焦慮害怕~

雙倍的不可控

雙倍的精神壓力

要怎麼能不精疲力竭?

每場活動都是一場策展,就是一次輸出

如果活動主題也是由你規劃的話。

每次辦活動都是一場策展,你得思考你要傳遞的訊息、要溝通的對象,整理資訊、建立脈絡和結構,然後用活動的形式呈現。

這就是一種輸出。

要有輸出一定要有輸入和消化,但假設你沒有意識到辦活動其實是輸出,當輸出的量大過於輸入和消化的量,你就會開始感受到乾涸枯竭

當年我主辦活動的頻率已經超過一周一場,一個月平均六到八場活動,這是非常高的輸出頻率,但我當時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是在輸出。

於是精疲力竭、靈魂乾涸

如何讓辦活動不要這麼累?

不要辦!(x)

根本上應該沒辦法,因為活動的特性就是這樣,但應該是有做法可以降低疲累的程度。既然根本原因是那兩個,我們就從根本上去找解決方案。

● 不可控的細節太多

● 過高頻率地輸出

針對前者,要把辦活動所有的工作流程化,不可控的細節既然已經很多,那至少把可控的部分用盡可能簡單的方式做完。透過流程化來盡可能在那些可控的部分減少認知消耗和情緒勞動,而不可控的部分就是慢慢學習放下~

針對後者,要養成自己的輸入習慣、建立消化而後輸出的系統,簡單說就是要建立自己的知識架構和系統,這裡頭得包含吸收資訊的管道來源和頻率、消化資訊的方式、跟輸出的架構。

然後要知道自己的極限,不能長期持續地把自己逼近在極限邊緣。

但就算都做到這樣

辦活動依然很累

那為什麼還是有人會一直辦活動?大概是因為愛吧~

--

--

東東 (吳東軒)
一個 NF2 罕病患者的斜槓人生

業務出身的行銷人,確診 1/40000 機率的 NF2 罕見疾病後,從此踏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喜歡思考、喜歡書寫、喜歡自由,也是一個加密貨幣愛好者,期待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普及到日常生活的那一天。著有《人生很難,就想活成喜歡的樣子》一書,個人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neohex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