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舌尖的記憶門──《尋找記憶裡的那道美味》

兒童文學家
childsliterature
Published in
Oct 25, 2023

文/李明足
圖片提供/李明足、幼獅文化

兒文界著名作家陳素宜,近期在幼獅出版一本溫馨小品文《尋找記憶裡的那道美味》。讀著讀著,隨著書中飄出的庶民美味,我也走入我的舌尖美味。

有一次,下課後從礁溪回台北遇上大塞車,車子在沒有盡頭車隊中龜速前進。直到算算再二十來部車就可上交流道,稍竊喜。轉頭瞥見路邊招牌出現「烤玉米」,味蕾猛敲擊記憶的門環,我毫無殘念地轉動方向盤,離開那擁擠的車隊。

搖晃炭火上正飄著玉米香,「老板,我要一根烤玉米,硬一點,有點焦。」和數十年前,站在家鄉夜市烤玉米攤前那般,我講著同樣的話。當老板把烤好遞給我時,說:「你第一次買我的烤玉米吧?吃吃看,我們家的玉米從北港特選的,很好吃。」回到車上,決定以音樂佐烤玉米等待車潮退去。吃了幾口,好吃,但是──「口感不對」!

多年來家鄉烤玉米攤早已不知去向。不論到各地工作或旅遊,每看到烤玉米,我總忍不住買來嚐嚐,只為追憶小片段舌尖上童年時光。

這種感觸,在讀完《尋找記憶裡的那道美味》後特別共感。

作家陳素宜以六種庶民小吃:雪圓仔、炸肉丸、白稀飯、月光餅、米篩目到糖葫蘆,串聯記憶味覺,同時交織一段段看似個別,卻連貫的精采故事。

書中布局周密,情節有序,開頁由靜姨、杏兒、杏兒媽媽,將故事漣漪般的層層展開。先是擁有冠軍麵包師靜姨,為了留住昏迷母親圓仔婆婆的老城區雪圓仔攤,決心做出和母親製作雪圓仔一樣的口味。從食材比例一再調整,一再得到「口感不對」、「就差那麼一點點」的回應,激發她往回憶裡搜尋,終於找到圓仔婆婆的「秘密武器」。雪圓仔的口味得到老城區管委會認同,靜姨也領悟到著作冠軍麵包和地方美食雪圓仔的製作絕對不同。

順著故事推展,杏兒的同學──曉瑜,因智力受損的爸爸吵著要吃奶奶的炸肉丸,激起杏兒媽媽想幫助他的念頭,而嘗試各種炸肉丸配方,最後到底加入了什麼食材?才是曉瑜爸爸想念的滋味呢?

小琪奶奶懷念母親生前煮的生日白稀飯,靜姨是否能找到烹煮的技巧?而大王學長的小舅公藉著尋找月光餅想找到初戀,是否找到?杏兒爸爸找到大學附近那攤米篩目,吃到的卻是粉條,怎麼一回事?圓仔婆婆終於醒過來,但眼前賣的番茄糖葫蘆卻不是她要吃的口味,她和靜姨共同美好回憶到底是什麼口味?

當我們翻閱這本書,會發現層層疊疊的美味探尋,其實不只是美食製作,更多的是親情與友誼的寬容撫慰。

故事中也提出兩個省思:美食會失傳怎麼辦?真的萬般皆下品只有讀書高嗎?

願意將快失傳的美食製作,不藏私地開班授課,雪圓仔如此,米篩目亦如此。而面對現今多面向社會型態,容青少年適性發揮他的興趣喜好,也是鼓勵孩子多元發展的途徑。

此書讀來輕鬆有趣,又蘊含多層次寓意與啟發。邀約你透過這六則美味故事,一起推開舌尖那扇記憶之門。

--

--

兒童文學家
childsliterature

《兒童文學家》關注兒童文學創作,一年二期,由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編製、發行。本刊所有文字、圖像、影片以及資料,未經同意請勿重製使用。 Copyright © 海峽兩岸兒童文學研究會.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