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活打造自己的避難所?

物的情感治癒力和深深喜愛著的人們

炸雞避難所
淺眠的選物人
6 min readJul 28, 2019

--

集結選物、手作體驗和咖啡餐點的「印花作夥」,與老師傅合作的印花圖案大多取材自台灣文化元素,如台灣八哥、珍珠奶茶、窗花等。

很多人問過我「炸雞避難所」這個取名的由來——或許關注點放在「炸雞」 這個有點搞笑的組合,又或是可以理解我拿掉真實作者背景,只是為了隨心所欲想表達個人觀點的動機

卻似乎很少人問過「避難所」的意思。要避開什麼災難呢?

先公佈這個取名靈感來源吧,是來自一本我很喜歡的雜誌《食帖》有一期書名叫〈廚房,治愈人生的避難所〉,想到每次完成一個煩死人的工作最治癒我的食物就是炸雞了,於是有了這樣的組合。

這本介紹飲食文化風格的雜誌是在誠品發現的,在旁邊還有一些類似主題的雜誌,除了這幾年被許多文青咖啡店擺起來展示的 Kinfolk,以冷靜的審美觀,相當克制地帶出各領域職人的生活訪談,展示攝影、居家、旅行等面向,此種表達據說影響了許多後來的獨立刊物呈現方式。在台灣我留意比較多的獨立刊物,則是用比較活潑創意的語言推廣在地文化,它們自成一套有活力的風格詮釋,當然首先仍然是視覺主導,其次是文案上趣味性的包裝。

有人會為持續找尋新鮮感,並刻意避開觀光客大眾打卡點,而捧著諸如 Kinfolk 這樣的雜誌,按圖索驥找到下一個旅遊目的地,體驗過慌亂、匆忙或毫無頭緒的開始,然後去呼應那些曾在字裡行間被提及的微妙感受。

然後我總想起我對皮革的深深喜愛,或許是生活風格的啟蒙。這源自我的第一份在包包店打工的經歷,因為每天都在摸皮革,即便沒教也能分得出牛皮、羊皮和人工合成皮的觸感差異,外行人看著總猜愛皮革的人是想彰顯出比較「奢侈」的材質?選合成皮不是更耐用又輕巧嗎?

我會說天然皮革的溫潤感、氣味,隨著時間與人皮膚接觸而起的紋路變化,是人工皮革無法取代的特質,就像我隨身攜帶的漸層綠色皮革卡套,摸起來感覺就像是活的,因手的溫度影響顏色變化或摩擦刮痕,保留下來並不難看的歲月感。

以前坐在店家櫃檯,看著每一個經過隨意進來逛逛的客人,帶著不同的包包或皮件,總令人不禁猜想他們的背景,和他們對自身與周遭物品關係的想法。

「為什麼需要皮夾呢?我放口袋就好了。」一位男客人笑笑回我。

「這後背包的外型真的很難在外面找到呀!」一位年輕女客人忍不住從各種角度仔細看皮革包包的塑形。

「拿起來真的好輕,沒想到皮革包包也有這種的。」許多客人在我鼓勵讓他們試拿看看後,都這樣跟我說過。

後來,皮革成為我隨身物品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若筆記本是我的大腦延伸,那皮革應該就是我身體的延伸了吧,最近的人生目標很簡單,就是存錢買ㄧ家自己欣賞很久的訂製皮鞋。

朋友形容這像是一種與物的革命情誼,我覺得很有意思。

咖啡杯、掃帚有時還有蒼蠅拍,我們的日常感美學好時代

之前在書裡看過一個故事,做品牌行銷的作者有次想跟計程車司機講一個旅館名字,名字一樣但它有兩家先後不同時間蓋的,正打算進一步解釋是哪一家時,發現計程車司機很有自信的知道他要去的是哪家,就算難以表述「為什麼比較高級」、「為什麼比較有美感」但卻不會搞混。

關於品味,人對日常物件美感的直覺也會是如此嗎?這是一系列書寫計畫的開篇,在之後,我打算持續探索人們是怎麼形塑對美感的認知與認同,預計主要會以蒐集設計靈感和日常觀察的方式記錄。

而第一篇分享一下最近看的四本書,涵蓋設計品牌創業、對日常物件美好細節的觀察,有趣的共通點是這些書都來自日本,無論是設計類、生活美感類的雜誌,台灣的文化圈也確實從日本汲取很多養分。(之後文章都會發在「淺眠的選物人」,歡迎追蹤。)

我還在學習,如果你也看過類似主題覺得不錯的書,也歡迎留言推薦我。

  1. 《我在 SOU・SOU 的設計工作:京都傳統風的時尚新美學獨立品牌創業學》
    看到 sou sou 的圖案,就想到台灣的印花樂,簡單鮮明的線條,運用繽紛色彩重新演繹傳統的時尚。原來創辦人最初是做西裝裁縫,搭上選品店的風潮逐漸形成自己的品味以後,一次偶然的契機讓他揣想如果用時尚花布來做日本傳統分趾鞋會怎麼樣呢?為什麼這種鞋是至今還有很多人喜歡穿的鞋款呢?這本書詳細記錄了創業歷程和過程的思考, sou sou 如何把和式時尚帶到國際舞台,以及對傳統魅力的堅持。
  2. 咖啡杯、掃帚有時還有蒼蠅拍,我們的日常感美學好時代
    台灣有一陣子吹起柳宗悅的流行,追捧日本工藝器具的美好,卻是有點諷刺的以推動有設計感的消費,多過於認識其生活脈絡,「簡約」、「用心」、「手感」、「溫暖」……等形容,這些對於日本人究竟意味著什麼?慶幸偶然發現這本書,可以看到設計師、選物店、古物店等職人各自給予的答案。
  3. 《續 . 日日100》
    先說我對松浦彌太郎不熟,所以不知道這是續前作,依循著一面物品照片一面對物品故事的介紹,讀來輕鬆愜意,還可以發現,對日常尤其鍾愛的物,因為質感品質都很好,是可以保留個幾十年也沒問題的。看著也令人珍惜起日常隨身所愛的物件。
  4. 《獨立品牌創業學:把喜歡的工作成功變成好生意!日本頂尖設計工作室的風格美學X市場策略X經營關鍵》
    會選這本是因為最近在研究手作體驗市場,當然也要認識這幕後的創作者在想什麼。這本書源自東京一家設計選品店 Baden Baden,邀請創作者們分享自己將興趣商業化的過程,也能同步欣賞他們眼中作品美好的細節。還有主理人森 千鶴子希望透過經營店面傳遞給客人的感覺:

「不過,這間店絕對不會改變的一點,就是要讓大家能夠很輕鬆地想像,把一件物品帶回自己住的地方,會是怎樣的感覺。我覺得掛在家裡的衣服,也是室內擺設的一部分;帶著藝術家作品走動的人們,也是城鎮的一部分,我會像這樣子,從細節去觀看整體。」

之後文章都會發在「淺眠的選物人」,歡迎追蹤!
(Logo 還沒想到先暫時放一個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