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物 01|詭異的漸層霓虹色、IG 植栽和長得差不多的椅子

雖然嘴上抱怨動態背景圖很醜但還是繼續用了

炸雞避難所
淺眠的選物人
4 min readAug 25, 2019

--

Photo by Les Anderson on Unsplash

套個漸層背景

有件事情我在用 IG 和 FB 時一直不明白,就是為什麼要推出一堆很不清爽、配色醜的動態背景圖或濾鏡,當然或許有人覺得好看,但我認為至少和重視留白、色調柔美的 IG 感覺超違和,這些偏藍紫或黃綠的漸層色,靈感究竟從哪來的?

我在 Vox 的 The Goods 專欄找到了線索,這個系列專欄聚焦研究那些消費生活裡突然大量流行的事物,拆解設計符碼並嘗試解析其中的社會與經濟成因。作者 Daisy Alioto 認為漸層色反映三種不同趨勢的匯流:光與空間藝術、蒸汽波和雙性打光。

一方面從設計與藝術領域來看,光和空間感因為注入柔和的色調,彷彿營造一種能夠穿透社群世界噪音,多彩、如夢似幻的感受。也有一說認為漸層令人聯想到夕陽、衝浪的情境,甚至讓今日的網路原生使用者回想起 80、90 年代時,惡搞微軟 PPT 玩一些奇怪形狀和配色的美好時光,而用這系列漸層色向技術的懷舊情感致敬。

這支 MV 大概是最早給我 IG 美學化的靈感聯想,當時的漸層感像是復古又顆粒感重的黃昏景象。

另外我查了才知道的雙性打燈(bisexual lighting)意義,原來是特指那些粉色、紫色與藍色相互渲染的燈光,經常能夠在強調未來感的科幻電影,拉出一個有別於現實維度的空間,想像高科技與低技術混種的時代,或暗示角色並沒有明顯性傾向、搖擺不定探索自我的顏色。(但老實說我覺得現在被用到有點氾濫了,會視覺疲勞吧)

Moonlight(2016)

漸層色真的能暫時緩解人們用社群的焦慮嗎?對照此前就已經紅起來的霓虹字體,漸層色似乎更能展現人們當下的狀態,游移在後真相時代不同光譜立場,各式無交集爭論間的調適過程——而非一個能夠明辨是非、能夠絕對劃分邊界的世界。

IG系室內植栽

以前接觸都市人類學時,印象很深刻的是談到動物與城市人們的關係發生的轉變,野生動物要不被劃分成保育類、關在動物園飼養以供觀看,且在山上隔絕原住民狩獵行為,要不就可愛化成吉祥物、卡通角色和周邊娃娃。衡量標準:買隻北極熊娃娃回家(✓)、在郊外看到獼猴先拍合照(✓)、觀看豬隻被屠宰的過程(✕)。

植物在照片擺設功能也有類似現象。結果就是,看了這麼多室內植栽風格網美照,依然記不得也懶得查植物名字的我(感覺只是在練一種辨識 IG 空間氛圍感的能力)。真好奇 IG 美學對園藝花藝產業的影響,如果有人整理出某一時期在 IG 特別流行的品種、延伸至咖啡店 IG-friendly 的壁掛植栽設計,應該很有意思吧。

可以預期的是,對居家風格量販店的影響更大,更好大量彈性製造結合植物的產品,如海報、沙發抱枕、仿真植物等物。喔對了,想要在家擁有自然療癒又怕很快死掉的植物,推薦可以買苔球,圓滾滾的可愛,很適合陰涼潮濕的空間,一週澆水兩次可以養個兩三年呢。

Photo by Annie Spratt on Unsplash

任何 style 都好搭的金屬椅

Vox 在專欄裡特別介紹了咖啡館、餐廳和小酒館都愛用的金屬椅,有著銀色調(或呼應店內風格被另外漆成別的顏色,暖色系?玫瑰金?仿舊銅色?)和簡單的彎曲線條,因為適合放在狹小空間,能防風雨、輕量耐用,對於店主來說是划算且高效能的選擇。想知道其生產歷史的可以直接點下圖的原文連結。

Tolix “A Chair” photo via Vox

這種能同時呼應復古與現代工業風格的策略性設計,令人很難不聯想到 IKEA 的杯子如何席捲至各大咖啡店,成為省錢、兼具美觀實用的標配,我比較後知後覺,去年才發現原來傾向精品咖啡店定位的店家會用的密封式冷水壺也來自IKEA。

台灣的咖啡店普遍流行哪種椅子?我猜是鐵腳木椅吧!

這篇系列源自對物件品味的持續追蹤,但願我們對日常習以為常的物,多一點察覺和感知。還沒讀過第一篇的在這:

希望下一篇不要隔太久哈哈哈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