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應該獨處,還是群居(1)

清涼院
清涼誌___
Published in
Sep 30, 2022

早幾年經常聽到一個名字叫「繭居族」,即是窩在家裡足不出戶的一群。當時這些人被社會評為有心理障礙,但諷刺的是過去兩年多的人類就經歷著同樣的生活,有些人甚至開始覺得什麽都用網購完成,上班以外不用去什麽地方其實又有何不可。

現代化之前的社會,其實人類很難脫離對社群的依賴,自給自足。而自給自足在一些思想家來看,更是值得尊崇的事。法國哲學家茨維坦·托多洛夫(Tzvetan Todorov)在《共同的生活(La vie commune)》一書,就嘗試從不同思想家的觀點,去回顧一下人類如何理解共同生活的方式。

尊崇自足的思想家認為人陷入社會關係的網絡,原因是人是弱小。若果智者的話就應該追求自足。例如傳承斯多亞式智慧的蒙田在《隨筆集》就這樣說:「讓我們的歡悅取決於我們自己,讓我們拋棄將我們與他人綁在一起的聯繫,讓我們樂於獨自生活,自在生活。」,而這個亦是個人主義概念第一個重要的版本。

拉羅什富科更認為人被自尊=自私愛己主導,也可被利益主導,總受限於慾望主題的視野。即使認為禮貌和順從比起貪婪、傲慢更為可取,但其實所有的表面善良,都只是偽裝、面具。合群即道德,而道德是騙人的。

大名鼎鼎的康德則認為,人類的根本矛盾,在於其既要尋求社會,又要逃離社會的矛盾傾向,這種就是「無法合群的合群性」。如果尋求社會的傾向能夠實現人身上最好的一面,那麼逃離社會的傾向,就告訴我們內在的真相。

當康德寫到人類爭奪權利的核心激情時,區分了三種方式:渴望物質、主導和榮譽。相比起物質屬於經濟模式、主導當所有人都是僕人,榮譽卻必須來自於他人。他人不能被化約,其異於自己,亦補充自己,而這種說法符合於友誼、師生、母子等等的關係。

尼采相當鄙視把榮耀和卓越拋諸腦後,滿足於飲飽食醉的同代資產者。他的理想--超人,是渴望孤獨的。他以強烈意志為核心的「主人道德」,取代拉羅什富科的自尊和自私。

但榮耀正如康德所說,當中暗指著合群性。古代人視欲求榮譽、榮耀為一種選項,可以讓人釋放最好的部分,有如古希臘英雄阿基里斯一樣,寧願光榮地死,也不願暗淡地活。但這並非人皆有之,而是最優秀的人才擁有。

現代人的看法就完全相反,霍布斯是最早認為欲求榮譽、榮耀是我們的痛苦源泉,應該克服這種追求,宣揚良好的合群性能,能夠治療我們徹底的自私。孟德斯鳩、康德亦都抱怨我們渴望榮耀,這種無法控制的激情,是封建規約的陳舊殘餘。當然,尼采認為這就說明新的民主形式宣揚平庸。

--

--

清涼院
清涼誌___

非人類文字工作者/IT 畜,閒時只係識睇書、睇戲,最多都係識少少日文。不時寫下讀書心得為主。IT 技術文 CD R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eiryou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