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還要在意什麽馬克思和康德

清涼院
清涼誌___
Published in
Jan 23, 2023

或者至少,柄谷 行人在意

柄谷 行人似乎終於想好他理想中的交換模式 D ,在他的新書《力と交換様式》中揭露,很快到日本旅行就可以買下來一窺堂奧。不過,在讀這本最新的書之前,也決定認認真真去讀他一連串的作品。我於是選了《移動的批判》這個作為往後數本著作的奠基之作爲開始。

柄谷 行人早期有意避開政治不談,專注於文學以及後現代評論,當中最出名的就是《日本近代文学の起源》。不過1989年馬克思主義政黨和國家逐一瓦解之後,他認為這種評論已不再帶來創新,反而成為主流的附庸,所以,他斷然走進政治分析的領域,往後甚至在日本推動「NAM(The New Associationist Movement)」。

作為一個馬克思式的思想家,在著作中批判馬克思主義者一直誤解、曲解馬克思的思想,並希望藉著不同交換模式的比較,提出可以突破當前「資本-國家-國族」死結的交換模式 D。

為什麽是康德?

《移動的批判》這本書的主題在於,如何以馬克思去解讀康德,以康德去解讀馬克思,這很有齊澤克以黑格爾與拉岡互讀、轉碼(transcoding)的意味。如果作為希望解決資本主義困局的思想家,當然重新閱讀馬克思會是一個自然不過的選擇,但爲什麽是康德?

以我理解,柄谷氏希望透過康德這個思想上能與馬克思並駕齊驅的思考,才能夠在1989年馬克思主義政黨和國家這種強大存在的假設逐一瓦解之後,作出比起只是持續維持否定態度更為積極的主張。

對於柄谷氏而言,康德的超越論(transcendental)哲學,亦即闡釋那些我們沒有意識到的,先於經驗存在形式的哲學,與傳統上同樣進行反省,去除謬誤、假象的哲學有所不同。

在一次有關地震與康德的演講之中,柄谷氏提到一場發生在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使得當時廣受歐洲信徒接納的萊布尼茲其預定和諧說受到莫大衝擊。康德當時雖然採取較為科學的取態去面對地震,而非訴諸宗教、大自然的報應,但他卻無法忽視當時一位一流的科學家,同時也是一位「視靈者」的斯威登堡聲稱其有預示地震的能力。

在他的著作《視靈者之夢》裡頭,就透露出對於他一生貢獻的形而上學,不也就是如此這般愚蠢、精神錯亂的疑問。不過,這也令康德逐漸建立出他獨有的反省方式。

「在之前,我以自己知性的立場,對一般人類知性進行過考察,現在,我將自身放置於非自身的外在理性位置上,從他人的觀點,對自身的判斷以及與其最隱密的動機,作出考察。兩方面考察的比較的確會產生強烈的視覺差,但這是唯一的手段,去規避光學的欺瞞,以為了將諸概念,以及人類性的認識能力,立於真確的位置。」 — 《視靈者之夢》

柄谷氏認為,如果只是嘗試不只跟從自己的觀點,也要從「他人的觀點」/「客觀的觀點」去看的話,其實也無法打破各種錯覺、誤讀,亦即其所說的「光學欺瞞」。而哲學,作為一種反省,也只是「光學欺瞞」的歷史。

康德所作的反省,是對這種傳統哲學反省的批判。只有在我的視點,與他人的、客觀的視點之間的「強烈視差」下,才能產生這種批判。

柄谷氏利用鏡子和照片作為比喻。我們很多時透過鏡子,以「他人的觀點」觀看自己的面孔,得到某種程度的反省。但這種反省,卻總是帶有一種「共犯性」,亦即是人們總是以自己想要的方式,觀看自己的面孔。照片雖然有著比起鏡子有著一種毫不留情的「客觀性」,但說到底都是一種影像,一種「光學欺瞞」。所以重要的是,透過鏡中影像和照片影像的差異,所帶來的「強烈視差」。

柄谷氏認為,傳統哲學仍然停留在「內省-鏡子」這個階段,即使往後如何導入「他人的觀點」。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雖然不像《視靈者之夢》般以自我批判的形式書寫,但他保留「強烈視差」的部分,試圖打破內省所具有的「共犯性」,導入有別於「內省-鏡子」的「客觀性-他者性」。他所提出的二律背反,暴露出當中的正題和反題,亦都只不過是「光學欺瞞」。

視差與移動

移動的批判,意思就是希望透過「移動」造成「強烈視差」,建立更有意義的反省。柄谷氏以這種反省的觀點,來幫助讀者重新閱讀康德和馬克思。

例如馬克思在《德意志意識形態》,就曾經批判黑格爾左派,但在此之前,他自己就是一名黑格爾左派。恩格斯認為這書導入了經濟的觀點,以取代觀念論,提出了看待歷史的新視點。所謂的德意志意識形態,只是一種落後國家的言論,試圖在觀念上實現當時先進國家英國已經實現的事物。

但對於馬克思而言,這是他跳出德意志言論以外,首次得到的衝擊性覺醒體驗,而是只能透過兩者的差異、「視差」,所揭露的事實。即使在他還在德國時,也就因為當時被古典經濟學僅是為意外、錯誤的「經濟恐慌」,令他受到「強烈的視差」,以致對資本主義、古典經濟學進行批判。

相比起作為流浪者的馬克思,康德並不是空間意義上的移動者,但他一再反覆地以經驗論的立場挑戰獨斷的理性主義,同時以理性的立場挑戰獨斷的經驗論,這亦使得康德的超越論批判成為哲學的巔峰。

只是,康德和馬克思皆被後人塑造成「建構了強大體系的思想家」,這多得黑格爾和恩格斯,將他們所發現的「強烈的視差」完全抹滅所致。

--

--

清涼院
清涼誌___

非人類文字工作者/IT 畜,閒時只係識睇書、睇戲,最多都係識少少日文。不時寫下讀書心得為主。IT 技術文 CD R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eiryou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