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塘 SU-PA-DE-PA結業 先施的中資時代

hkmalls
港mall專題
Published in
Oct 10, 2021

位於油塘大本型的超市百貨SU-PA-DE-PA,是屈臣氏集團和先施合營的綜合百貨,在2012年9月開幕,至今剛剛踏入九週年便宣布結業。

事實上,由先施營運的百貨部門,早於六月份便率先結業,僅由屈臣氏集團繼續履行餘下租約,營運超市部門及購物廊部分。

而隨著SU-PA-DE-PA 超市部門於十月三日結業後,亦代表屈臣氏集團和先施正式「分手」,屈臣氏集團更於較早時候率先「換畫」,與瑪雷集團合組首間聯乘店。

先施在踏入121週年紀念的日子,亦正式脫離港資行列,由內房偉祿集團成功收購。

筆者之前已經多次談過先施,先施由於已經放售旗下物業,不能夠再食老本,只能以賣盤來延續其品牌。

不過,整個賣盤的風波持續一年,除了偉祿集團被指醉翁之意不在酒,只在乎先施的保險牌照外,馬景煊的持股公司亦與偉祿集團就金錢瓜葛而對薄公堂,不過就不是筆者今天要談的東西了。

先施至今在港僅餘四間分店,包括中環李寶樁大廈、旺角瓊華中心、深水埗西九龍中心及荃灣荃新天地二期。

其中,旺角店已不再續租地庫部分,原址至今已開設壽司郎分店。而筆者亦談過,荃灣店更曾舉行搬遷大減價,不過相信和業主信和成功爭取減租。荃灣西有大量商舖提供,相信信和也不希望丟空巨舖。

先施未來該走什麼路線,才有望翻身?抑或只會採取輸少當贏的策略苟延殘喘?

談未來發展之前,必須要先看歷史。

單看過去十年的業績,先施的收入從2010/2011年度的三億八千萬元,急劇下降到2020/2021年度僅一億七千萬元。

而其競爭對手,永安國際的收入亦從2010/2011年度超過十五億元,下降至2020/2011年度不足十二億元。

其實不用看數據,也知道老牌百貨公司收入不斷下跌。反觀日資百貨永旺,在過去十年的香港分部收入,從三億一千萬元增至近五億元,但也是旺丁不旺財,其分部溢利亦不斷下跌。

撇開Don Don Donki 以外,經營百貨公司和超市從來都不是毛利高的行業,反而重要的是其定位,業務才能夠持之以恆發展。

對於日資或日式百貨來講,由於大部分分店均附設超市,能夠照顧顧客日常所需之餘,亦能帶動人流。甚至永安在大部分分店的店內,亦設有食品部,作用亦是大同小異。

不過,先施並沒有類似食品部的佈局。而筆者近日曾到訪荃灣店,該店更仿效其他店舖開始售賣十二元貨品,但感覺凋零,貨品種類亦不多。

先施在若干年前的定位,是售賣最新的歐洲時裝及鞋履,在九十年代時非常受歡迎,而以往舉辦先施瘋狂大減價的時候,人流更能夠媲美現今崇光舉行的Thankful week。

不過,時移世易,當年先施的競爭對手,例如龍子行已結業多時。而連卡佛雖然仍然定位為高檔次,亦轉為多線發展,售賣不同設計師的高級時裝及化妝品等。

和先施在路線上最相近的永安,雖然說不上轉型成功,但也許對永安的受眾來說,他們並不需要改變。

單憑永安的支持者及其「老本」,即永安國際的自資物業,相信只需要好好守業就足夠。

所以,先施現今的定位是非常尷尬,因為前主席馬景煊希望先施品牌能夠年輕化,但卻忽略了先施從來沒有觸及過年輕人。

在新加坡,北京華聯集團在2007年收購日本西友的百貨業務後,成功照顧既有受眾的需要,在2021年初更在Raffles City 開設旗下BHG全新概念店One Assembly 。

不過,偉祿集團作為百貨業初哥,似乎不能和有豐富零售經驗的華聯集團作直接比較。

筆者對先施的建議,也許是食老本雖可恥但有用。先施需要重新照顧本身受眾的需要,在採購上放下以往售賣歐陸時裝包袱。

更外行一點的說法,先施如果要止蝕,只需要售賣一些質素比Maple 高一點的衣服,在定價策略上亦要夠進取,便已足夠。

至於SU-PA-DE-PA 原有兩層的舖位,面積超過四萬平方呎,傳聞將會由AEON 承租,開設綜合百貨。

觀乎AEON 富有Donki 影子的旺角新店,口碑毁譽參半,AEON 亦該思考這間新店的佈局,是否該保留AEON 原有的特色,而不是被對手牽住鼻子走。

--

--

hkmalls
港mall專題

遊香港 逛大小商場 🇭🇰 Patreon @hkma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