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逛過的ESPRIT

hkmalls
港mall專題
Published in
5 min readMay 16, 2020

說到思捷環球(ESPRIT)宣布全面撤出亞洲市場,相信大家是驚訝的,是她能夠經營至今,多於其撤出的決定。

對比全盛時期有髮廊、更有化妝品牌Red Earth,品牌至今在港只剩三間分店,其中只有中環旗艦店是位於核心地區,另外兩間分別位於荃灣荃新天地及油塘大本型。

思捷最光輝的時候,要說到八十年代在銅鑼灣興發街的分店。

不過筆者就未有逛過,從這篇文章也可看到當時的ESPRIT 是走在潮流尖端,還有被戲稱為三SPRIT的由來。

去到九十年代,歐洲時尚品牌在港崛起,除了ESPRIT外,還有意大利品牌

United Colours of Benetton 、荷蘭品牌MEXX 、西班牙品牌Mango等時裝店先後在港開設分店。

到九十年代尾,時任行政總裁的邢李㷧在港開設全新髮型屋品牌SALON ESPRIT ,引入星級髮型師作招徠,成為一時佳話。

髮型屋曾先後在中環、銅鑼灣利舞臺廣場、尖沙咀漢口道、黃埔花園及九龍塘又一城開設分店。傳聞因為業務持續虧損,最終全部分店於2013年全綫結業。

source:頭條日報

去到二千年後,也是品牌形象和業務開始出現斷崖式急挫。的確,快速時裝如ZARA、H&M及UNIQLO 的流行,對ESPRIT 帶來衝擊,但更嚴重的是品牌的設計老土,定價也偏離主流。

當大眾可以以低廉價格購買時裝,當然也沒有理由去光顧ESPRIT。當時網購的發展也沒有現在般蓬勃,但自從邢李㷧離開思捷環球後,往後上任的管理層都缺乏為品牌改革的視野。

單以香港的業務為例,雖然品牌在旺角惠豐中心、MPM 、尖沙咀北京道、銅鑼灣禮頓中心先後開設旗艦店,但品牌更為人熟悉的,卻是位於東涌東薈城、旺角荷里活商業中心、九龍灣Megabox 及尖沙咀中港城等,以要錢不要貨形式營運的散貨場。

source:(左至中)信報、(右)Wikipedia

品牌在油塘大本型開設分店,更是開舖策略出錯,和毗鄰商店顯得格格不入。

其實很多品牌也不介意開設暢貨中心(Outlet),但要把定位區分好,稍一不慎便會將品牌降格。當消費者對品牌負面印象變得根深蒂固的話,就恨錯難返了。

而H&M近年亦推廣較高檔次品牌cos ,也證明快速時裝品牌只求量不求質素的時代已經過去。

ESPRIT 缺乏蜕變的能力,撤離亞洲市場的舉動,像是止血多於集中火力穩固歐洲市場。歐洲市場要面對的競爭對手,甚至網購的威力,也絕對不比亞洲弱。

蜕變失敗的ESPRIT,也許就讓時代淘汰吧。而隨著COVID-19對環球經濟的衝擊,相信不少品牌都會經營困難。

除了ESPRIT外,時裝品牌Bossini 和老牌百貨先施都先後宣布賣盤。當然,這兩項併購都有撇不掉的政治因素,前者以四千七百萬賣予李寧家族旗下的非凡中國,後者則以五億賣予缺乏經營百貨經驗的偉祿集團。以兩者作價來看,明顯更看好百貨業的前景,而作價亦較恆基兩年前併購,當時有三間百貨店的UNY為高。

但有經驗的內地業者其實也不少,例如在新加坡也有經營百貨業務的北京華聯集團,卻一直都沒有沾手香港市場,當然華聯本身負債偏高,在疫情下就算有政府補助,也不敢貿然擴張。

http://finance.ce.cn/stock/gsgdbd/202005/14/t20200514_34909366.shtml

筆者之前也談過,香港老牌百貨轉型是困難,亦很難和新力軍如驚安之殿堂去競爭。

但如今在疫情之下,更需要保留足夠實力去捱過這個黑暗時代,鬥長命。

--

--

hkmalls
港mall專題

遊香港 逛大小商場 🇭🇰 Patreon @hkma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