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2 Place再出發 羅正杰的活化商場王國

hkmalls
港mall專題
Published in
9 min readJun 24, 2020

政府活化工廈的政策,令不少發展商把工廈重新發展,例如重新定位成商廈,甚至是商場。但工廈的佈局設計很多已經不合時宜,例如低樓底、橫樑和柱位等,令設計上有很多限制。

因此,近年活化商場的成功例子不多。舖王波叔兒子鄧耀昇(Stan) 旗下的陞域集團(Stan Group)在2009年將觀塘工廈活化成The Wave,活化後變成銀座式商廈,除設有特色餐廳外,亦提供共享工作空間及商業樓面。

不過,舖王接受蘋果日報專訪,透露其兒子因過度發展酒店業務,至今因疫情關係而周轉不靈,需要向財仔高息借貸,前境並不樂觀。

The Wave在2017年已轉售予中銀香港旗下中銀香港資產管理。

陞域集團多年來曾雄心壯志要進行多線發展,但最終卻是空頭支票居多。其中一個例子有旗下位於荃灣的海濱廣場,該商場堪稱全港第一死場,筆者稍後會在死場透視系列,另文再作探討。

另一個活化商場項目,是筆者之前也有談過,新地位於葵興的活化商場life@KCC (前名為活@KCC)。

商場初期定位是有望和毗鄰的大型商業項目,同是新地旗下的九龍貿易中心作協同效應,期望能夠成為另一個九龍站。

當然最終還是事與願違,失敗的原因,其中之一就是筆者在文初談的佈局問題。life@KCC的電梯配套不佳、樓底矮、每層面積也不大,作為商場來說,說不上有很好的購物體驗。

另一個原因,是商場的目標顧客群狹窄。除了有附近工作的上班族作客源外,就只有徒步回家的石籬街坊。

傳統上商場是倚靠週末人流來拉上補下,但商場周邊工廈林立,結果週末期間人流亦欠理想。

至今,商場策略改以餐飲為主,亦設有健身室。雖然欠缺特色,但對區內居民來說,也是就近的一個選擇。

筆者多次談及,商場對市民應該要肩負社會責任,尤其是在民生地區的商場更甚。當然,正如 史兄 話齋,沒有人是會有賺夠的一日,對發展商來說就更加困難。

所以,羅氏集團的羅正杰是筆者覺得另一位很有魄力的富三代,他真的能夠身體力行去推動項目。

羅正杰為人熟悉的,當然他一手活化的D2 Place,以及稍後再談及,有關他近月和非凡中國合組財團,買回祖業Bossini 。

D2 Place 主打初創品牌,而商場舉辦的市集亦開始為年輕人所熟悉。羅正杰一月接受HK01專訪時,已表示商場方面自去年八月社會活動發生時,已為租户提供紓困措施,並於近月再加大減租幅度,措施比其他發展商更早推行。

D2 Place 至今開幕近七年(以一期開幕時間計算),商户組合亦更新了不少,例如在一期的旗艦商户 Home 21已結業,至今除了主打特色餐飲外,旗艦商户為室內高爾夫球店GOLFZON及寵物超市 PetkoiKoi。

不過,商場開幕時所使用的表情符號擺設,至今仍可在場內找到。

除了支援初創企業外,一期亦有社企黑暗中對話承租,該機構去年因租約期滿從美孚盈暉薈遷出,到今年進駐一期七樓,不過受疫情影響,經營情況仍然困難。

而二期方面結構則更大。從商場在2017年宣布和韓方合作,直到韓國電影院CGV 在商場正式開幕,當中涉及商場的結構改動,以滿足消防條例要求。

羅正杰在2017年接受的專訪中亦有透露箇中困難,相信因為他有建築背景的原因,項目較其他結構改動項目,例如在2018年尾寫過的UA大埔,更易符合要求。事隔一年多,UA大埔開幕仍然無期。

說回CGV,好景不常,戲院開幕後因為硬件及軟件的配套未成熟,初期的觀映體驗未算理想;加上戲院位於商場十樓及十一樓,絕對說不上方便。

就算開幕時人流不俗,但始終還是不敵同區大打價格戰的MCL長沙灣,最終CGV 於去年十二月宣布減價,票價和MCL長沙灣睇齊後,才重拾競爭力。

二期除了CGV這個旗艦商户和特色餐飲如Holly Brown及The Salted Pig外,也是主打親子娛樂,例如D2 Place 二期的元祖商户大樹先生。

另外二期亦設有D2 Place的自營商店,支援初創企業的The Barn、羅氏家族的關聯店舖bread n butter、以及位於地面的展覽場地The Garage。

值得留意的,是二期一樓的動線曾作改動。一樓旁的通道曾刻意利用椅子封閉,迫使顧客要繞過電梯大堂,才能上二樓,至今該椅子已經移回通道旁邊。

單一動線在商場營運上並不是新鮮事,例如瑞典宜家家居店內的單一動線便深受中外顧客歡迎,其好處是令顧客能夠瀏覧最多貨品,但壞處就是顧客可能因為花太多時間在不感興趣的貨品上,而感到反感。

希慎廣場便是一個壞例子。從五樓經扶手電梯前往七樓,是不用進入六樓的i.t. blue block,因為左右兩旁的扶手電梯都是往上;但若果換轉從七樓往五樓的話,因為扶手電梯的方向不同,顧客就必須要進入i.t. 店內,繞過半層才能到下一層。

倘若顧客對i.t.品牌沒有好感的話,這樣的動線對品牌就毫無作用,甚至反感。不過,在i.t.的前身Garden of Eden的年代,其實已有此安排。

展望將來,羅氏集團在2019年從恆隆地產手上,購入位於二期對面的荔枝角道822號,相信有意活化成D2 Place 三期,進一步擴展區內的商場版圖。不過,受疫情影響,以及市道疲弱,相信項目會押後。

最後要談到羅正杰近月和非凡中國合組財團,買回Bossini的新聞。縱使有錢人的字典內也沒有「搵夠」這字眼,也許出少句聲已是一種表態。

羅正杰選擇以另類方式,和內地民企合作,是為了保住基業,還是保家族平安,筆者自然不會有答案。

不過,從Esprit 一役中,也看到時裝在香港出路甚微。羅正杰願意將金錢放於培育下一代身上,為他們圓夢。

香港最重要的精神,還是在香港人身上。

--

--

hkmalls
港mall專題

遊香港 逛大小商場 🇭🇰 Patreon @hkmal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