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Facebook》阅读笔记

Larry Zhang | 张晓亮
游你好美
Published in
2 min readFeb 5, 2014

王淮曾是一个 C++ 方向的后台工程师,在 Facebook 晋升为技术经理。他近几年的中转站是浙大、斯坦福、 Yahoo 及 Facebook。他于 2011 年回国创业至今,目前身为 PE。在浙大期间,他为提高英语成绩和申请学校投入大量精力;在斯坦福时又要为就业而广泛了解行业信息并参与实践、活动和聚会;进入 Yahoo 是为了感受大公司成熟的管理及运作;而来到 Facebook 则是为了学习快速成长的创业公司如何运作这一未知领域,同时他还为锻炼自己管理技能而转为经理。他的成长历程是由一个个围绕着“今后一定会创业”这一大目标的小里程碑组成的。对我们的启示是大目标要明确,并且要可以拆分,而拆分后的小目标一定要做到最好。

除对个人经历和经验的讲述外,书中对 Facebook 的文化、管理及工作方式着墨很多,堪称“干货”不为过。值得花几个小时挑重点浏览,没必要精度。

体会

  • 要乐于挑选在大方向上符合自己大目标,而又具有挑战的工作去承担。
  • 程序员需要强大执行力,基于其强大的编程能力,才能将想法快速实现,算法是必备技能,不可或缺。
  • 技术大会是一个结识技术大牛,推介自己,建立人际网甚至求职的好去处,但其实首先你需要有点儿能让别人记得住你的地方。
  • Facebook 是一家工具驱动的公司,“拒绝重复的工作”,通过将工程师通用的方法工具化,提高所有人的效率。 (P89)
  • “工具不应该是一个由二线员工组成的“事后诸葛亮”的后勤部门,公司里最后才华的工程师应该用公司自己的工具来工作,并且企业文化里要优先反映这些。”(P94)
  • 导师文化。导师的帮助可以避免你无谓浪费时间,交流经验,发现问题,探讨方向。虽然“三人行必有我师”,但一个固定的导师可以进行更加深入和专业的交流,在一些状况下会有更好的效果。导师的选择,确实很看缘分,人家为何要平白无故分出时间和精力去指导一个陌生人。所以首先自己也要有能让导师青睐的地方,其次也要勇于开口。(P132)
  • 头脑风暴时想法的提出和分析要严格分开。提出想法就是要集思广益,肆无忌惮,而不需担心被批判。所以主持人在想法提出阶段一定要控制好话题,之后也要注意给出明确的时间点切换到分析阶段。(P145)
  • 灰度发布(Gated Launch) + 数据监控。对发布的范围进行控制,如:用户数量、地域、性别等等诸多属性。通过数据监控来控制发布扩大的速度。(P90,17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