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世代・不要害怕失敗

JuJuJudy
溫柔書簡
Published in
3 min readFeb 16, 2018
近期工作上個人自評最有進度的事,就是鴨子划水地完成2場《厭世代》讀者講座;活動執行的前中後有多痛苦,未來再敘述,這邊不細說被蹂躪的痛苦過程,主要想寫的是內容面的所感。

這次講座以厭世代為主要討論內容,因為名額有限且又是容易被爽約的免費活動,在報名問卷上請讀者填寫想參與的目的、目前最迫切想知道些什麼。
就算只有五十個人能在現場聽到、就算近期自己身心靈的狀況再差,這份沈重感在後面推動自己必須加倍努力的完成這件事。因為我直接感受到在每一個文字背後,都是對於看不到的未來感到徬徨不安的靈魂。

兩場活動主軸分別定調為:學用落差 以及 人才定價 ;感謝我的主(神)講(隊)人(友)黃金陣容:吳承紘,鍾子偉,黃偉翔,陳靜亭,郭書廷;在擔任忙碌控台之餘,自己也好像在這240分鐘的談話中(oh,還有今天在書展聽了一下柯市長的30分鐘短講)從這些人身上有所收穫,如果這個收穫沒有參加到的人也能看到,那就太好了。

1990年出生、九年一貫第一屆、家裡第一個出生的小孩,身為「生逢時也生不逢時的厭世代」我認為自己是個很沒自信,並且被保護長大,也因此成為害怕失敗的孩子。 當然,環境血淋淋的說著:這社會制度壞掉了、教育體系爛掉了、老闆腦子裝太多屎了,但是為什麼我們要害怕失敗呢?就是因為家庭教育的方式錯了、長大的過程中被過度保護了。經歷過這240分鐘之後往前看,為什麼以前的我也是:做這件事情好像會失敗、還沒看到別人有類似的心得文、要家庭革命了、是不是、該不該,那算了…

陳靜亭&郭書廷:選擇是很重要的,如果你不選擇,就是讓別人幫你選擇;而且他們不會幫你負責你的人生。

鍾子偉:想做什麼就去做啊,失敗了就認錯啊,認錯之後就再去試在去做啊。

黃偉翔:做選擇之前,先花一些時間去了解你的選項,你才有辦法做選擇。

兩場講座整理讀者匿名的問題中,可以發現多數的問題大抵相同。而也有類似的特質:擔心、害怕失敗,所以躊躇不前。
而閱讀過《厭世代》這系列文章後,多數直觀的想法為:怎麼辦?我不想過這麼魯的生活,但… 等等諸如此類的想法,在原地躊躇,忘記了身為會說流利中文、識得繁體中文、擁有網路人權、可隨時快速獲得大量資訊等等的優點,陷在不必要的焦慮中。
而我相信這樣的焦慮並不是撰寫報導的初衷,如同吳承紘兩場講座開頭都有提到:特別報導是為了反映社會不正義的事情而做的,以數據、報告、調查等資訊佐證,真實反映社會現狀。而《厭世代》之於我的價值之一,就是我和不同世代的長輩聊到為什麼現在年輕人這麼晚結婚、生活看起來很辛苦等的類似話題時,我可以用數據告訴他們:是的,因為環境如此,而不是我不努力,1990年代出生的我們只有這個選擇。

柯文哲:不要羨慕別人的成功,因為你沒有那麼認真。

但其實只有失敗是偶然的,我們都太汲汲營營地想要成為「不平凡」,所以忘記「平凡的成功」根本不用那麼多藉口,更不需要在原地過度焦慮不必要的焦慮。只要有渴望的目標、想做的事,條列化能達成的條件,努力、認真的把能做的事情做好,認真的面對自己的每一天,比起浪費時間在原地怨天怨大環境,相對踏實許多。

One clap, two clap, three clap, forty?
By clapping more or less, you can signal to us which stories really stand ou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