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your life: The interruption of reading

Maggie Hsieh
生著芒草的沙漠
4 min readAug 3, 2019
Photo by Diego PH on Unsplash

結束星期四今年的第一場面試,除了重新認識在職場上說著話的自己以外,事先以為能夠清楚回答的幾個問題又浮出腦海。美麗面試官的問題不斷日裡夜裡浮現在腦海:你想像中五年後的自己是什麼模樣?想去國外念書嗎?想做著什麼樣的工作?

這個問句本身對我是有顏色的。(我似乎是一個有聯覺的人─因為實驗正在進行,我不清楚自己是不是真的擁有─意即某些文字在腦中會有顏色出現,而對我來說能引發想像的文字更有色彩)「想像」是青綠色帶著粉紅色,和「春天」這個詞給我很相近的感受。然而當面試官問起這個問題,我的腦中卻是一片鋼筋水泥色。

因此我找回了七月初看到一半停下來的Design your life(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來看。

順著書籤讀下去,停在好時光日記的章節。因為下一章「心智圖」需要好時光日記的輔助,我只好動筆寫起書中要求的練習。把過去「專注」且產生所謂「心流」(書中定義)的事件寫下,描述這個事件帶給你的活力/消耗的活力程度。意外地在過去這一個七月,毫無生機的情況下,能讓我產生「心流」的仍然是努力思考的過程。思考職涯、思考每一個看見的職缺、思考可能的生命路線等等,我當下認為非常焦慮的過程,其實正是我產生心流的時候。而練習到一半,我忽然間找到了一個小小的盲點--它不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奇蹟,只是一個我過去忽視的致命盲點,因此我決定寫下來。它會是這整件事情的句點、或是逗點,我還不知道,但我知道它可以讓此時的我更理性。

在「好時光日誌」裡我半個認真的屁都放不出來(粗俗,但是真的)。但當我把這個公式換成負面方向時,我第一個寫下的是「某一種相聚」。去識別化後,我簡單稱它為「帶目的性地偶發見面」。既非有規律可循、頻率高於一般朋友、兩個人對dating和socializing的分界沒有共識的那種見面。經常見面之後,我會有一至兩天的精神焦慮,要付出極大的自制力去壓制住心裡暴衝而出的衝動行為。至於何故要壓制住衝動行為是另一個故事,而在此日誌撰寫之後,我終於我面對感情問題一直以來的矛盾點。

〈Design your life〉這本書告訴我們要為自己設計「life(s)」。可以的話,為自己設計三個人生:你正在努力的人生/假如未來世界出現重大變故後的人生/如果沒有人嘲笑你、經濟允許時想過的人生。

在我的case裡,我的「人生一」是成為一個財務自由的工作人。具有專案執行能力,可以溝通整合上下資源、並且具備[某個產業]的knowhow,可以在一個又一個的專案結束後快樂地到日本玩上3–4天。我的人生計畫目前並不包含到海外讀碩士或MBA。休閒瑣事包含健身、料理,和盡一些身為子女的責任。

我的「人生二」是一個在日本,不過目前這計劃毫無頭緒。

我的「人生三」是當一個旅遊強者兼作家。做一套可以規劃出「完整易行」的旅遊步驟、方法,並把不會再發生第二次的人生故事撰寫下來。這是我的第三人生,如果我今天是一個富家千金,我就會這麼做一輩子。而這個計劃在現階段已經漸漸開始起步,只是可能無法走得太遠,畢竟我的人生一才能帶來財務自主的能力。

然而有趣的是,過去經常使我崩潰挫折的經常是戀愛交友這檔事。人的情緒很難掌握,我又是極容易耽溺於情緒的一個人,因此我一直假設自己需要為自己買一個保險--找一個情緒保證人。當然喜歡人的時候也不只是這個目的,愛情神經容易觸發。但觸發之後卻無力維繫,我一直在問自己,到底為什麼?

列出三個人生之後答案突然顯而易見,那就是我所規劃的三個最佳方案中無一包含「與所愛之人共度人生」。換個說法,我當下的情感欲望完全獨立於我的人生之中。在沒有這個計劃的情況下,不斷付出無謂的努力,卻沒有目標,畢竟情情愛愛性質本就特殊,但長此以往,我會困惑身邊的人,也會在傷害自己的路上重蹈覆轍。

就這樣,我停在第136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