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讀什麽書(2021-3)

清涼院
溽暑誌___
Published in
Feb 28, 2021

我的刺針記錄

有線電視以調節資源為由,將《新聞刺針》全組編採人員革除,結果員工就替有線進一步調節資源,離職明志。經歷十年《新聞刺針》口碑載譽,當中的歷史相信是香港傳播界的一大章節。《我的刺針記錄》作者為前有線《新聞刺針》首席記者,開宗明義無花生無gossip,實實在在記錄節目來歷、採訪手法與反思,反而是現在「花生當飯食」的年代之中難能可貴。

なぜデジタル政府は失敗し続けるのか 消えた年金からコロナ対策まで

究竟是否打著數碼化的旗號就等於政府追求進步,呢本《為何數碼政府會持續失敗?從消失了的年金到COVID對策》似乎大大力打面。

日本政府實際上已行「電子政府」政策20年,但不論是近年力推的My number (數碼個人身份證明)無法在緊急現金支付上發揮作用,COVID 呈陽性者情報的登錄系統亦被醫院等批評難用,這些都展現出日本政府經常被詬病的行政結構官僚守舊,令至數碼服務和系統無法有效協助施政,究竟出現什麽問題,新成立的「デジタル庁(數碼廳)」又能否吸收過往經驗,真正做到突破日本固有的「垂直行政管理」? 我自己認為,難。

飯丸小誌 zine of png uan

最近家附近嘅火車站開咗間連鎖店,發現竟然有賣當區自從《豆漿大王》死掉後近乎絕種已久嘅粢飯,對我來講實在係晴天霹靂嘅事。

細細個嘅時候總會去食《豆漿大王》嘅豆漿同粢飯,粢飯即叫即包,最緊要係可以揀料。仲記得當時細個嘅我並不嗜辣,所以一定會叫走榨菜多肉鬆,一個加杯豆漿,就夠一個上午。而家好多即使有埋粢飯都係來貨,有啲最L西嘅就係連淋到仆街嘅油炸鬼都欠奉,食過一次真係怕怕。之前知道土瓜灣有間傳統上海菜館仲會有即包粢飯,諗住去嘅時候爆幾鑊肺炎,冇得去。不過多得老饕蔡瀾介紹,應該多咗好多人知,睇怕要晨早走去唔係一定無晒。(邊間唔講啦,自己搵下蔡san介紹咗邊間)。

現地計畫近排出咗呢本zine,介紹返各地飯糰嘅歷史、材料分析,原來粢飯(飯丸 pn̄g uân)喺台灣都係唔少人嘅共同美食回憶,設計勁靚,好想要。不過Pinkoi運費好貴,有無書舖仔文青店乜乜乜可以入一入?

帝國之間、民國之外:英屬香港與新加坡華人的經濟策略與「中國」想像

當中共政府將不少有違其方針的外部勢力定為「反華」的時候,何以為「華」似乎是相當有趣的話題。海外華人和中國大陸對於「中華民族」、「中國」的想像有又何不同?我近年都認同,認識一個概念,先從其邊界開始理解,會比起理解本身其意義更能清楚理解它究竟是什麽。

繼八旗之後,季風帶文化應該會是另一個我會長期追看的出版社。

--

--

清涼院
溽暑誌___

非人類文字工作者/IT 畜,閒時只係識睇書、睇戲,最多都係識少少日文。不時寫下讀書心得為主。IT 技術文 CD ROM。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eiryou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