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owers for Algernon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Walle寫書摘

Who’s to say that my light is better than your darkness? Who’s to say death is better than your darkness? Who am I to say?

Walle
漫築蘭格
Jun 15, 2019

--

當下讀完《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時,心裡有許多複雜的感受,我回想起國中時特教班的學生,回想起跟某些人相處的難堪和自卑,回想起自己曾經的惡意與自滿。雖然小說情節皆是虛構,但裡面的人性卻寫實異常。

此書的結構非常引人入勝,藉由主角查理・高登自行撰寫的每日進展報告來串起全文,用第一人稱的方式帶領讀者感受他過去的天真和如今的世故。

還記得高中時,班上曾有人討論過要一起領養世界展望會的兒童,讓他們可以維持基本的生活並且受教育,那時我常在想,生活在物質和機會都缺乏的社會,擁有智慧真的是件好事嗎?而實際上教育能幫助他們擁有怎樣的未來呢?

故事中,查理經過手術後,在吸收與理解知識的能力上成長速度超乎常人,當他的智商拔升到可以觀察與解讀旁人的肢體神色時,才發現過去自以為是朋友的人,其實都以嘲笑作弄他為樂,憤怒與難堪就瞬間佔據了一切。

我們可以輕鬆的勾勒出這樣的畫面:

一些年紀較長的大人,在小孩子的面前,笑他長得既醜又愚笨 ,可是這個孩子聽不懂那些艱深的詞,也不知道他們臉上的表情代表什麼,只能傻乎乎的跟著笑,而大人也引以為樂,覺得嘲笑一個白痴是件很愉快且無傷大雅的事情。

也可能是同儕中,有個人沒辦法理解別人話語裡的言外之意,或是沒有見識過某些事物和現象,而其他人卻愉快的討論和分享這份默契,將那個人排擠在外,甚至是諷刺他的無知。

人類是一種很奇怪的動物,敏感坦白,不會佔殘障人士的便宜,卻認為取笑弱智者不足為奇。

為什麼智慧時常變成傷人的武器呢?

然而就在查理學會了二十種語言,能夠研究許多鮮少人了解的領域,完成他人用一輩子也做不出來的實驗,終於變成智商185的天才時,卻也無法克制自己對他人的鄙夷。沒辦法停止去質問,沒辦法有耐心的聽完別人說的話,總是覺得他人的知識與理解既幼稚又淺薄。

我想,我們不可避免都曾經仗勢著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去批判與貶低他人。

查理自始至終都如此孤獨。當他智障,他被遺忘在麵包店的角落,當他擁有智慧,他被隔離在世人帶着警惕的仇視之外。唯一與他心靈相通的是阿爾吉儂。人世的迷宮並不容易穿越,當他以為自己看懂,卻忘記了,他原本的願望,是跟其他人一樣。他始終無法融入,這不是他的世界。

對於那些可以清楚感受到,比自己發展更快、更聰明有遠見的人,我們的反應時常不是崇拜與喜歡,卻是妒忌與厭惡。

人類如果只能與自己同樣知識水平的群體好好相處,或許這就是原因吧。

然而,科技的侷限,讓查理天才的資質,以同等速度凋零回原來的低智商,原先的天真則被沮喪和事故所取代了。

他沒辦法再繼續接受實驗室的測驗,因為憤怒於自己沒辦法看出圖片裡的形象;沒辦法平心靜氣的讀書,因為痛苦於無法理解過去學會的語言與詞句;沒辦法寫出用字優美的進展報吿,因為每寫幾個字,他就必須查查字典。所有別人的關心和體貼都讓他感到痛苦,無法忍受自己被可憐。

這本書當中,對主角的原生家庭也有許多著墨與探討,大家可以想像,作為一個愛面子的母親,查理的媽媽會怎麼期待與對待智障的兒子呢?而這些作為將對查理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可是這樣的痛苦與悲劇卻不能夠歸咎到某個人身上。

看完了這本書,覺得一定要把這幾天的心情與感想記錄下來,但我並不喜歡斷言出結論,畢竟也沒有足夠的知識去判斷擁有智慧的好壞,只希望自己未來能夠用更謙卑、溫柔的態度對待周遭的人。

順帶一提,這本書的作者丹尼爾・凱斯,還有另一本耳熟能詳的著作《24個比利》也很精彩,推薦大家閱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