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苗每月選書 February 2024

火苗每月選書 February 2024

1)戴夫.葛司曼 《論殺戮:什麼是殺人行為的本質?》

選書人: 西摩(吃書的護士)

推薦語:

中國國家廣電局在2019年規定,電子遊戲「不能出現宗教迷信、算命、綠色血,打鬥系統任何顏色的液體都不能出現」;2022年,影視作品字幕的「殺」字變成「口」字。不少人認爲那是自欺欺人,但美國退休中校 Dave Grossman 跟讀者說:這是應該的。

其實把書名的 “Killling” 翻譯成「殺戮」不太合適,因爲平常我們只會講個「殺」字,一個習以爲常的行爲。

我們不免會想像:國與國之間的爭鬥是無意義的,但是在成爲士兵之後,在生死關頭,爲了保命也要殺人。但其實,影視作品、電子遊戲中殺人如麻的畫面並不真實。研究所得,只有2%的士兵不會在殺人之後感到傷痛;在二戰以前,大部分士兵都不曾向「敵人」發過子彈。這跟「常識」好像不太一樣,但試想一下:如果大批士兵在戰爭結束前,把自己在戰場的心路歷程講述,與政府昂揚的口吻不一樣,士氣會如何受影響?這正是越戰的實況。

戰爭的行爲不符合大部分人的人性,但平民應否因此拒絕承認士兵在戰爭過程中遭受的創傷?經過越戰的影響,荷里活的戰爭電影,從拍攝鮮血淋漓的《第一滴血》變成刻畫士兵自私、脆弱一面的《1917》、《鄧寇克大行動》,就是觀衆開始正視戰爭現實的過渡。

2)維克多﹒弗蘭克《活出意義來》

選書人: 愛美麗(想好一百種方式介紹自己)

推薦語:

維克多﹒弗蘭克 (Viktor Frankl) 是一位精神科醫生,也是納粹大屠殺的倖存者,曾經在集中營經歷巨大的苦難和泯滅人性的境地。待他終於離開人間地獄之後,他開始思考那些能夠在極端絕境中存活下來的人是依靠著什麼信念。

他發現,只有那些相信自己的生命有某種意義的人,才能夠在極端絕境中繼續堅持下去。Frankl本人靠著對愛人的思念以及回到大學教書的渴望,注入了強烈的生存意志。即使生活在饑餓、過勞和生病之中,不斷受到折磨,時間似乎每一秒都變得極其緩慢,但他能夠隨時將自己的思緒從現實中抽離出來,進入自己的幻想世界,想像自己站在大學的講堂上,面對著數百名學生,生動地講解集中營的痛苦並將理論應用於精神科課堂上。這種幻想總是能夠暫緩他面前的絕望,展現出肉體無法限制的精神自由,甚至將所有承受的痛苦變成生命的意義。

因此,Frankl創立了一種精神治療方法,稱為「意義心理治療」(logotherapy)。這種治療方法基於一個信念: 人類即使在最艱難的情況下,也可以擁有精神自由,並有能力在任何時刻尋找生活的意義。這種治療方法的目的,是協助求助者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生存目的。當然,這種治療方法也存在一些爭議,例如被質疑過份強調自救能力、輕視藥物介入的必要性、缺乏科學證據、以及成效完全取決於個人的經歷和價值觀等等。不過,即使一般讀者不是用以治療他人,Frankl的經驗亦為在痛苦之中不斷掙扎的人提供了一個出口,並帶來了積極的影響。這本書亦是心理學的經典。

--

--

火苗文學工作室
火苗文人,人文專欄

火苗文學工作室,相信文學自火中誕生。火苗以讀書會及創作會為主,集中選讀作品、分享創作,互相討論激發,擦出靈感的火花,將火傳開,重燃天下文心。火苗文學工作室可自由組織活動,主要分為定期及臨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