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苗每月選書 October 2023

火苗每月選書 October 2023

1) 卜正民《維梅爾的帽子:揭開十七世界全秋貿易的序幕》

選書人: 西摩(吃書的護士)

推薦語:

維梅爾是荷蘭17世紀的繪畫大師,但是傳世的畫作面前只有35幅;今年更早,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展出了其中的28幅,堪稱藝術界的盛事。

維梅爾生前並非有名的畫家,但是他生活的世代,他的祖國荷蘭在全秋貿易呼風喚雨;卜正民仔細觀察維梅爾畫作的細節,娓娓道來平靜畫面背後,牽連全球5個大陸的大風大浪。這本書非常精彩,與其「劇透」,不如介紹它爲我帶來的啓發:

首先,他提及的中國,跟我們課堂上看到的面向非常不一樣。義務教育的中史課程著重政治史(朝代的更替),但其實古代政府行政能力有限,中央政府的指令傳到地區,往往已經走樣;地方政府時刻把握剩餘權力,應對實際社區的變化。中史老師說:朱棣登位後實施海禁,但其實海上貿易一直未被禁絕,海禁也因此被推翻。

其次,傳統中史的資料來源非常落後。古代資訊傳遞非常有限,書本來已經是少數知識分子的私藏,文物更是常人一輩子都不能見到的;受此影響,學者往往只能仰賴文件、市井之言,編寫歷史。隨着博物館概念的興起,平民終於能夠接觸到「活的歷史」;近年策展人會邀請本地藝術家和景點作品「對話」,使藝術、歷史走入當代人的生活,功能不只於向小孩子普及展覽。

然而……中史課本朝代更替的編寫導向,取材主要是官方史料,忽略了越來越多的考古發現。這不但與歷史學科的發展背道而馳,更讓歷史未能落實到學生的生活之中。

此書從屬《實用歷史叢書》,主編寫了一篇〈出版緣起〉,寫得非常好:「從過去了解現在,我們並不真正尋找「重複的歷史」,我們也不尋找絕對的或相對的情境近似性。「歷史個案」的概念,比較接近情境的演練,因為一個成熟的思考者預先暴露在眾多的「經驗」裡,自行發展出一組對應的策略,因而就有了「教育」的功能。」(6)

2)李敬恒《尋常與作樂:哲學與文藝的25則思考》

選書人: 軒(讀書會召集人)

推薦語:

《尋常與作樂》是Roger的思考隨筆集,就生活、時事、社會現象和文藝作品進行哲學討論。書中同時收錄個人的憶記文章。

早前我在《關鍵評論網》有一篇專欄稿已談及此書,提煉出「抽離反省能力」及有關「學與教」兩個要點來分享。由於字數超出了預期,還有一些感受未有分享,所以這裡再補充幾句。

依我粗淺的觀察,普及哲學的影片和文章在社會運動前後越加旺盛。大眾對於個人和社會的價值都需要更深刻的反思,而哲學對此大有幫助。時代的問題加劇了我們對哲學的需要。假如用一個籠統的概念去稱呼香港這樣的社會、這樣的時代,也許就是「亂世」。從「亂世」的角度去理解和感受書中的文字,層次就更加豐富了。你能讀出Roger對香港、對人的存在本身的關懷。他寫得並不張揚,但你能撫摸到文字之下那股潛流。

--

--

火苗文學工作室
火苗文人,人文專欄

火苗文學工作室,相信文學自火中誕生。火苗以讀書會及創作會為主,集中選讀作品、分享創作,互相討論激發,擦出靈感的火花,將火傳開,重燃天下文心。火苗文學工作室可自由組織活動,主要分為定期及臨時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