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蔣勳:由啟蒙到反省的接受與思辨

袁仁健
火苗文人,人文專欄
5 min readAug 20, 2018

每個人在屬於自己的啟蒙階段,都有其無法取代的象徵吧?這意味了,或有人或有溫度或有氣味或有聲音或有文字,閃亮如轟雷一剎。一剎那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雙眸被光芒刺得淚水直流。此生首次睜開眼睛,原來,自己什麼都沒看過。

翻開蔣勳的《孤獨六講》,彷彿看見了中學時渴求對話的自己,坐在對面,讓我無法直視。夾雜了許多複雜的情感,尤其是還處於什麼都不懂,沒有足夠能力判斷優劣,欠缺厚實知識區分對錯,那幼稚之時,簡直讓人不想承認這是曾經。心底卻知道,失去的諸種可能,專注、純粹、熱情,興許才是不欲再見的原因罷。

青少年的叛逆,傳統教育之外的啟蒙

中學時,我從沒聽過蔣勳,也不知道簡媜,即使相隅僅有一海,文化相近,能夠接受和引介的散文家還是極為有限。在我個人經驗,中文老師最多只是片面提及像杏林子、張曉風、龍應台等,讀了不會學壞不會叛逆的文章。

《孤獨六講》該是蔣勳重要的成名之作吧?至少,我是因為這本得到中國時報2007年「十大好書」獎,學校圖書館才有這本書,我才能偶而翻開了它。

情慾、語言、革命、思維、倫理、暴力,蔣勳以「孤獨」為主軸漫談以上六個主題,隨意感性談之,或溢出主題,正如他序中自言:「我的《孤獨六講》在可懂與不可懂之間,也無需人聆聽,卻陪伴我度過自負的孤獨歲月。」這些獨白式句子,就像青少年不斷重複的苦悶、躁動,喃喃自語,彷彿把許多心中說不出的話都代你書寫下來了。

中學時,誰會願意和你談身心的情慾,誰會敢於批評孔孟而高舉莊子,誰會講出暴力也能是美學?蔣勳把自己曾經面對的孤獨,思考過的人生難題,都很誠實地告訴了讀者。

傳統教育最忽視的個人孤獨,《孤獨六講》卻填補了,他告訴了許多像我一樣的青少年:「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有人願意像同輩一般和我討論,這些我完全沒有概念而又極為切身的命題,這些關係到生命本質存在意義的內容。就像燎原之火,狂熱連綿不絕的瀏覽,晝夜,我竟把蔣勳的大多著作都讀過了。

我們都得面對那個不再那麼無知的時刻

喜歡散文,甚至比之小說更甚,我想,主因或許是人生最直接的啟蒙閱讀,竟大多都是散文。像蔣勳,像李天命,都曾經以這種直抒性情的文體,撼動了我的世界。

有趣的是,後來他們都面對不少批評。像蔣勳,台灣張大春、唐諾、大陸江弱水,都點出了他論述的謬誤。

或許這是成長必須面對的難堪吧?在那個剛剛睜開雙眼的階段早已過去之時,當我們回首昔日所鍾情所傾慕的對象,突然發現自己的盲目。好像,好像只得誠實否定過去,否則無法邁向下一個階段。

不過,我對蔣勳閱讀的反思,卻完全不是外界主要對他批評的內容,那些都太過流於表面,甚至像捉錯字般的僵化檢查。蔣勳是中國文人式的批評,像詩話、詞話、書話,本是以己入物,講求個人感悟,才是他的強項(對不喜者則為弱點了)。

我以為,《孤獨六講》、《感覺十書》(前名為《給青年藝術家的信》)已經是蔣勳散文書寫之極致了。再看他之後出版的《生活十講》、《美的沉思》、《美的覺醒》、《身體美學》、《天地有大美》等著作,可謂出版繁多、迅速,然而主題、內容大多重複,書寫之深度、美感皆超越不了前作。這種自我因襲,複製貼上,沒有經過時間的沈澱而浮濫淺薄,難免讓人失望。

張曉風說過,理論上,我們都期待作家的新作比舊作精彩。這是否我對蔣勳的過高期待?這背後似乎可有更深的文學思辨。

散文家最大的枷鎖:每個人都能活一次

我們閱讀散文,往往期待作家以個己之真正經驗,抒發情感,議論思辨,為散文獨特的魅力。

通常,你會比較想和散文家交朋友,而非小說家、詩人,這是遠近高低不同之緣故。像看蔣勳的小說《因為孤獨之緣故》,和讀其半部為了解釋這本小說而生的《孤獨六講》,只想跟散文的蔣勳談天一樣。

也就是說,散文家受個人經驗局限,遠超於其他兩者,正如王安億之言,揮霍文字,即是耗盡自己的生命。生命經不起長時間的消費,我們都只有一生,或長或短,就是波赫士,也有他的極限啊。

這些道理,又豈非常談美學之道的蔣勳所不知呢?

縱觀蔣勳近年出版,多數都是授課、電台節目的文字記錄。蔣勳這些系列的著作,本來就是為了針對普羅大眾,那些還願意閱讀、接觸藝術的人,作為一個初步的引介吧?是否透過如此,才能持續發揮他的影響力,讓更多人走進文藝的世界呢?賺錢與否,蔣勳確實比起許多批評者,比起不少學院中人,更加讓人願意踏出第一步。

2010年底,蔣勳急性心肌梗塞,長達半年的復健。每個人都只能活一次,生死大難,這是必須要面對的生命課業,也令蔣勳的散文書寫轉出更多可能。

由《此生 — — 肉身覺醒》開始,至《捨得,捨不得 — — 帶著金剛經去旅行》的感悟,這大概是蔣勳另一系列的書寫吧?屬於深刻沈澱的生命體驗,始具厚實。

學習判斷優劣,區分對錯之間,啟蒙歲月之後,我再次閱讀蔣勳。

--

--

袁仁健
火苗文人,人文專欄

現為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生。喜菡文學網優寫手。火苗文學工作室成員。文章散見《有荷文學雜誌》、《微批》、《城市文藝》等媒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