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幾歲的你,還記得做過最熱血的事嗎?抑或說,你曾做過嗎?

早陣子,客串了幾位中五女生拍攝的微電影。雖然是臨時拉夫,老豬卻很盡興,也是對自己一個很大的提醒-青春要熱血;熱血未必見血,卻必定夾雜汗與淚。由接到她們所寫的劇本到拍攝,只有兩堂時間。莫求精湛演出,理解劇本也未開始便roll機了。劇情是有關女生們和男生在球場的老掉牙校園邂逅、相戀、爭仔和BBQ happy ending故事,唯一不同是加插了老豬這個過路調停角色(所以被邀請了)。老豬講書就叻,要唸對白真心生硬,還記得當導演的那位女生向我說:做番妳平時上堂講書就得。當下一刻真的體會教學相長,至少同學仔原來都有留意老豬上堂時候既樣。幾個女生roll機時的樣子與上課時的嬉笑怒罵大相逕庭。她們對走位的執著和過場的起承轉合原來比老豬想像的仔細得多。來來回回,老豬與她們寓工作於娛樂了兩小時,花兩小時改簿和處理行政工作的時間換取了與學生共渡青春的光陰,確實比outlet開倉一折還要抵。難似想像十年前的還是中學生的自己可以為了參加比賽由寫劇本、拍攝和剪片一腳踢。質素是後話,肯花勇氣才是了不起。說到這裡,便憶起過去與現在。

十年前的老豬同樣與一群戰友初嚐Debate,那時候為了比賽被老師被逼留至晚晚夜晚11時。稱不上熱血,也算是青春。打Debate是很悶,但準備的過程卻是一輩子的回憶。通宵達旦的寫稿和練稿,腦筋轉少個彎都不行了。打Debate, 未必個個都係講野好叻既學生,但至少係挑戰同肯思考既人。時日遠去,老豬同戰友將呢段青春都收起來。直到老豬真的當了通識科老師(until this moment仲係叫通識,就有得叫好叫喇),便試圖將呢段青春復興,要係學校搞一樣新活動係絕對不容易,學生要有興趣,又要夾到時間人物地點,還面對疫情,面對面既訓練減少左,其實對Debate都有好大影響。最熱血的事出現了,只能花了兩星期便訓練一隊由零出發的學生參加校外學界辯論比賽,他們還是一群SEN,說到這裡,是標籤嗎?是,是社會對Debate的標籤,這些年來,Debate比賽獎項大多是傳統名校的池中物,Debate需要高階的寫作、演講和思維技巧,所以一般banding較低的學校都敬而遠之。SEN同學做到嗎?答案是他們真的做到。這不但是老豬的一段熱血史,還是學生們一輩子的回憶。成長,就是不斷突破自己,失敗與成功,關鍵是你肯嘗試與否,無論一個人的質地是怎樣。

熱血過後,旦願他們十年後回想起來,不是想重拾熱血,而是仍能保持赤子之心,當他們想做的事。

--

--

Agnes Chan。阿詩疑亭🧕🏼✍🏽
炮台山-文筆聊生-fh-words-for-life

An ubiquitous but mysterious girl / A beam of light who loves Middle East, Politics, Hong Kong and love./ Cantonese & English/ Be skeptical. / .اسمي أغني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