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願是不再隱於常人

Sean Hsu
尚的無所去處
Published in
3 min readJan 16, 2019
魔幻101,這是現實

2018 年剛過去,去年的目標完成了一大半:

  • 體脂肪掉了 8%
  • 寫了 12 + 篇文章
  • 讀了 20 + 本書
  • 開始了自己的 podcast (慚愧目前還只有一期)
  • 開始學習 programming basics,並立志開始多接觸資料科學

在「量化自我」目標達成的背後,心中的存在性焦慮雖然揮之不去,卻也沒更加惡化。關於自己是誰、自己與他人如何建立連結、對工作的興趣、人生中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什麼才是自己希望的好生活等問題,雖不會說自己看得更加清楚,迷惘的確更少了一點。

去年我也換了工作,雖然狀況很多,還從上海 rebase 回台北工作了,回到了不必翻牆看天下的日子,算是自由自在開心了,也頗懷念在上海打拼的日子以及認識的朋友們。然而在一種更加安逸、步調更慢的生活圈理,我試圖保有自我對事物的一種認同-保持規律、習慣以及不被打亂的計畫,最後來是被打亂了(Thanks to 搬家的大小事包含打掃)。

今年的目標,是從眾多計畫與 todo 中正式解放出來。並不是說我的生活不需要這些東西,而是要更看重生活本身以及生活的本質,先生活好了,規則與紀律才能強化自己追逐生活的方法,而不是讓它們來引導生活。

我希望自己的新年願望能夠不再「隱於常人」。

「隱於常人」是沈淪於世間的意思(Verfallenheit)。由二十世紀最具代表意義的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提出,講述生命沒有任何東西可以承受時,就容易更加的看而不說、說而不做,越來越跟所以人一模一樣地,只是存在著。也因為什麼都沒做,所以什麼事情都不讓其感到心煩、從不總結生活、事物變得愈加無趣,更無事可做。

哲學家海德格

無事可做是現代最可怕的意義喪失問題,如果只忙於生存,也不算有事可做,我們只是掙扎著生存而已。

我無法三言兩語解釋更多複雜且精妙的哲學推論,唯一知道的是。不再「隱於常人」就需要在更多事情上積極承擔起責任,擁抱心煩、還有一點不確定性,為了生活本身而努力。

今年要成為更重於實踐的一年。

認真讀書、認真寫字、專心運動、好好工作。

(以後再耍廢就讀這篇文章提醒自己)

好不容易把身體變薄又要設法變厚的我

--

--

Sean Hsu
尚的無所去處

產品經理 — Fintech / 區塊鏈。追尋意義、創造與分享平衡專業與生活的內容。 追蹤與獲得我的專屬內容創作:https://linktr.ee/sean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