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加油」不要只是口號

Yuwen Huang
No Add
Published in
12 min readMar 6, 2022

02/24,臺灣時間中午 12:00,俄羅斯正式宣布全面開戰。戰爭開始至今,新聞媒體、社群媒體,可能注入資訊的渠道不斷地更新最新戰況。

我也一直在等待任何一絲絲和談和停火的消息機會,但截至撰寫文章的此時並沒有任何相關的訊息傳出。

歷時一週多的戰爭,國際上的聲援和行動反制也沒有少。其實,我不知道我自己能做些什麼,即使把最新的戰爭消息和即時新聞透過社群媒體分享出去,並在寫下#StandwithUkraine,我不知道還能做些什麼。

這週,外交部公佈了官方的賑災帳戶,我微薄的捐款總覺得能幫多少是多少,也把部分存款捐款給在烏克蘭或鄰近國家支援烏克蘭難民的非營利組織,讓他們能有足夠資源和後援執行人道救援行動,或戰時醫療服務。

臺灣外交部公告為期一週的烏克蘭賑災專款專戶。

有英雄的世代是悲傷的

《時代》最新封面染上藍黃色 致敬澤倫斯基與基輔英雄 (from Twitter of TIME

「生命終將戰勝死亡,光明終將戰勝黑暗。」致澤倫斯基與基輔的英雄

《時代雜誌》(Time)三月封面染上代表烏克蘭的藍色與黃色,標題打上「澤倫斯基與基輔的英雄」,並以烏克蘭語寫道「生命終將戰勝死亡,光明終將戰勝黑暗」,這句話是澤倫斯基1日在歐洲議會發表視訊演說的名言,這場演說感動世界,演說結束後,歐洲議員們紛紛起立為其熱烈鼓掌。

我期待,這時代不缺英雄,因為有英雄的時代,代表有人需要被拯救。我跟烏克蘭的連結僅有在《歐亞政治課》,曾討論過他是否能有機會加入歐盟這類的議題,對烏俄關係、曾經由蘇聯統治的烏克蘭生活樣貌也是只從《會跳舞的熊》一書中窺見。

此時此刻,作為一個「人」,能做的就是關注和提供能給予的支持(但多數時候只能這樣隔空喊喊口號,真的讓我很沮喪)。

每天手機上外媒的【Breaking News(最新消息】通知不斷地彈出戰爭最新發展,觀察屬於「西方」陣營的國家對此戰事的回應,有人說:「我們要為自由而戰!」、「我們強力譴責俄羅斯的非法入侵」⋯⋯甚至在國際組織裡,如:聯合國安理會、歐盟議會等等,以離席和各式手段表達對於俄羅斯的軍事侵略烏克蘭的不滿。

莫斯科駐台北辦事處外聚集抗議軍事入侵烏克蘭的民眾。(圖片來源:TAIPEI TIMES

老實說,這些國家政府的回應,對我來說,一部分是看見團結一致的反對暴力和戰爭,展現當代國際社會對戰爭的不容許(我這裡就先說這樣,因為暴力和戰爭很多地方都還在發生),另一部分是蠻令人心碎的喊話:「嚴陣譴責⋯」、「呼籲和平⋯」,能做的就是試圖切斷俄國資源和國際參與和制裁。我想,這就是國際社會無政府的極限了,接下來就是只能看各國內民間「人與人之間的互助」能到支持到什麼程度

小野洋子(Yoko Ono) — — 知名反戰藝術家、音樂家、社會運動家 — — 在幾個世界大城市透過大型廣告螢幕傳遞「IMAGINE PEACE (想像和平)」此訊息。(圖片出處:CNN

烏俄戰爭難民人數急速攀升

・02/24 戰事第一天:烏克蘭居民從邊境進入到鄰國進行避難,包含摩爾多瓦(Moldova)、羅馬尼亞(Romania)、匈牙利(Hungary)、斯洛伐克(Slovakia)及波蘭(Poland)。根據半島新聞台於戰事第五天製作的統計圖,總人數達 52 萬,也能看出以進入波蘭的人數最多。(*請幫我留意這些國家,等等我們會談到他們*)

・03/02 戰事第六天:根據聯合國難民署統計,此時難民人數急速增加至 87 萬人。

人們從烏克蘭基輔車站試圖搭上逃離戰火的班車。(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reference: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2/mar/02/ukraine-refugees-right-to-live-in-eu-plan

・03/05 戰事第九天:聯合國難民署(UNHCR)表示,今日(5日)烏克蘭的情勢依然急迫,逃離戰火入侵的難民人數,在這個週末從 130 萬人增加為 150 萬人。聯合國難民署(UNHCR)高級專員葛蘭第(Filippo Grandi)在接受路透社電話訪問時表示:

這是自從二戰結束以來,我們在歐洲見到移動最快速的難民危機。

資料來源:中央廣播電台)

留意社群網站和新聞媒體上,許多歐盟成員國主動打開邊境「歡迎烏克蘭人」來做避難,甚至鬆綁邊境政策以展現人道關懷精神。

歐盟成員持續打開國界,包含前面提及的摩爾多瓦、羅馬尼亞、匈牙利、斯洛伐克及波蘭,「以確保烏克蘭與所有人的安全¹」。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 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歐洲歡迎所有為了逃離普丁砲彈攻擊的人。」

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 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歐盟計畫保證烏克蘭國籍及暫時居留者能有權利在成員國境內生活、工作、健康照護、居住及教育。此案立即生效,預計效期為一年,且能略過避難申請的繁文縟節。假若未來戰事持續或無法安全返回國土,此計畫將增加兩年效期²。

而愛爾蘭外交部長也在鬆綁簽證制度的同時說:「我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感到震驚,也對如此不公正和無端的攻擊歐洲民主主權國家的行為感到震憤³。」

同時,許多國家也紛紛鬆綁簽證申請制度,讓因戰爭流離失所的人們能暫時安頓。根據半島新聞整理,目前 140 多個國家和區域取消烏克蘭入境簽證需求⁴,如下圖。

¹ EU: Keep Borders Open for People Fleeing Ukraine 
² Ukraine refugees given right to live in EU for three years
³ Lifting of visa requirements between Ukraine and Ireland
European nations throw open borders to Ukrainian refugees

訊息傳遞快速的現在,我們也能從社群媒體上看到許多當事者分享的圖、文或影片。一名烏克蘭女子在 Twitter 上分享:「當我向波蘭鐵路局釋出烏克蘭護照時,車長給了我一張『0.0元』的車票。」如此互助的精神令人動容。(*此刻歐洲許多公路和鐵路皆給予烏克蘭人免費乘車的協助)

一名烏克蘭女子在 twitter 中分享波蘭鐵路局提供免費車票移動至安全的避難地點。

面對難民議題態度,歐盟大迴轉?

在新聞中不斷地看見歐盟官方和各個成員國紛紛積極地回應烏俄戰爭,也盡力展現人道救援和團結的精神。這些訊息,讓我不經有個很邪惡的比較念頭:「那麼,2017 年那些敘利亞難民是怎麼回事?」了了無幾的歐洲國家要援助這些從意識從戰亂中逃出的人們,更別說是什麼經濟制裁或國際譴責。

成千上百的難民數十人搭乘一艘救生艇,飄過地中海以在歐洲尋求戰爭庇護(圖片來源:UNHCR)。

五年過後,再次反思「戰時難民」一事。

近年來,波蘭和匈牙利的政府對於難民持強烈反應的態度,尤其是逃離自中東戰火的難民,甚至設立比平常更強硬的邊境檢查政策和護衛隊駐守邊境。時日至今,從數據上來看,他們境內擁有目前最多的逃離烏克蘭戰火的難民。(我相信,他們絕對是認為這次的「難民」是有受過教育且不是伊斯蘭恐怖份子。)

「我們已經準備好要照顧他們了,我們會快速且有效率地回應接下來的挑戰。」

匈牙利總理奧班・維克多 (Viktor Orbán),一個曾經描述歐洲移民是「毒藥」的人如此表示。

一位在希臘薩摩斯島(Greek island of Samos)協助難民的律師在半島新聞訪談中表示:「我很驚訝這些國家,例如芬蘭,在這次烏克蘭遭逢軍事入侵後,他們表達如此高的意願收容這些難民,與多年來敘利亞和阿富汗戰火煙硝四起的回應非常不同。

當不成難民的人

當所有的難民作為「人」,卻因宗教、信仰、國籍遭受不同的待遇。回想 2015–2017 年敘利亞內戰,大量的難民孤注一擲搭上三十多人一艘橘色橡皮艇,在地中海載浮載沉,付上這生所有的積蓄只為了逃到歐洲 — — 那個大家「以為」會提供人道援助的國家。

敘利亞內戰流離失所的難民被搬到檯面上討論,是再在一張照片公開後 — — 一個3歲敘利亞男孩曝屍海灘上 — 迫使「西方」各國和歐盟做出回應,並開始激辯「如何協助這些難民」

三歲男孩(Alan Kurdi)遺體臥躺在土耳其沙灘, 2015(圖片來源:DW

歐洲內部尋求公平分配難民數量

敘利亞難民潮期間,德國收留了為數最多的難民。但按照歐盟章程規定,「難民最先抵達的國家,其國家有義務進行庇護。」而當時德國收容量能已快到達極限,不論是經費或社會支持網絡,請求歐盟會員國協助¹。

這些移民的進入也挑起了西方世界對於伊斯蘭聖戰士藉機潛入歐洲境內的敏感神經 ²。因此,歐盟對於整個難民議題遲遲沒有共識。當時的歐洲更因為因這波難民潮,假訊息四起,激起族群撕裂,暴力事件亦趁虛而入

¹ Seeking a Fair Distribution of Migrants in Europe
² Refugee Crisis in Europe Prompts Western Engagement in Syria

當然,我必須說,當時亦有非常多努力的官方和民間組織努力為敘利亞難民安頓⋯⋯。只是,同樣的戰火無情,同樣的人道救援初衷,獲得的回應也會不同。有時,這樣的比較,會讓我對口號般的「西方人道主義」背後的偽善感到憤怒。

「烏克蘭難民」指的是哪些人?

是的,西方國家情境裡當然就是「白人」。許多非裔和亞裔在烏克蘭的人面對的也是完全於不同上述的情境。當他們試圖離開烏克蘭戰火時,在邊境與到了許多阻礙,只因為他們是「有色人種(colored people)」或「非烏克蘭公民」¹。

「這非常地令人絕望!」一位非裔女性回到接駁車站詢問:「請問我們搭上這班離開烏克蘭境內的車有什麼錯嗎?請問我們會被安排上車嗎?」負責安排的人員回應:「只有烏克蘭人能搭乘這輛車。」「那我們怎麼辦?」負責的人聳聳肩。(此情況已經由聯合國難民署及其他官方單位確認)

而此時波蘭邊境守衛發言人回應:「我不確定烏克蘭境內如何安排,但我們讓所有的人都能進入,不論國籍。」他補充到:「邊境絕對不會針對烏克蘭或非烏克蘭公民、歐洲或非歐洲人有任何的歧視。所有人都是因為戰火而逃離的。」

一位22歲印度裔的醫學院學生表示,邊境警察不讓他與其他同行的六個人一起上火車。「當時有四輛火車到站,但他們就是不讓我們上去。他們說:『白天只有烏克蘭人可以搭火車,其他外國人只能在晚上搭火車。』所以我們早上七點抵達車站,但最後我們晚上七點半才搭上火車。」

各國政府擔心留於烏克蘭境內的公民無法順利離開,都對於自身公民所遇到的阻礙高度的關切。非洲聯盟(The African Union)在二月二十八日嚴正申明:「所有的國家都需要尊中國際法的運作,且不論種族的展現對於逃離戰火同情和支持²。」奈及利亞外交部也在三月一日與烏克蘭及波蘭當局說明請務必確保該國公民能夠跨越國境 ³,遠離戰火。

BBC 官方頻道,下排中間影片,點擊數凸顯出有色人種之處境受到關係程度仍有明顯落差。
¹ African students living in Ukraine say they face racism while trying to flee
² Ukraine: Unequal Treatment for Foreigners Attempting to Flee
³ Ghana, Nigeria to fly home citizens stranded by Ukraine crisis

全球移動的世代,我們更要關注流動的族群

持續追蹤接下來所有難民(不論種族、國籍、信仰)的安置和族群融合。這時候的我們,特別需要打擊假消息,避免這時候暴力和種族撕裂再次趁虛而入。

我們能做的,哪怕只是一點點也好,判別訊息切勿成為假消息的加害者。若你有餘力和心力的話,邀請你捐款給你支持的烏克蘭非營利組織、走上街頭聲援、寫信給駐台莫斯科代表處施壓。

*更多捐款資訊請點擊【世界走走】整理過內容:點擊連結

NOW, HELP! STOP THE WAR

A Ukrainian woman reacts as members of the public show their support for Ukraine outside the Scottish parliament in Edinburgh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07 March, 2022/ Lina Y.Huang @Taiw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