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職之路 03】眼高手低才是你的必備工作技能

【轉職之路 03-我在新創公司學到的事】

Fei Du
煎蛋大平台
May 22, 2022

--

周邊有不少的朋友常和我抱怨他們在工作中做的多是瑣碎的雜事,時常納悶著自己為甚麼要花時間在做這樣的工作?做這樣的工作對未來有職業生涯有幫助嗎?

害怕淪為職場免洗筷的恐慌

有些工作可能如研究者、醫師等工作較具明確的職涯路徑,基本上只要他們不想轉職的話,就可以累積過往的技能加上持續進修一路走到人生盡頭。這些職稱通常會在小時候寫的作文「我的志願」成為常見的選項,這些工作就像是一個坑一樣,然後就把自己當作蘿蔔栽進去,三十年後就可以變成一根大蘿蔔,別人想要拔也拔不走。

然而我想現在大部分人的工作型態也都不是這個樣子,因為上述的工作需要在學時間就先鋪好一些路,如果想要轉職到那類型的工作,通常需要一定的學歷或是入行門檻。而現在很多行業、工作在過去十幾二十年不曾出現過,更不用說有相對應的體制去支撐、或是奢望在學校就可以先學習相關知識,在這樣新興領域的工作對未來途徑也一定倍感迷茫,總是會懷疑著自己正在做的工作是否能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自己是否在職涯中如免洗筷一樣成為替代品?在工作時,心中一定也會遲疑著下一份工作能夠做甚麼?不知道你會不會像我一樣有種惶恐,覺得自己像一顆種在濫墾濫伐的山坡上的檳榔樹,颱風一來,就連根拔起的被沖到泥流中。

過去的我就是如假包換的眼高手低

我畢業於台灣頂尖的大學(算是吧?)身邊不乏出國就讀知名大學、繼續深造(領獎學金做研究月薪極高,在西雅圖一間合租套房三萬的物價下還有剩)、或是唸醫學系的朋友,剛畢業的薪水就有七、八萬。而我在畢業的兩年後換了三份工作,其中一份是領最低薪資,其他兩份工作的薪水都不會超過平均薪資中位數,社會比較常將我推入自卑的深淵,每天都在幻想如何「賺大錢」,卻因為害怕失敗,而拿不出實際的行動。

在待業兩個月後,今年初很幸運進入到一間資訊新創公司。我在新創公司裡,最 impression 的是公司創業的故事,打破我過去的想法與思維。

過去的我,真的如眼高手低原先成語的寓意:想得很遠、做的卻很少,或甚至不去思考要怎麼執行,而是在腦中想像美好的大餅。然而在這裡,我學到的是,在執行一個遠大計畫前,要有一個成本不會消耗太大的「實驗」,也就是在這個實驗中你必須要真的有所行動,但是同時你也很清楚,做這個小實驗背後遠大的目標為何。而這是我對「眼高手低」新的看法,眼光要看得遠,但同時要去踩每一「小」步,目標與行動相輔相成。

眼高手低意外成為我的座右銘

以我自己的「遠大」目標為例,我想要用「繪畫」療癒他人,終極的目標是希望能夠發行繪本、繪製動畫。但對於目前的我來說,繪畫的基礎很不夠,更不用說想要用「圖畫」表達我的想法,但我不能因為我不會而放棄,為了練習從日常生活中捕捉靈感、同時奠定繪畫的基本功,我每天都會用 procreate 畫一張小插圖,分享給 IG 上的朋友,除了曝光的管道幾乎無成本外(最貴的就是 ipad 和 apple pencil 啦!)還可以透過朋友的反應檢視自己適合哪種繪畫風格,或是了解哪種作品能夠引起比較多人的迴響。雖然離最終目標有些遙遠,但是透過努力與持續練習,會越來越靠近目標,也在每一的小練習的當下,更知道努力的意義在哪,而不是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衝,一小點挫折就覺得這件事不適合自己,而徹底翻案。

太空的海邊下雨了!

讓失敗盡情地堆疊在自己身上

「務實的夢想家」是每一個創業者或是獨立工作者必經之路。史蒂芬金在他的著作《史蒂芬金談寫作》中回憶到,他在十多歲時就開始寫作投稿,他會將被退稿的文章掛在一跟釘子上,直到釘子承受不住稿子的重量,而換了一根「更長的釘子」繼續寫作。

一個世代的大小說家都曾經歷過無數次退稿的洗禮,也沒有什麼是一蹴可幾的事,那在現在沒有什麼好失去的情況下,保持樂觀、持續行動是面對失敗的最好方式。

而實驗精神就是在於,一次的成功,是因為我們試過一百次不會成功的方法。

--

--

Fei Du
煎蛋大平台

喜歡skippy顆粒花生醬,容易被麵包吸引。有點迷信卻又是懷疑論者,喜歡幫家人朋友測紫微斗數乃至MBTI職業性格測驗。對事物充滿好奇,又討厭重複,珍惜人生中各種機運與偶然。人生終極目標是到紐西蘭開一座農場,每天數綿羊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