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的一件事】@敏捷圈引導者 之 實踐社群

Vince Huang
【生命中的543】
3 min readOct 10, 2017

我是一個『行動派』也『不怕丟臉』,所以只要我覺得感覺對了就會馬上去行動。所以正面的說法是『很有行動力』,但負面說法的『沒有規劃』。只是走一步算一步,也是種『自以爲是的 Agile』 吧?

Kevin:Vince,我們來搞一個 Agile Facilitation 的實踐社群吧,之前上 ICA 的課跟 Steven Mak 有聊到如果可以用 Toast Master 的做法讓大家每個月可以聚起來練練引導技巧(Facilitation skill)應該是很棒的體驗!

還記得這個『對話』是在 8/15 去內湖敏捷的計程車上發生的。兩星期內(8/27)我把 FB 社團給建立出來。當天,專業的引導師 Eric Tzeng 馬上答應我『只要他有空,一定來台北跟大家一起交流體驗』,這句話當場讓我感動不已。一個月內(9/22) 我安排了第一次的聚會,第一次當然就由『最不要臉的』我,將最近偷學到了破冰小技巧(之後會另寫一篇說明用到的破冰法)分享給大家。

感謝第一次聚會來了 14 位好友(Kevin, Sam, Eviler, David, Juggernaut, Harry, Robert, 生魚片, Josh, KC, Zen, Frank, Wing)捧場,有幾位本來要參與,但臨時有事無法出席,也很感謝他們在事前傳訊跟我說明。

老實說,剛開始我也有點興趣缺缺,因為我的雜務(亂開戰場的後果)已經夠多了。我本來安排好的下半年聚焦計畫(系統思考 + 薩提爾),也因此有些變化了。我真心希望我明年上半年能夠更聚焦點。我也希望我下次能夠更『謀定而後動』,不要讓自己又處於兵荒馬亂的狀態。

更何況引導是我自認最弱的一環,我今年的計畫並不是把主要的時間投入在『引導』的學習上。但頭都洗一半了,我還是希望我能盡自己所能把事情做『好』,而不是只有交差了事。

由於是實驗性質,初期的規劃是不對外開放,讓大家有機會多練習,多體驗,而不是單純的分享。我的理想是一場不超過 21 位成員,希望是採用小組的方式,每一小組不超過 7 人。個人偏見是超過七個人學習效果都不會太好,好的學習要有充分的討論,因此七人小組是我心中的黃金組合。

我初步規劃每個小組可以進行一個主題,每個主題一位成員擔任引導者,兩位成員擔任觀察者,其餘(四位)成員則擔任參與者。希望每個人都有機會輪到各個角色並收到一些引導的回饋與學習。我的初步計劃,透過一次又一次的練習,建立起一些常用議題的引導範本。山不在深,有先則靈,招不在多,有用才行。

也希望我能多投入一些時間把這件事做好,才不會愧對一群好友的相挺。

--

--

Vince Huang
【生命中的543】

A Product Owner in software company, interests include agile/scrum, machine learning and mobile design. https://www.linkedin.com/in/kuoyuhu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