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位陌生人故事-這不是個結束,而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

Cynthia Lee
用一杯咖啡換你的故事
10 min readMay 31, 2019

從個位數的1,到現在是三位數的100,只不過多了兩個零,卻是我走了兩年多才走到現在這裡。從2017年3月14日約了第一個陌生人之後,在2019年4月14日的這天,我和第100位陌生人見面了,剛好是兩年又一個月的紀念日,記得當天和這第100位的陌生人分享這個消息時,我們忍不住看著彼此大笑、一起慶祝這個美好的時刻。

會覺得緣分真的很奇妙,不知不覺的就走到這裡了,今天邊打著這篇文章,邊分著手中第三本記錄中陌生人故事的筆記本,心中湧起很多很多的感慨與感動。明天就是分享會,希望每個來到現場的人都可以帶些什麼收穫回家,什麼都好,大家敬請期待!

會認識Lucy,其實是在三月的第一次設計思考讀書會上面,有趣的是因為我自己很喜歡參加各種活動,所以蠻容易就會找到相似目標或是遇見常常參加活動的人,能在這樣的活動上認識,也真的很有趣!

這是Lucy的故事,一位相信美好價值且執著向前的女孩,我們分享了籌組讀書會或是特定聚會的甘苦,也談了有關設計師與工程師相關的價值觀,更彼此鼓勵、約定近期一定要再見面!

2019.04.14 第100位陌生人故事-這不是個結束,而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

「我怎麼是第100個!好驚喜!第100個你不會想找比較特別的人嗎?」

記得當Lucy聽到她是第100位,也是這個計畫告一段落的最後一位陌生人的時候,不禁驚呼的說了這句話。其實第100位陌生人我真的沒有特別去找過,沒有想要者什麼具有紀念意義或是真的很欣賞、很特別的人,因為我始終相信每一位陌生人所分享的故事都是獨一無二的,數字其實並不代表什麼,能願意加入計畫、和我約出來當面聊聊的人,都是我非常感謝的人!是誰並不重要,而是那個緣分與願意相信彼此的善意。

記得第一次和Lucy在設計思考讀書會見面時,就看著她身為主辦人在活動場地和大家聊天,忙得團團轉,第一次的設計思考讀書會蠻成功的,來了也接近30位吧,尤其在活動結束後接著留下來彼此交流聊天,我覺得是一個很棒的活動經驗!

“設計思考的過程與嘗試”

Lucy現在是一位PM,主要在公司做的事情就是在設計師和工程師之間溝通,保持公司案子進行的順暢與順利,光是做「溝通」這件事情就是挺有趣的。

先來說說設計師和工程師這兩個職業吧,大家對於這兩個職業的既定印象可能會覺得有些衝突,設計師追求美感、工程師追求正確性,對於設計師來說,成品的美感呈現與統一性,但對於工程師來說,講求步驟、邏輯與可複製性,看似沒有交集的兩種職業,卻是在職場中息息相關且有密切的溝通需求。

在那天設計思考的讀書會中,剛好涵蓋了這兩種職業的人,很有趣的是大家開始談論起設計師的思考迴路與工程師思考迴路的差別。我們發現設計師與工程師之間常有衝突,但造成衝突的原因不僅是因為兩方做的是不同的事情,更確切地來說是因為在相同情況下,兩方解決問題的方式不一樣,思考的方向不一樣而已。

如果以目標與組織性來說的話,設計師在目標上專注於做好整合、工程師則是要做出流程與邏輯性,設計師在專案中要面對的是如何在一堆空白中理出頭緒、處理一堆毫無組織的複雜難題,且這些東西必須講求創意;相反地,工程師則是需要建立一個有組織、有規則的電腦程式,也就是開發一個演算法,這個演算法講求邏輯與正確性,另外也可以讓人們之後可以應用在生活中,是可複製的。

如果從思維上來說,設計是需要極大的包容性的,必須把很多重要的要素放在解決方案中,並且找出最可以涵蓋及顧及所有需求的解決方案;而程式設計與開發則是有排他性的,工程師必須排除所有bug和思索所有的可能性,最終找出最佳解,我們會說設計師的工作沒有一個正確的解答,只有最適合,但工程師所講求的則是最終的正確性。

然而,為了要同時思考到整個案子的完整性與一致性,不論是設計師或是工程師,他們都需要仔細的分析及理解,不管是從大架構下去分析或是從小細節中微調與嘗試更多的可能性,目的都是為了要在最大的範圍內涵蓋所有要素及排除不必要的資訊,兩者相似的地方便在於此。

回到「設計思考」這件事情,「設計思考」是一種:「以人為中心來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只關乎產品外觀、設計風格與美學鑑賞,更注重的是找出使用者的真實需求,設計出真正符合使用者的產品。設計思考為各式議題找出創新的解決方案。

設計思考的想法來自於世界首屈一指的設計顧問公司 — IDEO,設計思考即是IDEO解決客戶問題的核心方法,他們的作品不只限於實體產品,也包含服務設計、手機應用程式設計,甚至是學校教育體驗設計。Tim Brown,IDEO的CEO就說過:

“設計思考是一種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的創新學習方式。以設計師專業的方法和工具擷取靈感,結合人的需求、科技的可行性,與未來商業成功的發展性。 — Tim Brown, CEO of IDEO”

從五個步驟下去思考:Empathize (同理心)、Define(定義問題)、Ideate(創意發想)、Prototype(建立原型)、Test(測試),其實我自己在了解之後我發現設計思考很在意「流程與最小可行性」,不管你的發想有多大,都可以找出第一部可以做的事情。(更多相關資訊可上Alpha Team 的YouTube頻道上面觀看更多相關影片介紹喔)

另外我們從設計師與工程師的角度抽離,再聊到Lucy現在當PM的角色,其實就是要有效的與設計師和工程師溝通的角色,還記得當天在讀書會中聽了兩方的想法與建議之後,Lucy笑著說自己真的在公司每天都在處理這些溝通的事情,現在聽大家分享的感覺真的有趣。

其實Lucy本身在公司一開始的工作是文案寫手,但後來發現因為自己沒有參與過案子,所以在寫文案時都要麻煩別人提供訊息及素材,不知不覺中麻煩其他人很多,直到自己當了PM之後,從想像產品製作過程到實際參與的差別給予她很多的學習機會與成長。

她笑著說從一個事不關己、我寫好文章就好的角色到現在盯著大家進度,想盡辦法維持團隊的和諧與溝通平衡等事務,對於她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當初會對設計思考有興趣就是希望可以藉由設計思考的觀念,找出屬於自己與公司同事們的溝通模式,這倒也很有趣!

“籌組一場讀書會”

其實對於Lucy跳出來籌組設計思考讀書會這件事情感到十分好奇與新奇,當初只是因為自己對於設計思考有興趣,加上曾經接觸過台大設計思考課程的主辦單位Alpha Team正在推廣設計思考的影片與資訊,馬上就決定要問問看Alpha Team籌組讀書會的意願。

很幸運的Lucy就這樣與Alpha Team的人連絡上了,從場地的租借、時間的決定到人員的確認、負責內容規劃與整理的每週講者等等的,這些小細節都是需要注意的,很驚艷Lucy當初就這樣一個人搭配上Alpha Team的場地,辦起了兩週一次的讀書會。

還記得第一次去參加讀書會的時候,Lucy已經安排了三到四個人來幫忙帶一小部分的分享,頭先以為他們是同一個團隊的,後來才知道其他人都是設計思考教練培訓的學生,又Alpha Team的配合與Lucy的主動籌組,讓整個讀書會漸漸變得有模有樣了。

組織一個會議或是一個聚會有多困難?我想很多人都經歷過,連我自己這樣每週約一個陌生人的頻率來說,其實有時都覺得自己負荷有點多了,更何況是這個有規模或是定期需要產出與聚會的讀書會,能把人聚集起來真的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先前認識過很多舉辦讀書會或是說書講座的朋友,詢問過關於「籌組聚會」需要注意的事情,大家都有提出一些共同的重點,想要在這裡跟大家分享。我把這些重點大概分為四大類:

核心目標、人員組成、建立連結、未來展望

1. 核心目標

籌組一個聚會最重要的就是「核心目標」,到底大家參加這樣聚會的目的是什麼?大家對於這樣的聚會有沒有甚麼期望?針對大家的想法或是主辦單位的需求整理出一個最終「目標」。

當天聚會所有的內容都是繞著核心目標轉,大家聚在一起的目的就是為了要達成這件事情,以「設計思考讀書會」為例,大家會兩週聚一次的原因就是希望可以藉由彼此之間的討論與發想,去思考更多設計思考相關的原理與例子,會讓大家聚在一起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常常覺得自己讀書很沒意思、也顯得有些枯操乏味,如果可以大家一起讀、可以藉機一起討論,則可以讓每個人更加快速的了解課程中的意涵與案例。

2. 人員組成

參加者的背景及參加聚會的目的也會是主辦單位可以問清楚的,除了大家共同的核心目標之外,一定有什麼更深層的原因促使這些人來參加這個活動。還是以「設計思考讀書會」來說,我會去參加設計思考讀書會的原因就是因為我一直以來都知道設計思考這門學問的存在,但卻未曾參加過相關的討論與講座,尤其可以再多接觸對設計思考有興趣、志同道合的朋友,也是一個很不錯的經驗!

其實在這裡我們都會發現,這種聚會的組成很注重「物以類聚」這樣的特質,通常參加的人一定要認同相似的核心目標與價值,再來會先預設自己在這樣的聚會中會遇到相似想法或是更多不同領域的朋友。發現除了個人的成長之外,「社交」與「溝通」成了參與聚會一個很大的誘因。

3. 建立連結

連結的建立是著重在大家得到了這些知識或是討論之後,可以透過自己所學與他們連結,這是第一種「知識上的連結」,就像上面有提到的,自己在家裡看影片和研究書籍的效果搞不好都沒有與其他朋友面對面討論來得有效率。

第二個則是「社交連結」,既然會聚集在同一個聚會,表示大家有一定的共識與想法相近,能在聚會中多認識不一樣的朋友,甚至可以形成網絡與人脈的建立,找到彼此都關心的共同話題是很重要的。

4. 未來展望

大家來參加聚會的目的除了個人的收穫之外,更重要的是團體的未來展望及目標,擁有相同的核心目標是很重要的,而且希望團隊可以延續舉辦、大家也仍有興趣參加的基礎就是讓大家對於這個題目與目標有歸屬感與使命感。

大家會聚在一起討論「設計思考」的議題,就表示大家都有共識這個方法可以被用在生活中許多地方,而這個讀書會的未來展望除了是單次讀書會之外,希望第二輪可以以一個更不一樣的,可能是案例討論等等的形式去發展,讓這個讀書會延展性更強,也更有深度與意義。

那天和Lucy聊了很久,或許是近期最後一場跟陌生人的聊天聚會,有些依依不捨、也更珍惜。她笑著說好像也沒分享什麼了不起的故事,我搖了搖頭,還是抱抱她謝謝她願意和我見面聊天,謝謝她的各種分享與信任,讓我的計畫在這兩年又一個月的時間,劃下了一個「逗點」。

我覺得這兩年多來最動人的故事,其實就是和這些陌生人見面了!故事的開頭就是當這些人願意見面聊天,出現在我面前和我打聲招呼的那刻開始,每個人的故事都為我們的相遇與熟識開起了一個很好的話題,為整個故事的完整性點綴了不少。就像我一直在說的,我不會覺得這兩年多來有一絲的僥倖,每個陌生人、每段時間、每篇文章,每個自我反思與收穫,都是我很感謝的經歷與最寶貴的資產,衷心感謝每個人讓這個計畫可以不至於夭折,好好地走到了現在。

我會說,這不是個結束,而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

或許100位聊完之後還可以在後續繼續與其他有興趣的人約,但對於寫文章這件事情可能會斟酌由另外一個形式或是方法去呈現,或許就是出書吧!這是我個人比較期待也希望去嘗試的另外一個部分。

最後還是感謝每一位遇到的人,謝謝每個願意見面的陌生人,謝謝每一位給予我支持鼓勵的朋友,還有每次見到我都會亮著眼睛聽我說故事、督促我完成每一篇文章的好麻吉。

這不是個結束,而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明天6/1的分享會就是一個美麗的逗點!希望可以藉由晚上兩個小時的分享與小體驗,讓大家更了解這兩年我走過的路與收穫到的種種,歡迎大家來參加,絕對歡迎攜家帶眷、樓頂揪樓下、帶著麻吉們一起來參加吧!

歡迎大家6/1晚上來聽兩週年分享會,也來分享彼此的故事吧!100篇的分享文都在Medium上面,歡迎大家來這邊看看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