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位陌生人故事-原來我們都是怪咖

Cynthia Lee
用一杯咖啡換你的故事
11 min readMar 4, 2019

被別人稱作是怪咖,我想這是我人生第一次。

沒有什麼不好,只是意外,從小的生長歷程都告訴我,跟別人不一樣不好,我們都應該跟別人都做一樣的事情,我們應該要合群。我記得合群的議題我之前跟陌生人聊過,也寫了一些關於合群不合群的關點,但最終都是發現自己沒辦法跳脫出團體的框架,做自己認為可以去做的事情,做那個不一樣的人。

一直以來我都是默默的在做自己事情的人,或許有時候都很想跟很多人說說我到底做了什麼連我自己都覺得很自豪的事情,但總是會害怕、會退縮,更甚者想想會覺得自己其實一點都不特別,憑什麼拿出來說嘴。因為我就是個nobody,所以也從來沒有想過會被說我是個怪咖。

說我是個怪咖?你才是個怪咖勒!就來約約,看誰比較怪。

這是玟賢的故事,一個努力實踐自己的目標,開心卻也有點大喇喇過生活的「怪咖」。

2019.01.04 第83位陌生人-原來我們都是怪咖

在2019年的開始,就和玟賢約了,和這個怪咖的認識都要從一則貼文說起,讓我們開始覺得「彼此都是怪咖」的源頭。

玟賢之前就讀文化財經系,現在就讀行銷所,他自己在文化大學開始了一個個人的計畫,叫做「作伙來呷飯」,每天中午拿著牌子站在文化大學著名的好漢坡上,把眼睛矇起來,等待有人跟他一起吃飯。

一切起源都是源自於一個演講,還不是自己去聽過的演講,他的弟弟分享了在一場演講中聽到的故事給他聽,講者的朋友大學沒有考上理想的校系,所以無心念書,但開始每天中午都找一位陌生人一起吃飯,四年來找遍了全校,還道別校找人吃飯,畢業之後的創業,也因為他曾經做過這件事情,培養了廣大的人脈,而給了他相當大的助力。

玟賢在大學畢業倒數第100天時想起來這個故事,沒有特別的目的或是想法,就只是單純覺得要畢業了,應該要嘗試個新的東西,而這是一件很有趣也很有意義的事情,況且聽起來好像不難,他就去做了。最終這個計畫的成果就是成功約到86個人一起吃飯,沒有一天是沒有人一起吃飯的。

就是這麼怪咖,讓這個計畫活下去,還讓他的計畫漸漸有名起來。一開始是藉由一些小遊戲去認識這些陌生人再去吃飯,後來他乾脆蒙著眼等待別人,所有的一切都沒有特別期待,卻得到了想也想不到的收穫。

他在Facebook上面po出這樣的故事之後,我的朋友在他的貼文下面標注了我,告訴我這個有趣的人也在做約陌生人的事情,記得當時他開了一個表單希望可以約最後一批人,而就在我回覆說「我們可以試著約吃飯聊聊!」之後,他就回了一句讓我難以忘懷的話,他說

「那她一定是個怪咖!」

誰怪咖?你才怪咖勒!

這是我看到這句話愣了一下之後不由自主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從小到大沒有被人這樣說過,一直認為自己是個很平凡很奉公守法的人,怎麼會是怪咖呢?在覺得這個人很奇怪、心情很微妙的同時,卻也不禁笑了出來,我想能說出這句話的人,我相信他也一定是個怪咖!

於是,這兩個怪咖就決定見面了。那天和他提起這件事的時候,他笑著說對於他而言這句話比較像是個讚美或是驚嘆,能變得跟別人不一樣,是很棒的一件事情!在聽完他的解釋之後好像也就能了解他為什麼會這樣說了。嗯,他真的是個怪咖。

“建立有效的連結”

我們見面的那天剛好是2019年年初,剛過了一個新的年,自然而然聊起來各自對於新年的新希望,除了都一起希望自己可以在新的一年多挑戰新的事物、多看點書之外,他還提到了一件事情叫做「建立有效的連結」。

在執行他的計畫「作伙來呷飯」時,他也沒有期望吃一頓飯會讓這些陌生人變成朋友,就算偶爾在Facebook和line上互相加了好友,也幾乎都沒有再聊過了,只記得當下吃飯的感受,他覺得這樣就好了,只是事後想起來就會覺得有些可惜,有遇過很契合的人,那時就會有相見恨晚的感覺,當然也有遇過頻率比較對不上的朋友,但是他珍惜每一次和這些新朋友相處,因為很有可能這輩子恐怕只見這次面了。

就是因為種種的遺憾,讓他決定在新的一年再多交些朋友,但是希望這些朋友不只是見一面、聊聊天,而是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交流,讓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不再是弱連結,而是成為有效、且長久的關係。

「這輩子恐怕只見這次面」這句話在我約過這麼多人之間,的確很少出現在我腦中,或許我下意識樂觀地認為,這世界上沒有絕對、也很少有永遠,能有緣份現在相遇,在之後我們也有機會遇到的。

一直到最近,「這輩子恐怕只見這次面」這句話卻時常出現在我腦中。近來一直跟身邊的朋友說自己要在兩週年的時候把這100個人聚在一起,想要辦個聚會,跟越多人說,就表示逼迫自己一定要做了,只是在回顧自己想過的文章、再次找尋這些人的時候,卻變得有些膽怯,這麼多人曾經答應過我的邀請,但是如果再邀請第二次,我們有機會再見面嗎?

「建立有效的連結」的確是人際關係中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如果可以將這些單純的「人際關係」,變成「有意義的連結」,也有機會可以得到更強大的優勢。

在一篇文章《Don’t Just Network — Build Your ‘Meaningful Network’ to Maximize Your Impact》中提到,要建立「有意義的連結」,我們不能夠將重點放在對方能夠為我們做些什麼,而是要思考我們能夠提供對方什麼。所以作者將他所有的連結分成 4 種類別:不熟悉、熟悉、親密、和有意義。

four types of networks: Unfamiliar, Familiar, Intimate, and Meaningful

我們發現作者將「有意義的連結」放在最裡面,代表是最難達到、也是需要花最久時間的。建立有效的連結重點不在於連結,而在於有效,除了很基礎的相識之外,還要能夠聊到彼此都有共鳴的話題,更甚者找到彼此相似之處。

其中作者提到可以建立有效連結的方式讓我十分有興趣,也覺得非常有趣,他提到建立有意義的連結最終、也是最快速的方式就是:知識分享、擴充連結、提供支持。(Share knowledge.Make connections.Offer support and friendship.)

經過與玟賢的談話之後,開始仔細思考自己在這90幾將近100段關係中,我到底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建立有效的連結,其實在與每個人的聊天中,除了最基本的經驗與知識分享之外,我認為做到最多的反而不是給予彼此幫助,而是在自己可以的能力中,給予「足夠的情感支持」。

之前也分享過很多次,可能正因為是陌生人,很多話題更敢說、也可以更大方的分享出自己的想法與遭遇到的困難。一兩個月前收到之前一位陌生人的訊息,短短的幾句話,只是告訴我說她最近遇到好多的困難,在這個時刻真的不知道該向誰表達時,她想到了我,正因為我們的關係既熟悉又不熟稔,她可以很放鬆的告訴我,她最近過得並不好。

還記得我們再次斷了聯絡的最後一句話,她說

「雖然這樣說好像有點對不起妳,但是跟比較陌生人的人說說,心裡的負擔感不會這麼重。」

我回傳了一個笑臉,我想我可以了解。有誰願意將自己脆弱的一面呈現給外界看?但我想大家更不願意將自己狼狽的一面,呈現給自己愛的、或是愛你的人看到。

希望自己可以持續建立這些連結

雖然還是會害怕是不是「這輩子恐怕只見這次面」,但仍希望在自己還可以做到的這個範圍內,將這些連結守住,等待有機會見面的那天,一定會感謝自己仍執著的維持著這份相識的心意。

“先看穿,再看破”

這是一個下午的聊天中我最有印象的一句話。看穿跟看破感覺就是層次上面的差別,首先要先洞悉一件事情的始末與發展,這個比較像是「看穿」,而「看破」在我感覺上比較像是不只是洞悉與理解,而是可以對於這件事情各面向的發展感到釋然。

其實有點忘記為甚麼會聊到這件事情上面了,我記得我們當初是從玟賢就讀的行銷所開始聊起,蠻好奇行銷所所教授的課程大概都是怎麼樣的,從行銷的理論談到實務、應用,再談到曾經待過的新創公司與做過的專案。

其實說到看穿與看破,其實第一個會想到的是觀察與心理學。之前讀過一本書《瞬間讀懂對方的心理暗號》,裡面說到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說過:「任何人都無法保守他內心的秘密。即使他的嘴巴保持沉默,但他的指尖卻喋喋不休,甚至他的每一個毛孔都會背叛他!」作者提到關於心理學中說到藉由觀察他人行徑、了解他人的想法。

想讀懂人心、看清對方弄什麼玄機、到底在想些甚麼當然並不容易,尤其是現在社會對於「防人之心不可無」的想法,大多數人都極力把自己真實的想法、動機和意圖隱藏在內心深處,絕對不輕易展示出來,避免別人將自己看透。所以我們才說千萬別被包裝過的外在與表現所迷惑,也別只用耳朵去聽對方說什麼,我們常說「說的比做的好聽」,應該要用眼睛仔細觀察,透視對方的內心世界,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辨別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洞悉隱藏在內心的秘密,看破對方言行真偽,無疑是現代人必備的生存技能。

但是在這裡我們討論的是做事情和看待自己的方式。

每個人都有自己做事情的步伐,都有自己的想法,但是在做完這件事情的過程中,卻有很多很多的不確定性,而這些不確定性也就成為了阻礙與絆腳石,因為我們害怕所有阻礙造成的結果,所以常常選擇逃避。

如果可以看穿自己的內心,在做事情時學會看破結果,把心力專注於過程,這樣會不會讓自己不要再那麼不安、不要再逃避呢?

要看穿別人的心很難,但是如果透過相處之後,其實大概也可以把對方的想法與做事模式摸出的大概,有時準確度可以達到八九成,但更難的是看穿自己的心理,把自己巴的一絲不掛,再去檢視自己的逃避與恐懼。

拿我自己來說,最近把自己的內心深刻的搬開、檢視,深刻的體會到現在最恐懼的事情就是「論文寫不完、畢不了業」,但同時也是「畢業後怎麼辦」這件事情。這種情緒很矛盾,一方面擔心畢業的問題,一方面又擔心畢業了怎麼辦,最近都用「我不知道,先畢業後再說」塘塞每個問我畢業之後要做甚麼的人。

「妳不是嘗試過很多東西嗎?就去做其中一個都可以啊!或是就先去老師那裏當研究助理吧!」幾乎每個人都這樣跟我說。

曾經嘗試過很多事情,好像很多都會一點的經驗是我所自豪的,但在研究所的這段旅程中卻漸漸成為了一種負擔。「把自己看事情的角度提高,不要永遠當一個只會做事的人,沒有用的」,一月中論文口試前教授一大早把我抓進研究室訓了一頓告訴我這句話,現在其實對於這段話算是半懂,另外一半不懂的是,我該怎麼做。

看起來、理應該、好像是知道自己要做甚麼了,把自己講的很有自信,彷彿是大家對我的印象,但如果將自己看破的話,會發現其實裡面是顫抖的、是害怕的。有人說沉默寡言是怕被人看穿,但另一方面,滔滔不絕地說話也是害怕被人看穿,最近在學習的新課題,就是如何更坦蕩的去面對自己,面對自己所有的不好、不完美,並且「不急著去改變」。

先看穿再看破,其實是對於自己很大的壓力,每一次把內心赤裸的攤在陽光下供自己好好的反省,都讓心中那股「因為不夠好所以不可以停下來、要改變的念頭更強烈」,2019年新的一年對自己的期許,反而是在前進的同時,也要停下來給自己「不改變」的時間。

急於改變也讓我急於表現,看著同學以在職場工作兩年,很多認識的朋友們都拿著好成績和入學成績單出國念書區,而我還在下雨的台北市,窩在研究室或是咖啡廳中打著文章、寫著論文,就算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伐、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時區中,但是每當看穿自己的那陣子,總會急著想要改變現況、急著想要往前衝。

我想看破對於我來說,就是看破這種急於改變的困境,把自己的速度慢下來,偶爾想想,短時間內「不改變」也是可以的,把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做好,把身上的認識減到自己可以負擔的程度、好好地把每一件事情做完,才是新的一年應該被改變的!

回想起年初到現在已經過了兩個月了,先看看這兩個月的自己到底做了甚麼事情,再來好好思考接下來的幾個月應該麼做。努力畢業就不用說了,該怎麼樣找到下一步應該要努力的目標,「生活就像摸著石頭過河」,應該要先找到,畢業之後的下個石頭在哪裡。

這幾天在玟賢的Instagram上面看到他分享了這一個月他看的所有的書,讓我想起其實這兩個月來我也看了好幾本很棒的書,持續的讓自己保有閱讀的習慣,並且是不同種類、領域的書籍。突然很感謝這樣見陌生人的計畫,讓我和陌生人在冥冥之中鼓勵了彼此,也建立一種看不見的連結,能在默默關注彼此生活的同時,看清自己應該要在努力的地方,彼此成長。

謝謝玟賢一句「那她一定是個怪咖!」這句話,促成這樣一段緣分,讓我們有機會在一個傍晚的時間聊到咖啡在晚餐時刻關門了,雖然到現在想起這句話還是有些哭笑不得,但我想我了解他說這句背後的意義,正因為我們做著有趣又不一樣的事情,所以要以這件事情為榮,要以「因為跟別人不一樣,所以我是怪咖」為榮。

雖然說自己怪咖還是有些矛盾,但我想我比之前更可以接受這樣的形容詞,畢竟這是一個怪咖說的,那他一定更知道怎麼做一個怪咖,所以如果說我是怪咖,那就是怪咖吧!

如果你願意,下次讓我請你喝杯咖啡,分享彼此的故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