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位陌生人故事-執著,會讓你走在不後悔的路上

Cynthia Lee
用一杯咖啡換你的故事
9 min readApr 23, 2019

為了走在自己堅持想要的路上,你會願意付出多久的時間?為了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你會願意花多少時間在完成這件事情上?

曾經這些問題很困擾我,我會覺得我是一個注意力與堅持力很差的人,很多事情好像都做不久,直到兩年前的這個計畫,好像打破的不只是我原先的舒適圈,更多的是顛覆一些習慣、也翻轉對自己的看法:原來我也可以做到。

那天遇到宛倫時也看到了很不一樣的堅持,那樣的堅持是可以從台灣堅持到日本,並且仍持續走在自己想走的路上,或是這是一種執著與固執,但正因為是堅持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笑著也要走完這條路。

這是宛倫的故事,一位剛在日本大阪完成產品設計課程的設計師,也是一位執著的走在自己想要且不會後悔的路上的女孩。

2019.03.15 第93位陌生人故事-執著,會讓你走在不後悔的路上

「嘿,今天日本天氣怎麼樣?台灣這幾天好熱喔!」

記得這是在我和宛倫見面後幾天最常問的問題,就是問兩地的天氣怎麼樣,在我們見面之後的再下個星期宛倫就回到日本了,我們見面的時間剛好是她在日本的學校剛畢業的時候,剛好有時間回來台灣度個假,也這麼剛好我們也就約上了。

宛倫剛結束在大阪專門學校三年的產品設計課程,本來對於專門學校是甚麼樣的學制不太清楚,後來在她的解釋之後,發現專門學校就是在這三年內透過大量的實作與實習方式培養紮實的基礎實力,以及完整的產學合作機制,與企業密切合作,讓學生學到對應業界需求的技能。

產品(商品)設計涵蓋的範圍很廣,有車體設計、普通商品設計、日常雜貨設計以及家具設計等等,從學習各種畫材的使用方法到建模、做出prototype,最終產出自己的商品。在所有的設計中宛倫最喜歡的就是家具設計,她覺得可以做出完整而且具有兼顧功能性與美觀性的家具是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情!

而且她也分享說其實默默關注我的粉專很久了,因為之前也有參加過其他仁舉辦的類似活動,但後來只見過一次面也就沒有聯絡了,之後其實感到很可惜,這次會想再試試看是想看看她自己在這兩次的聊天中能不能聊出不同的話題或是看出這種「約陌生人聊天」的事情是不是會有不一樣的發展。

“綽號,不只是個名稱,而是一種認同與歸屬感”

第一次看到宛倫的Facebook名字時還稍微疑惑了一下,因為她的Facebook名字是「歐鍊」,第一眼就覺得這樣的名字很特別,後來在我問起她的名字時她就哈哈大笑說其實這是她的綽號,「歐鍊」其實就是「黑輪」的台語,是從小時候朋友給她的綽號,也就一直沿用到現在了。講了綽號的由來或是為甚麼是這個綽號的話題大概才說了五分鐘吧!卻是我自己很有感覺的一個話題,回去也思考了很多。

我們會說綽號是除了正式姓名以外的另一個名字,不管是好笑的、親切的、有趣的,抑或是有些嘲弄的,自己取的或是別人取的,但綽號就是個會讓人印象深刻的別稱。很多人好像都很不喜歡小時候被取過的綽號,有時候會覺得很難聽或是很丟臉,但我認為隨著年紀不同、綽號不同,在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自己的成長與改變,也是人生中每個值得珍藏的時刻。

宛倫的綽號就是從她的名字來的,小時候朋友看到她的名字就想叫她「黑輪」,她笑著說結果叫著叫著自己也習慣了,反而對自己的本名感到生疏了,才會在註冊社群軟體時想說要來註冊自己的綽號,知道的朋友也還是會知道她是誰!

其實對於有綽號這件事情,我是很羨慕的。一直以來我都不知道自己該叫甚麼,大家也都叫我晨忻而已。

記得小學時後參加了一次荒野保護協會的露營活動,那時的隊輔姊姊問我說要叫我甚麼,我就直愣愣的看著她,還記得當下她馬上笑了出來,她說那就我「小熊」好了。這個小綽號大概只用了兩天吧!卻是我得到的第一個綽號。

再來就是大學之後了,因為社團帶營隊的需求,也就臨時從《犬夜叉》這個動畫中選出「桔梗」這個名字,漸漸的這個名字也在社團跟了我四年,很多時候學弟妹會認識我也是因為這個名字,漸漸的在路上聽到別人這樣叫也不會奇怪了。

綽號對我而言是甚麼樣的存在?為甚麼會羨慕?我會覺得綽號不只是一個名字,我看重的是這個名稱背後的認同感與歸屬感,小時候看著同學被叫各種綽號、各種名字,就算有些人被叫的很心不甘情不願,但我會覺得那是一種被一個「團體」「接納」的感覺,小時候「找尋歸屬感」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

剛進去小學時我最常做的一件事情其實是窩在老師的辦公桌旁邊看書,一言不發也不想跟其他人說話,一直到有同學開始主動跟我講話,才把我拉出那種每天沉浸在書本的狀態,才開始進入的「團體」之中。可能是個性的原因吧!團體的歸屬感其實在某種程度上給了我很多安全感,之前會覺得羨慕別人被叫了甚麼綽號是因為感覺那個人是被這個團體完全接納的,就像是看到一個團體一起約著去做甚麼事情的時候,那樣的歸屬與安全。

現在想起來當時的想法好傻好天真,卻也仔細的去檢視自己蛻變的過程,是如何把自己從追求團體歸屬感的泥淖與漩渦中拉出來,我想應該歸功於緊密的社團生活與脫離社團之後與團體脫節的生活吧!現在總會跟朋友笑著說,大學前兩年在社團時總會很在意今天會不會有人來找我吃飯,或是我今天找誰吃飯,他們會不會答應,「找人吃飯」成了一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在大學後兩年,當與社團過於緊密而與學系上的人稍些生疏,可能沒有人可以約吃飯時,漸漸的開始會自己一個人在小吃街遊蕩,頭先會很痛恨自己要想應該要吃甚麼,回想起來好笑的是因為自己不太挑食,所以「吃甚麼都可以」,比起自己決定要吃甚麼,我竟然比較習慣看看別人要吃甚麼到了這個需要自己決定的時刻,不知為何心中竟感覺到很不自在。

這種不自在是需要時間去適應的,一直到現在我反而很享受自己吃飯的時刻,很多時候可以看著飯粒思考、可以數數配菜、數數飯粒,竟然成了吃飯時間其中一個樂趣。

之前對我來說綽號不只是個名稱,而是一種認同與歸屬感,直到現在我還是這麼認為,但更進一步的,我發現這樣的認同感與歸屬的安全感是可以透過不同的相處模式而達到的,綽號就是個比較簡單的方式而已吧,有時候還是覺得被叫本名舒坦一些!

“執著,會讓你走在不後悔的路上”

聊到為何會選在日本就讀專門學校的產品設計課程,宛倫回想說其實很早之前就很想要念設計相關科系了,但一直找不到一個很好的機會,不管是成績、環境或是各種原因,都覺得不是時候,直到在台灣的學業畢業之後看到了日本這樣的機會與3年紮職的課程設計,讓她覺得自己等到了機會,就應該好好把握去實現曾經夢想過很久的設計之路。

我驚訝於對於「想要學設計」這件事情她的堅持與執著,在她的分享中其實情緒都很平靜,彷彿有點可以走上設計這條路是她已經想很久且一定會走上的路,提到「執著」這件事情,我可以感受的到從她漾出的笑容中,是滿足也是滿意的。對於她從了解到自己內心的渴望與想法到真的執行去學設計這段路程到底走了多久其實我沒有細問,但是不管時間多久,那一定都是一段經過質疑與拔河的過程。

最近也常常在問自己到底應該要執著在甚麼事情上,走了一圈很多自己不適合的東西,因為研究所必須要完成課業的時間壓力,總覺得自己好像又被綁在原點了。上個星期日在許多人的幫助下,我完成了一場不是單純分享自己的經歷,而是分享專業知識與內容的演講,那天來了接近50個人,但站在台上的那一個多小時,是我這陣子最享受的時光。我從來不知道自己私底下研究或是堅持、看看好玩的小知識,可以在這個時候集結成大的知識與觀察內容,最終分享給大家,我也不知道因為一個電腦桌布隨口分享出來的小觀察,可以被其他人看出之中更多的知識背景,我也不知道我是可以這樣被肯定的,可以在這種小地方上面得到很多支持與鼓勵。

還記得當時當我很驚訝於她可以一直堅持學設計的想法與初衷時,她笑著對我說:

「執著達成這件事情,只是覺得自己不做會後悔的。」

把每天都當作最後一天活,勇敢的面對人必有一死這件事情,是Steve Jobs在史丹佛的畢業演講中講到的內容,正因為每天都當最後一天在活,所以要做甚麼事情就快做吧!想做的事情就應該去嘗試,很多時候是要看時機的,時間不對,甚麼都不對勁,也會因此而失去優勢的。

「學會執著」這件事情的確對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改變:執著走出醫學大學去接觸外面的世界、執著於試著參加創業比賽、執著於在企業實習、執著於參加每一場我有興趣的演講、執著於開始這個陌生人計畫,也更執著且努力地想要把這個計畫做到最好。永遠忘不了4/14那天在約完最後一位陌生人之後,都覺得這一切好像是夢一樣,曾經很難達到、不可能且看不見未來效益在哪裡的計畫,就是在執著與傻勁之下一點一滴生出來的。

至今還沒有人說過我好傻好天真,但最近在新聞上看到這個詞彙,卻覺得讓人不僅莞爾一笑,且蠻喜歡這樣的形容詞的。傻,就是因為相信自己做的事情有價值,那份執拗與不放棄就是一股好傻的傻勁;天真,其實就是堅守自己的初衷,保有最一開始做這件事情的悸動與緊張感,也就是很單純的記得每個遇見陌生人的瞬間與我在他們身上得到的感動與啟發。

「嘿,今天日本天氣怎麼樣?台灣這幾天好熱喔!」

不知道宛倫在日本的工作找到沒,在台灣休息一個星期之後,她又回到大阪投履歷、找工作了,或許這個過程還是另外一個辛苦旅程的開始,但是因為是執著了很久才正走在自己想要走的路上,忙一忙、累一累,讓自己加加油,好像又可以再次努力下去了!

很謝謝宛倫主動找到我,在三月的下午聊聊我們的執著與心之所向,神奇的是每次和這些陌生人聊完之後,又會覺得自己得到很多很多的能量,又可以持續往下走很久很久。宛倫的執著讓我佩服,希望我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執著,並且堅持走在自己的路上。

至少「約陌生人喝咖啡的計畫」已經是我第一個勇敢去爭取、去達成,再苦再累也要做完的計畫,也是我驕傲的第一個執著。

如果你願意,下次讓我請你喝杯咖啡,分享彼此的故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