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位陌生人故事-每個大人心中都有一個需要被陪伴、被理解的孩子

Cynthia Lee
用一杯咖啡換你的故事
9 min readMay 2, 2019

當時間來到三月底四月時,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時間過得太快,以前習慣做的事情、習慣一個星期約一位陌生人的壓力突然間走到了一個中繼站,突然心情變得有些膽怯,存了好幾個想要約的人,卻總是在看看這些人的資料後遲遲沒有行動。越接近目標,心裡就越抗拒,也搞不太懂自己的心理,但總覺得再不行動下去,只會越拖越晚而已。

還好很幸運的在一天晚上參加了設計思考的讀書會,和大家介紹了我的計畫、在社團中發文,感謝大家的興趣及共襄盛舉,讓這個計畫可以圓滿地完成!這也是讓惠如看見我的契機,我們很快就約了見面,在咖啡廳裏面聊了一個下午,從她的故事中我看到了很細膩的故事與豐沛的情感。

這是惠如的故事,一位喜歡孩子、致力於改善老師、家長及孩子三方關係的女孩,一位堅持自己的理想、並努力實踐的女孩。

2019.03.21 第94位陌生人故事-每個大人心中都有一個需要被陪伴、被理解的孩子

惠如是個新細且敏感的女孩,還記得在聊天的過程中,有好幾處她講到情緒波動有蠻大的起伏,談到她自己的理想、談到喜歡幼教、喜歡孩子的部分,談到她在孩子身上看到的純真,更談到她在家長、孩子與老師三方身上看到的需求與需要。可能就因為她對於這種情緒波動的反應特別敏感吧!她發現自己很容易可以去感受到小孩的感覺,更多的是可以陪伴他們,從他們的角度看世界。

就是因為太堅持且太想要做自己理想中的工作,念了幼教、幼保體系之後,毅然決然把從唸到一半的研究所休學,不像一般幼教老師一樣走進幼兒園,她的開始是在一處親子場館,更擔任人本教育的志工,希望可以更接近大人與小孩互相溝通的場域。

“看見他們的隱性需求”

惠如先前參加過台大所舉辦的迴響計畫,希望可透過這個計畫把自己的想法化為可能性、化為更多的行動與動力,並督促自己想著有甚麼方法可以達到自己的理想與目的。

「每個人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就連孩子也是,很多事情都會在教室中發生,但卻很難讓老師理解孩子的行為與孩子做這件事情的原因,要如何讓這些在職場中,站在第一線面對孩子的的教師有辦法看到他們的隱性需求是我的訴求與正在努力想要改變的事情。」

甚至是在回想計畫因學業忙碌而停止的遺憾和心中的喜火苗並未熄滅,惠如毅然決然在研究所辦了休學,決定全心投入自己想做的事情。會有如此堅定的想法與體悟,完全源自於她的職場經驗看見現象,看見孩子、家長及幼教老師遇見衝突時三方的情緒展現,更甚者是孩子的眼淚,以及父母、老師的嘆氣與無奈,正因為故事太過深刻,讓她決心全然投入並解決她所看到的現象。

其中一則故事是她在當人本基金會的志工時,兩位小男孩的衝突所造成的影響。我們姑且稱這兩個孩子為小男孩A和小男孩B吧!A是一位患有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平常會聽老師說話也會回答問題,唯一一點讓人頭疼的地方是他會在在桌子上走來走去,而小男孩B則是一位父親管教甚嚴的孩子,爸爸在家裡是權威的存在,當B和到A在桌上走來走去時,便會大聲斥責他的行為,像是跟他說:「我爸爸說不可以這樣!」「不可以在桌上走來走去,你快下來」等等的,可以明顯地感覺到說出的這些話是家長告訴他的一些觀念,這樣可以而這樣是不行的。但有趣的是這個小男孩B在某種程度上又會喜歡去學A的行為,他也會跟著A站在桌子上,卻又同時想要斥責他這是不可以的行為,可以看出對於A這樣的行為他其實是羨慕的,但是來自家裡的教誨與認知上是不可以這樣做的。

五天的活動因為這件事情在第三天就起了很大的衝突爆發了!兩個孩子吵了起來且開始動手,最讓惠如心驚的是當她試圖阻止小男孩A繼續攻擊其他人而將他抱在懷裡時,孩子開始大吼大叫,且大哭大喊著「我不相信你們了」。讓大家心驚的是到底是甚麼樣的背後故事,讓一個孩子說出「相信」這個詞語呢?

經過了解之後才發現原來因為小男孩A的亞斯伯格症,讓他在學校被霸凌了,而且還是老師帶著同學一起排擠他,才會在這時候覺得這些老師沒有幫他說話,就像是學校老師一樣,而說出「不相信」這個詞,而這樣的故事其實就是孩子背後的隱性需求,這樣的經驗對於孩子來說不只是二度傷害,對於父母與站在第一線的老師來說也是一件需要面對的困難課題。

不管是小孩、家長或是老師,三方之間的溝通是非常重要的,而惠如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決定從「老師的角度」切入,從教育場合(學校等)要銜接職場的新科教師或是幼兒、幼教師為主要對象。我們常常在想,會有這樣的衝突發生到底是問題出在哪裡?尤其最近新聞中出現很多霸凌或是因為立場不同而互相不理解,造成孩子、家長與老師三方的傷害的事件發生,是因為老師實務經驗不足嗎?還是因為太害怕出事情了,讓這些教師做事情都很保守,甚至是不敢得罪家長?可能因為我自己不是老師,其實我也不知道遇到這樣的事情該如何處理。

回顧求學生涯中遇到的所有狀況與所有的老師,的確在「不理解」這方面很多時候老師是沒有辦法處理的,在自身的經驗中,這些事情都是要靠著自己的力量與時間慢慢走出來的,不管是霸凌也好、被誤解而懲罰也好,很多時候的確會埋怨老師的力量不足,如果當初可以處理就好了。討論來討論去,「怎麼成為一個老師」這件事情好像變得有些困難,難的不是書本上的那些知識,我想也不是累積經驗,而是如何在這些經驗中,了解如何看到學生背後的隱性需求。

前陣子的網路上看到了一個教育學程的招生影片,看完之後對於學程的內容感到非常驚豔,這是一個為期三年的丹麥DNS教育學程( DNS International Teacher Training College),這個學程最大的重點是不把學生關在教室裡面學習如何教育孩子,而是告訴他們

「想當另一種老師,先去旅行個一年吧!」

這三年分別有不同的任務,不管大或小的挑戰,都圍繞在一個重點上:動手做、用腦袋思考,不要只會坐在教室裡面。

第一年:全球田野調查 (去非洲旅行一年)
一群來自全世界不同國家的未來老師們,自己組裝了一台廢棄的公車,把巴士變成了一個家跟教室,然後開著這台巴士,一路穿越整個非洲,用自己的雙眼跟雙手去體驗真實的世界。

第二年:歐洲田野調查 (在歐洲存活一年)
結束了第一年的非洲旅行,這群未來老師們接下來的任務是想辦法面對歐洲的現實,他們需要一起找一個城市,找一間房子一起住,一起整修、一起生活,然後各自尋找適合的工作,而在當地生活的這一整年,必須跟在地人產生連結,然後試著為當地做出改變,不管大事或是小事,只要能融入並且做出改變就可以了。

第三年:學校實習
經過了前面兩年的學習,他們終於在最後一年得以進入校園,當然絕對不是坐在教室中上課,而是散步到各種不同的學校,不同的領域,然後透過在教學現場的磨練,讓他們能夠成為各自心目中那個「不一樣的老師」

這樣的培訓方式會教出什麼樣的老師?老實說我們也都沒遇過,其實沒有人知道,但是光是看到用這種方式培訓老師,感覺真的會培養出一些非常驚人且經驗豐富的老師!

“你怎麼選了一條很難的路走?”

又想到那天惠如說起這些教育現況時憂心忡忡且十分關心的眼神,這真的是她最在意的事情,或許我不是個對於教育議題最有興趣的人,但是我知道教育對於孩子、對於成長來說占了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是沒有辦法被取代的。孩子、家長及老師三方背後一定都會有一些看不見的需求,如何讓這些需求被「看見」,則是她希望可以努力的課題。

「你怎麼選了一條很難的路走?」這是在她研究所休學前教授對她說的話,沒有責備或是不諒解,只是祝福與憂心。說這條路很難是因為這個領域很難去做更多的突破吧!我一直認為「需求」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心理上、生活上所想要、渴望的東西都可以是一種需求,而又如何去看到、聽見別人的訴求與需要又是更上一層的難度。

想起那天她的那句話: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陪伴,而每個大人心中也都會有個孩子需要被陪伴、被理解。」

一聽到這句話其實心中很有感觸,我們都說其實大人心中住了一個小孩,也同樣渴望被關注、被理解,但是他們心中的小孩是不善於表達,很多時候是不被看見的。「 每個大人心裡都住著一個孩子;而每個小孩心裡,都有個未來的成人靜靜等候。」是愛爾蘭作家 約翰.康納利(John Connolly)在《失物之書》中的獻詞,大家都稱這本書為「大人的童話」,比起真正的童話故事,《失物之書》的故事帶了點驚悚的意味,但之中又很深刻的描寫出一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經歷的掙扎與不適。

記得她分享到當初教授跟她說了「這條路會很難走」的話時,並不是沒有猶豫過的,曾經也掙扎過,但想起自己經歷過的故事,就會不由自主地想要堅持下去。在說這些話時都覺得惠如的情緒變得有點激動、語氣也有點哽咽,完全可以從她的表現出看到她對於做這件事情的渴望與必要性。看過這麼多陌生人、聽過這麼多人的故事,每次會講到情緒激動、哽咽地其實為數不少,很多時候我也會聽到讓我感觸很深的故事,每次遇到這個時候都覺得有這樣的交流與相處之的很難能可貴也很神奇,謝謝讓我在這個時候可以預見這些人、遇見這些故事,讓我看見他們的堅持,也謝謝他們的堅持,讓這個社會、這個世界因此而變得更好。

分別之前抱了抱惠如,不知道從何時開始,我習慣在結束之後可以給這些見第一次面的陌生人一個擁抱或是鼓勵,而在這些擁抱與鼓勵中,我自己也得到了很多力量,這種交流是很雙向的,得到的力量與思考也是加倍的。我相信惠如的心細與敏感是她最大的優勢與武器,可以把她想要做的事情做到最好,我相信她會這樣要求自己的,我也相信她一定可以做到。很謝謝惠如分享這些她在孩子身上看到的事情與身為一位幼教相關人員的體悟與想法,也算是聽到第一線教育人員的為難與心情,謝謝惠如的故事,謝謝她在故事中都是這麼的善解人意,讓我在聽故事的同時,心裡也暖暖的。

路難走,但在之中得到的成就感可能是平常的好幾倍,有時候比別人笨一點、慢一點不是壞事,那只是代表著另外一種堅持,願意為自己相信的事情而努力,是很笨但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吧!

如果你願意,下次讓我請你喝杯咖啡,分享彼此的故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