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位陌生人故事-「釋懷與放手」是兩年來我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

Cynthia Lee
用一杯咖啡換你的故事
10 min readMay 8, 2019

進入五月初,不知不覺的計畫也進到最尾聲,剩下的六篇文章希望自己可以再督促自己一點,可以在時間內準時完成。其實最近還是有持續收到對這個計畫很有興趣的陌生人,真的很可惜盡些日子來極度忙碌的狀況,讓我沒有辦法答應這些人的邀約,最近身旁的朋友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問我說計劃結束沒、有沒有要辦分享會,或是問我說「這個計劃的後續呢?」

還記得見到多數的陌生人都會喜歡問說未來打算怎麼做,之前都會笑著說一個星期一杯咖啡負擔不是很重,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會繼續做下去,直到最後20人左右吧!開始不太敢這樣說了,因為慢慢地思考未來的發展,我會想更多,覺得該怎麼樣做才可以帶給自己、帶給別人更多的想法與啟發。

這次遇到年輕的瑞翎,讓我更加審慎的檢視我的這段兩年的歷程與未來可能的發展,這個計劃的延伸在哪裡、或是真的是到該放手結束的時候了,目前還未有個定論,但是透過和瑞翊的討論,卻真真實實的回顧了一次這兩年間我學到最珍貴也最重要的一件事情:「釋懷與放手」

這是瑞翎的故事,一位勇於改變自己、接受挑戰的女孩,透過她的故事,我彷彿進入了時光隧道,回到當初那個汲汲營營、毫無頭緒往前衝的自己。

2019.03.25 第95位陌生人故事-「釋懷與放手」是兩年來我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

這次也是透過設計思考社團的發文認識瑞翎。她目前就讀政大歐語系德文組,每次遇見德文系的朋友時總忍不住苦笑,想起我那學的二二六六的德文程度,據說考過A1但是其實好像都忘光的糗經歷,至今仍覺得可惜,好像在學習語言方面除了母語中文與必備的英文能力之外,不管是德文、韓文等好像都沒有學的很紮實,這倒是自己有點惋惜的地方。

瑞翎是個開朗的女孩,發現她很勇於嘗試新的東西與挑戰,不管是參加學校的學伴計劃或是台大舉辦的迴響計劃,每個常識都讓她更認真的檢視自己的成長與心態。

透過學伴計劃她教到了來自不同國家的好朋友,有韓國朋友也有波蘭朋友,她說她在這些交流中發現學到最多的並非英語能力的提升,而是觀點的不同與想法上的交流,那是最直接的思想碰撞。記得兩年前的澳洲之旅與去年的德國之旅也是一樣,每一次申請國際會議的機會都讓我遇到更多值得學習的同儕,目前也正在等待一個國際會議的機會放榜,希望在今年順利研究所畢業之後可以再去嘗試一下!

瑞翎在迴響計劃中關心的主題是台灣的傳統市場轉型與改變,跟著媽媽和阿嬤去過傳統市場很多次,但對於目前台灣傳統市場的發展與轉型卻真的不是很清楚,想起最近跑去北藝大上李明璁老師的課時他提到和公視合作有關介紹菜市場的實境劇會在這個暑假上映,倒是讓我十分有興趣!

“如何去處理自己的忙碌與力不從心?”

談到上學期她和另外一個同學兩個人參加迴響計畫的同時又要兼顧課業與下學校各種活動時卡到很多時間、分身乏數的時後,她笑得有些苦澀。迴響計畫就像是個小型的提案與實踐的計畫,一個從零到有的專案需要具備的項目說也說不清,很多事情是真的要做了才發現其實限制很多、更有很多達不太到的事情,這時候事情一天,其實總和各種狀況都會覺得很無力。

她知道自己正在做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且自己也很有興趣的事情,但過多的會議、討論與代辦事項會很容易的消磨掉很多一開始的熱情,心情會變得很浮躁,也很容易讓不好的情緒主宰一切。

「每次質疑或是埋怨為甚麼要讓自己那麼忙時,我都會覺得這不是我參加這個活動的初衷啊!」

看著瑞翎說著她上學期遇到的時間分配問題與煩惱,又像是再次看見之前的自己,那個把自己搞得滿滿的卻沒有什麼成果、沒有任何結果,許多收穫都是囫圇吞棗、未經思考的自己。最讓我佩服的是在這麼忙碌、蠟燭多頭燒的時候,瑞翎還可以清楚的劃分出自己到底是為什麼沒有時間,以及清楚的了解自己不應該再那麼忙碌了,連著也把自己想要在這學期參加ATCC商業比賽的念頭一起制止了,希望可以留更多時間給自己。

讓我很驚豔的就是這樣的自制力,訓練自己不要把時間都塞曼,留點時間給自己,我花了一年半將近兩年的時間去學習、去適應,才讓自己學會「完全放手」,並且釋懷自己不是超人,沒有辦法什麼事情都做到,而瑞翎只經歷過一個學期的忙碌就可以理解這種「窮忙」會為生活帶來多大的影響與傷害!她笑著說可能自己也沒有遇過「太過忙碌」的狀況,反而可以看清因為忙而失去本質與初衷這點。

再次回首那段默默埋頭一直撞、一直投履歷和企劃、一直去面試的日子,其實有點不太真實。說個笑話,當初很常一次投了三四個以上的實習機會,總會想著說如果上了兩個之後可以怎麼去安排自己的時間,或許交叉著去不同的實習公司或是企劃等等的,好笑的就在想當然這種煩惱都不存在,因為不管投什麼都是會被刷掉的,怎麼會有一次上兩個的困擾呢!可能當時自己根本還沒有看清自己想要做這件事情的目的與真正去了解自己的本質,只是想要在履歷上添上看似好像很厲害的一筆經歷,卻沒有再次仔細的思考,履歷上的每一筆經歷都是代表著一個顯著的成長與付出,不是說加一條文字這麼簡單而已。躁進的結果是常落空,所以我才會羨慕並且驚豔於瑞翎對於這件事情透撤的想法,也順便帶著我回顧這段心情的變化。

「釋懷與放手」是那像陀螺轉不停的日子後花了很多時間去細細品味的五個字,中文字博大精深,簡短的幾個字道盡許多的曲折,卻無法掩蓋曾經的掙扎與自我懷疑,想起前陣子一個厲害的學長跟我聊到這樣找實習、找計畫去做,面試、爭名額的過程,他很粗略卻是很精確地把這樣的行為歸類為填鴨式與壓榨的工作與生活環境,這樣的壓制不只是來自於找實習這件事情,也來自於自己的心態:大家都是逼著自己拿出些什麼技能或是厲害的頭銜,代表我有在努力做事情,就像是把牛肉擺在盤子上而不是檢視這些肉的肉質是一樣的道理。

人什麼時候開始學會要釋懷與放手?或許是從小和手足吵架、搶玩具的時候,又或是看到喜歡的玩具無法買回家的痛苦吧!只是長大後需要放手與釋懷的東西越來越大、也愈來越複雜,像是不斷隨著年齡成長而更迭的夢想就是個例子,曾經的對於未來的想像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像泡泡一樣消失在我們的記憶中,也可能是一段註定沒有結果的情感、也是鬧翻的朋友,每次都是看著遠去的背影告訴自己要放手、要堅強,就算不理解為什麼對方會背著離開,也要學會在時間的洗禮下,放過那個堅持過卻受傷的自己,最後甚至是那個曾經對於很多事情或是對於未來有所憧憬的理想中的自己,要接受現實的種種與限制,回到最實際的道路上,再次努力。

“最近在思考的一件事情”

這次心血來潮問了瑞翎一個小問題:「想要請問一下妳最近一次在思考的事情是什麼?什麼小事都可以!」

還記得她的臉顯得有些驚訝,特別是我還強調不管想大事小事都可以!(像每天最困擾我的,花有些時間思考的大概都會是午餐、晚餐要吃什麼吧)瑞翊想了一陣子之後分享到說她從政大坐車到台大公館附近的路途中想著的是:如何和別人聊天、開話題?

「聊天」這回事我被很多人問了很多次,大家可能覺得我跟這麼多陌生人聊過天,應該會知道要怎麼開話題或是和其他人繼續聊下去。聊了將近100人,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故事與人格特質,有些人喜歡先聽完我的故事再給建議,也有人花比較多時間把自己的故事講得很完整,而且也希望從我傾聽者的角度可以給一些建議,很難說是單靠什麼樣的方式去進行,只是我大多會把握幾個重點:「建立聯結」、「共鳴感」「思考我可以給對方什麼」,這三個其實也算有些順序性,通常會先找尋和對方之間的連結,再來從這些有連結的事情找尋有共鳴的感受,最後則是近一步思考「我可以給對方什麼」。

建立連結

連結可以是很強的連結或是弱連結也可以,或許是團體的連結或是個人情誼上的連結,最主要的是先找出可以聊的共同話題,有時候可以直接從對話中找到彼此的共同興趣,其實這樣的連結就很強烈,因為是彼此都很喜歡或是很有研究的東西。

另外一個則是弱連結,弱連結通常是指二、三度連結(透過他人認識)或較少聯絡的朋友,像是久未聯繫的同學、朋友的朋友、遠房親戚、某場聚會的與會者。而這樣的弱連結會出現在我們的對話中可能是我們有共同認識的朋友,或是曾經有朋友參加過一樣的計畫而我們也就會很自然而然療器相關計畫的施行與話題,妙的是這些弱連結在某種程度上會比起我們聊彼此的興趣愛好可以聊得更深入、更廣,也印象更深刻,這倒是始料未及的。

共鳴感

興趣廣泛及過往一直撞牆、嘗試的經驗幫了我很多的忙,或許捉到的事情很廣但不深,但在最粗淺的表面都可以提得到,更甚者可以針對我不懂的地方再次去詢問,意外地會聽到更多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很多時候彼此有共鳴感的都是小事情,有時候就是一種感受或是曾經面對相似狀況時的心情或處理方式,有共鳴感之後的交流真的會順很多,不知不覺也會彼此分享出更多的「共鳴感」,不只是當下可以聊很久,更是未來保持聯絡的話題之一。

思考我可以給對方什麼

一開始見到新的陌生人時,我都會想著對方有什麼樣的經歷,我可以從對方的話語中問出這些經歷中我想要聽到的事情,但漸漸的我發現雙方要聊得愉快,我要想得並不是我想要從對方那裡聽到什麼,而是要思考「我可以給對方什麼」,或許只是個小小的建議,或是不自覺地說出一句話,通常當對方也很有收穫的時候,反過來我也會得到很多很多的經驗分享與體悟,這是一種互相與互利的心理,反而在思考我可以帶給對方什麼之後,聊天也比腳不會有太多的壓力,或是可能會弄巧成拙,讓別人覺得太躁進、太有目的性。

很開心在進行這個計畫時大家給我的回饋都是覺得跟我聊天很開心、很放鬆,就像是朋友一樣,沒有特別的壓力或是感受到我想要挖什麼訊息的企圖心,而彼此間的經驗分享就是最好的橋樑,不只是找到連結與共鳴感,更感謝彼此在這段談話中的貢獻與給予彼此最真誠的祝福。

我自己很喜歡這樣開放性的問答,理解別人的思考點真的蠻有趣的!或許在和最後幾位陌生人的談話中可以聊到這個話題,知道大家為什麼會思考這個問題或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也是一個刺激自己思考的新方式,值得一試。

其實想著想著這篇的主題到底要下什麼樣的題目時,真的會掉入很深很深的回憶漩渦中,和瑞翎的談話一直在腦中打轉,真的又再次回顧自己那段忙到天昏地暗的日子,會覺得萬幸我度過了,而我現在在這裡做著我喜歡的事情,繼續寫著論文、寫著文章,跟著自己最喜歡的團隊做專案,但是卻不再是沒有目標的忙碌,我可以清楚地看見接下來一兩週,兩個月、三個月,一直到暑假的生活,我知道自己短期的目標在哪裡,縱使我還不是很清楚的了解自己真正想要在未來做什麼,但是可以有這麼明確的短期目標與清楚的想法,比起以前渾渾噩噩、不知道我為什麼要申請實習與各種計劃的感覺差太多了。

很謝謝瑞翎願意這樣和我聊聊天,分享了彼此最喜歡的書、最喜歡的電影,感覺得出來她是一位對自己有很大的期待、有所規劃,也正在努力摸索的女孩,最神奇的是比起當時我面對未知的慌亂,我反而可以從她身上感覺到一股沉靜,不是說對於未來很有信心、不擔心不著急,而是她願意付出時間與心力,相信一切不可以躁進,一步步慢慢來,或許再等一下就好了。感覺得出來不管面對什麼樣事情,她都會很認真、很專注地去處理,想起談話中從頭到尾瑞翎都掛著靦腆的微笑,就覺得很溫暖。

謝謝瑞翎的故事,謝謝妳的經驗分享,也謝謝妳讓我回到那段忙碌的歲月記憶中,好好地審視自己的所得,並且可以驕傲地說,走過這兩年我真的得到了些什麼。

「釋懷與放手」真的是做這個計畫兩年來我學到最重要的一件事了。

如果你願意,下次讓我請你喝杯咖啡,分享彼此的故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