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位陌生人故事-外來的眼光真的很重要嗎

Cynthia Lee
用一杯咖啡換你的故事
14 min readMay 30, 2019

剩下兩天的時間,對於分享會的來臨突然緊張很多,這幾天在趕文章的時候,很多很多思緒與情緒漸漸的在腦中像幻燈片般略過,很神奇的是越到星期六,除了焦慮感開始出現了之外,還有很多的是我開始在想:大家到分享會來想要聽什麼?

秉持著一定要讓大家聽到些什麼、得到些什麼收穫回去的心情,這幾天腦袋特別打結,我一直想著那些我曾經見過的人、我的朋友們或是我不認識的人,大家到底會想來分享會聽到講者說些什麼呢?一直想著別人別人,想到其實心中的焦慮越來越深。

直到昨天有位之前聊過的朋友收到我的卡片與邀請卡之後私訊了我跟我說聲謝謝,也幫我打打氣,說很期待星期六的分享會,我也就稍微問他一下他想要在分享會聽到些什麼內容,當我說到我正在想到底要給聽眾聽到什麼東西的時候,他回答了

「其實,也想跟妳說,無論如何辦活動自己開心才是最重要的。妳在現場,把大家聚在一起的本身,就是很重要的意義了噢。不用給自己太大壓力,好好享受這天吧」

他讓我想起我辦這場分享會的初衷-給自己這兩年的努力與成長一個交代,這是我辦給自己的分享會,應該是我自己要最享受才對!而且我開心,也才有更多讓別人開心的可能,頓時心中的壓力真的小了不少。

期待別人的讚賞、支持與在意別人的眼光,一直以來都是生活中很容易陷下去的陷阱與想望,從以前到現在多少次告訴自己,先把自己做好再去管別人的眼光、把自己該做的事情做好最重要,但是真正遇到很多爭執或是意見相左時,我還是會第一個擔心別人會怎麼看。最近也遇到一些我自己沒有遇過的事情,很幸運的是身旁有很多有經驗的哥哥姊姊們處理(在這時候一定是哥哥姊姊們了!),其實看著他們就會有種說也說不出的安心感,感覺事情再棘手,我們都秉持著做好自己就可以了,當別人的建議是沒有建設性或是只是想看熱鬧的話,那我們太過認真就輸了。

這次跟倒數第二個陌生人梵謹有機會可以見面聊聊,就是因為針對於「外來眼光」這件事情,梵謹的論文探討著這個社會上對於「胖子的定義」與想法,更進階的挑戰一個社會框架下的霸凌與歧視,想要讓大家看到肥胖者背後的想法,真的很有趣!

這是梵謹的故事,一位堅持做自己,勇敢為不同議題發聲的女孩,我喜歡她的灑脫與健談,清晰的邏輯與對話能力讓我們聊了一個晚上欲罷不能!

2019.04.12 第99位陌生人故事-外來的眼光真的很重要嗎

第一次看到梵謹的論文與網站呈現時,對於「外來眼光」這件事情,又有了一個新的認識管道與想法。梵謹的論文呈現出大家對於肥胖的固有定義與肥胖者真正的心聲,更以「胖子之大,何處可容身?」作為網站的主題,整個網站完整地呈現了她與受訪者的對話和涵蓋了很多這個社會對於胖子的定義與背後的歧視與觀點挑戰。梵謹分享著從「我們為什麼懼胖」開始著墨起,到「胖不健康」是提醒還是詛咒和最終從渡邊直美的現象談自我認同與外在眼光的衝突與平衡。

其實看過很多很多類似的文章,對於這個是世俗的社會所給與個人的眼光與壓力有過很多的討論,這些外人其實包含朋友、家人其實都是,因為我們想要去配合、迎合他們的期待,所以會屈就及改變自己去成為別人眼中的樣子。

在意別人的眼光不是最可怕的,我覺得最可怕的是勉強自己成為別人眼中想要看見的樣子,失去自己的樣子是最可怕的。

在梵謹的生長經歷中也經歷過很多這樣自己與社會的期待交雜下所產生的選擇,像是喜歡繪畫卻因世俗眼光選擇了普通高中,但又因緣際會下在大學時走回繪畫這條路上,考上北藝大,讓她在求學過程中慢慢地摸索自己喜歡的方向與理出屬於自己的想法,並且找出自己的長處。

之前她可能也會覺得自己涉略很多東西卻都不專精,並不是天生的繪手,卻發現自己可以看見創作者背後的用意與創作的心情。她分享到一個很有趣的觀察與現象,創作者會把創作以各種形式呈現出來,某種程度上就是因為對創作者來說,用言語很難去抒發情感,所以會藉由作品的呈現去傳達、鑑賞與發想,但她發現每次涉及作品的發表時,大家都會希望創作者可以上台說明自己的理念或是心聲,且大部分會依照創作者說得好不好、有沒有表達出作品的概念這件事情來當作評分的其中一部分,偏偏有時很會創作的人對於表達有時會不太內行,而失去掉很多被看見的機會,而梵謹在觀察力方面就很敏銳,可以看出這些創作者的心聲與想法,她也很擅長傾聽與訪談、理解這些人的想法,漸漸的她發現自己也喜歡透過這樣的對話去接觸人、這種整理思緒與理解彼此的過程,而在之後思考念什麼研究所時以「新聞所」作為自己的選擇,真的是一個很有趣且涵蓋很多思考與常識的求學過程!

“外來的眼光:到底什麼是胖?”

「到底什麼是胖」我常常這樣問自己。

70幾公斤的人,常常在做飲食控管、一週運動三天(包含高強度運動與重訓),但是仍維持這樣的體重一年半,這時候我們怎麼去定義這個人不努力瘦身?對於外表來說我們仍是要指責他胖嗎?又或者是,他胖嗎?有趣的是常常都會有這樣的討論與疑問在我腦中浮現,因為對於這個議題,我想我該說深受其害,還是該說我感觸很深。

以我自己來說,從15歲以後的生活,就很常跟「胖」牽扯在一起,胖胖瘦瘦的過程對我來說有點像是常態,以世俗對於美與瘦的標準,我想我一個都沒有達到。「到底有沒有運動啊」「別再吃了啊」這類型的話語在生活中很常出現,當過多的質疑與嘲諷反而來自自己身邊的人時,胖也就成為了一種罪。

很多人說要瘦身一定是三分運動七分飲食,也有很多很多的例子和大家分享自己瘦下來到底有多好,但「好」這個定義,卻是大家眼光中常見對於美與瘦的體態的標準想法,連所謂「穠纖合度」的標準都是建立在瘦的概念上面,「標準身材的人才可以被稱作穠纖合度」反而成了一種另類的口號與想法,漸漸的成為了一種普世價值。

「胖不健康 」是發自內心的關心,或是用自己的健康標準來期待胖子 ? 不健康的身體樣貌很多種 , 肥胖卻最容易遭到嚴厲批評 ,甚至人身攻擊 。

許多胖子從小就胖,長大過程中常遭家人和同儕的指指點點。但胖子最大的期望不是瘦下來,而是得到與普通人同等的對待。

那時看著梵謹的訪談內容整理,心中湧起很多的感受與想法,「可以瘦一下嗎,我不想要被說我帶著兩頭豬出去」這句大概是我印象中最震撼的一句話,而且是常常會迴盪在耳邊的,肥胖所造成的不自信與攻擊的確超出平常人的想像,記得我曾經開著玩笑跟我朋友說,我想大家對於節食跟瘦身可能都沒有同理心吧,因為這些人沒有胖過啊,想起來也有些心酸。

認同自己的獨特與拋棄外來眼光是在成長過程中關於「自我認同」的課題一直在提倡與討論的,可能大家對於美的定義不一樣,所以我不會說認同自己的美,但是我確定每個人都是獨特得,所以「認同自己的獨特」遠比認同美這件事情遠遠來的重要很多。實際生活中的審美觀的確大大的影響了我們對於美的判斷,當然對於美與獨特的定義其實真的很個人,連我們所說的普世價值,其實都是一群擁有相似個人想法的人所提倡的觀念不是嗎?

我最喜歡的是梵謹在最後一段談到「胖網紅現身:渡邊直美改變了什麼?解放胖子的網路逆襲」,藉由渡邊直美的爆紅與名氣來探討與挑戰大家對於獨特與美的定義和想法。

想要和大家分享當時梵謹和我推薦的國外網紅的故事:

解放胖子的網路逆襲 正面身體擴散社群媒體

點開時下青少年最流行使用的 Instagram,染著一頭藍紫漸層的中長髮、身穿半透明紫色內衣的胖女子在照片滑進眼簾,她的腰間肉擠成一圈又一圈,還有一雙粗胖的大腿,但女子露著白牙、綻放笑顏,整個人容光煥發。

她是來自英國的 Megan Jayne Crabbe,是一位致力於培力正面身體(Body Positive)思想的倡議網紅,帳號有超過 105 萬人次的追蹤。

只要在 Instagram 搜尋 #BodyPositive,像 Megan 這樣的胖網紅、影星和模特兒其實很多。倡議者以顯露身材、不分胖瘦的自拍照、正面積極的言論,表達個人的身體經驗與經營理念,鼓勵人們樂觀擁抱多元體型,引起極大的共鳴。

拜這群倡議者之賜,致力於消除肥胖歧視的社會思潮在歐美地區蔓延多年,且慢慢轉型成深植人心的主流思想。這樣的風氣,卻不常見於亞洲地區,在臺灣更是少得可憐。

要多胖才叫「胖」?每個人心裡的標準都不一樣。正因為對身材不安的焦慮感受較為個人,難以形成有明確訴求的同溫層;若沒有具體的社群持續討論、抗爭與努力,胖子作為弱勢族群的困境也更難在主流價值中扭轉。

(文字摘自梵謹的網站:胖子之大,何處可容身?之胖網紅現身:渡邊直美改變了什麼?解放胖子的網路逆襲)

這個網紅在她的貼文中寫到:

厭惡肥胖的世界,社會上有太多意識形態教育人們,肥胖等同懶惰、醜陋、不健康等等的個人失敗。我們必須重新定義「肥胖」價值,身體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

看到這樣的例子其實心中湧起很多很多的佩服與感受,能真正接納自己的也只有自己,外來眼光帶來的影響不會消去,永遠都會有那樣的壓力在,但是就像上面Megan Jayne Crabbe的想法一樣「我們必須重新定義肥胖價值,身體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解放」,我們必須認同真正的自己,才能真正在生活中找出自己的聲音和想走的路,繼續努力下去。

“家人的眼光:你覺得父母到底幾歲?”

一聽到這樣的問題當然下意識地回答:「四、五十歲啊!可能快接近六十了」還記得聽完這樣的回答梵謹馬上笑了,她說:「其實他們線在跟你一樣大喔!你幾歲,他們就幾歲。」

不禁想起自己持續在思考更深層和父母的相處和關係,聽到這句話的同時才更感受到背後的意義。就像很多人說過「父母也都是在當了父母之後,才開始學習怎麼當父母,沒有人天生知道怎麼當父母」一樣,我們在成長的同時,他們也在長大,他們很多的觀點和想法也是跟著我們的成長在不斷擴張的,尤其是當孩子可以體驗和接收的刺激和想法比父母的在成長過程中所接收到的多很多的時候,時代的變遷與社會的變化帶來這些巨大的改變,也帶來許多觀點與想法的學習與碰撞,當然也帶來了家庭間相互理解的爭吵與過程。

梵謹和我分享了她和家人相處的小故事,當適當的「刺激」與「教育」可以讓家人接受時,反而會促使大家一起開始思考我們每說出的一句話和所做的決定,會為彼此這段關係帶來什麼改變與影響。常常說話語是個雙面刃,很多時候用言語傷害自己最深的都會是最親的家人與朋友,我們都會覺得可以不管外面的人說什麼,「他們都不了解我」,但是當自己很親近的人說出很不中聽的話時,「你們怎麼可以這樣說,難道你還不了解我嗎?」這樣的情緒起伏其實是很大的,伴隨而來的可能是悲傷、不舒服,甚至是背叛感-明明你應該是了解我的不是嗎?

或許是到了一定年紀,漸漸的看著同儕有人已走入婚姻、走入家庭,對於這類型的話題陡然又有了新一輪的思考,更進一步的要求自己跳脫出覺得被家庭壓抑的愁與情緒,去擁抱更多與家人間相處的可能性。

「和父母一起成長」這件事情會帶給我如此大的反思與啟發,也是因為到了一定的年歲之後,因為怕麻煩、怕更多解釋的必要,漸漸地對於我個人的嘗試與反思,也幾乎不太跟他們分享了,跟許多同齡人分享這件事情時大家也都對於不太分享自己的觀點這件事情感到心有戚戚焉,當怕麻煩、怕解釋勝過一切時,那就只剩下很普通的話題可以分享了。說了這麼多,我還是覺得自己怕不出那一步,可能長久以來也習慣自己在外頭闖、撞,把成長與收穫記錄下來送給筆記本,要跨過那個芥蒂從頭分享這些成長的過程給家人聽,突然有些不知所措了。

前些日子我和一些哥哥姊姊們吃飯時,不免俗的聊了很多我未來想做什麼啊等等的話題,他們也提到要「釐清思緒」、「跟自己對話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必要性,這些我都了解,但更深層且深入的了解自己想要什麼、自己害怕什麼的時候,我會變得有些膽怯,有點不太敢繼續挖下去,對於未知的害怕與不安在此時此刻仍凌駕所有對於未來發展美好的想像。最近自己的新發現是發現促使我極度渴望找尋出國發展的機會的原因至少有百分之五十來自於想要趕緊離開家試試看的迫切性,且隨著年齡的增長,這個比例越占越重了,這點讓我十分焦慮,害怕發現自己對於出國發展這件事情如果不再有這樣的迫切性與積極性,我會被困住。

擺脫束縛的必要會在我的生活及未來規劃中佔很重的比例,但至今仍深刻體會到自己的無能為力,深深地嘆息並感受到自己仍在逃避,或許這就是自己在下一個階段的成長歷程中最大且最必須被克服的難題吧!

“社會的眼光:你想要在未來過什麼樣的生活?”

「和未來的另一半在台東開間民宿,是我對於未來生活的想像,也是最希望可以實現的。」

梵謹不是我所接觸到的人當中第一個說想要到東部開民宿的人,卻是把自己對於未來的想像描述的極度仔細及實際,讓我覺得她真的有所規劃且有相信自己可以達到這樣未來生活的自信。或是是因為在文字產業工作的挑戰與必要克服的事情太多了,當在工作上什麼都要承擔、什麼都要做的時候,我可以感覺得到梵謹把過去、現在和未來看得十分透徹,不是說她預期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而是她依照自己對於未來的想望而事先準備,最終目標就是那裡了,不管遇到怎麼樣的過程,直進也好、繞路也好,最後一定會走到那個心之所嚮的地方與理想。

有人說過,把自己想要的未來生活想得越仔細越好,因為從你覺得自己未來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可以去推斷自己需要做怎麼樣的努力去達成,所以才會說越仔細越好,越仔細越可以想出很具體的方法去達成。

未來的生活該是什麼樣子?之前在家裡和妹妹聊過相關的話題,發現自己想的有點簡單,就希望未來可以買一間自己的房子,希望有美麗空曠的前後院,想要和妹妹住在一起,養兩隻貓、一隻柴犬、一隻黃金獵犬和一隻邊境牧羊犬,每天最幸福的瞬間大概就是在下午陽光灑落的客廳中,和貓咪窩在沙發上看書。還記得說完的當下我們姐妹倆擊掌大笑,約定好以後想要住在一起,每當想起這樣的未來時,總忍不住微笑,對於現在的我來說,這樣的想像好像真的很奢侈和享受,只是在和別人分享自己想要的生活型態時,也有朋友說過他覺得這樣的想法其實不是很難達成,在他認為,對於未來的人生想像不只如此,可以更大、也可以更多。

做這個計畫以來,我無不希望可以使自己變成一個更好的人,希望再更努力,為自己爭取到更多迎戰未來的籌碼與機會去創造更多的理想與可能性,但有趣的是其實對於這些「更好」、「更努力」、「更多」所要採取的具體行動是什麼,我自己好像也沒有想得很細,只覺得自己要去嘗試很多、要盡我所能去撞、去嘗錯,現在對於這些「更多更好」的定義好像就只是個相對的概念:只是希望比別人得到更多、更好的,卻忘了再回到自己身上,好好思考我想要的生活與未來是什麼。

總覺得至今走過一些路,卻仍感覺還在一個摸索自己的前段、或是一個看不到的十字路口卡著,曖昧的感覺有些成長、有些收穫,或許這些得到就只能算是汲汲營營地希望獲得些關注與影響力罷了,也可能是發覺自己仍在徘徊與思索自己的人生定位吧,只是這些很微小的進步對於現在的我來說都是很難能可貴也很值得珍惜的,至少我在路上了,前往「成為一個更好的人」的路上。

梵謹的思考脈絡很順也很清晰,在反問他人的同時,她自己也有更深層且特別的想法,這樣一來一往的想法交流雖然有點燒腦,卻真的讓我問到很多也得到很多,還有舉一反三及消化資訊的能力,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抓到談話中的重點,真的讓人佩服!還記得當天見面聊天時,我都很怕自己的速度會不夠快或解釋事情的時候邏輯不夠好,會讓梵謹感到疑惑,但聊了一個晚上下來,真的發現有意料之外豐富的收穫!可愛的是因為梵謹要等半夜12點多的火車,我們在台北車站樓上的星巴克聊到關門之後還轉而坐在大廳的磁磚地上繼續聊,直到晚上十一點多才依依不捨的道別。

回憶起當天其實是有點惆悵的,不只是因為總是會厄婉與這些這麼聊得來的陌生人相見恨晚,另外一個點也算是惆悵這樣的計畫也默默的走到最後兩個人了,下一篇也就是最後一篇了,這兩年遇見的人、累積的種種一切都讓人覺得好不真實,不管是把文章寫完之後或是和別人分享這件事情的進展時,都覺得這段時間好像過得很長、又很像一眨眼就過去了。

謝謝梵謹的分享,讓我回家對於好幾個觀點思考了很久,思考自己對於自己胖的看法、思考對於家人的看法,也思考著自己對於未來的想像,未來會走到哪裡?我們會過得如何?其實沒有人可以預知,我只希望可以確定現在自己夠努力,正在坐著一些什麼事情,正在為未來的機會積累人脈與籌碼,正在為未來可以成為更好的自己努力。

我想,這就是現在我可以做的了。

歡迎大家6/1晚上來聽兩週年分享會,也來分享彼此的故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