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咖啡冷掉之前》我想再見你一面

用鉛筆寫日劇
用鉛筆寫日劇
Published in
3 min readJun 14, 2018

--

「在咖啡冷掉之前,我想回到過去那個時刻,再見你一面。」

《在咖啡冷掉之前》是日本作家川口俊和的作品。川口俊和是舞台劇的編劇與導演,《在咖啡冷掉之前》原先是舞台劇劇本,後來在朋友的建議下改寫成小說。而後續更翻拍成電影,由有村架純主演,藥師丸博子、波瑠、吉田羊、松重豐等人共演,將於今年九月於日本上映。

《在咖啡冷掉之前》以一間藏身於巷弄間的小咖啡店「纜車之行」為舞台。在這個位在地下室、沒有對外窗的不起眼小店中,卻有著可以回到過去的都市傳說,因此吸引了許許多多人慕名前來,希望能夠藉此回到過去並挽回遺憾之事。

只不過回到過去的規則太過麻煩,而且不能改變歷史,加上若違反規定就會遭到懲罰,因此許多人都打了退堂鼓。但是在《在咖啡冷掉之前》的故事中,仍有四個人選擇了踏上這趟旅程,直面心中的那份遺憾。

書裡的四個故事彼此獨立卻又相互連結,利用這樣的寫作方式,讓每個故事的主角都同時在其他人的故事中擔任配角,呈現出置身事外的人終究有一天會成為自己故事的主角。甚至透過旁觀者的視角,讓讀者目擊另一個人,想要回去的那個遺憾時刻。

川口俊和本身是劇場出生,加上這部作品是從舞台劇劇本改編而成的,因此在敘事的過程中,呈現在眼前的是滿滿的劇場畫面感,我彷彿可以看到眼前的舞台上,擺了幾張桌椅與吧檯,故事中的角色在場景中來來去去,推動著故事進行。

這樣的鋪陳確實非常有畫面感,然而,這卻也成為書寫故事時的一大限制。

正是因為太像是舞台劇的劇本了,因此在敘事的時候,當兩個人密集的交談時,大量的對話內容與呈現心理狀態的文字交雜敘述,讓人一時難以理解這句話或這個心理狀態是屬於哪個角色;另一點比較可惜的是,原本在咖啡店內,各具特色的角色互動,為故事增添不少色彩,但當主角穿越時空後,與心中那個遺憾的對象交談時,為了表達兩人間的情緒,因此常呈現出「整間店只有兩個人」的感覺,彷彿只剩下黑色與白色,即便現場還有第三人。

但我想,這些困境或許可以透過影像化克服。

回到故事本身,四個故事呈現出不同的「遺憾」確實讓人感同身受,在閱讀時不禁會讓人想到「要是那時....就好了」,這樣的念頭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不是第一次冒出來。

也不禁會回頭問自己,如果真的有這樣一家咖啡店,會推開那沉重而掛著牛鈴的大門,走下去嗎?

《在咖啡冷掉之前》:https://goo.gl/M4Muhn

--

--

用鉛筆寫日劇
用鉛筆寫日劇

是一個寫字的人,用鉛筆寫日劇,想到什麼寫什麼,寫的是想法、看法與各種私心,因為日劇是生活中難以割捨的養分。合作聯繫:https://www.facebook.com/enpitsudor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