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展/minä perhonen/皆川明 つづく

第一次聽到皆川明先生的名字是來自於2020的北阿爾卑斯藝術季,皆川明先生擔任主視覺總監,這次看到了高美館展出了皆川明先生的展覽,找了時間南下去參觀,也是為自己的設計感知充電一下。

北阿爾卑斯藝術季視覺設計

這一屆的主視覺概念取自於代表著長野縣大町市豐富自然資源的「水、土、木、空」,由日本知名設計師皆川明操刀,將這四個大自然的元素結合生生不息、循環共生的概念,表現出了大町市的特色,也呈現了藝術創作和環境間的互動。

第一次到高美館,所有一切都很新鮮,蜿蜒的小道加上種滿了樹,整體造型洗鍊簡潔,也適合平日來散步走走。

可能因為新鮮,所以把買票的過程也記錄下來。

買完票後,印入眼簾的會是一大面的枕頭牆面,佈滿了許多花色,原本以為這是入口,後面經過人員的引導,才知道這是出口。

可以看到平面策展的設計師的細節,不管是邊角還是畫面,都是用藍色來連結全場。

透過一個橫向的歷史圖表可以了解到,mina工作室的歷史,以及這是25週年的特展,並且也立下了下一個100年的宣言,我知道自己應該是看不到2095的展覽,但是經過十年後的35年展覽還是可以看到的!

一進入展區首先看到的是一張張的大圖布料的草圖和各式各樣的發展過程,每一個草圖看似都無相關聯,但是到後面才發現,這些草圖的完成品在現場都有展出,你可以從鉛筆的線搞,針織的打樣,完成品,一應俱全的在現場體驗和感受。

轉向的另外一區會看見黃色的大牆,這面大牆醒目,並且也介紹著工作室的工法

6.93M是織出一個圓形的長度,這面牆有許多mina工作室的里程碑,包含布料的生產過程,聯名的產出,第一件衣服,發展出來的圓形符號,圓形符號的應用,非常精彩。

mina工作室用這個圓形的符號來產出了許多相關的作品,這個符號原先是用筆繪所畫出的草稿,後面再透過機器製版,另外因為一次產出的布料很大,因此也從機器當中生出了手感和帶有溫度的錯位。

在整個展覽當中有許多的標語和心法,有些位置甚至人眼都無法閱讀到了,但是在這次我帶著200mm的rx100m7一一把它記錄下來。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這一面像是中華路夜市的大牆,彷彿生活氣息和衣服未來會被使用的情境都可以一一想像,有許多的五顏六色圖案,也代表了包容了許多的題材或是可能性,更多出了很多的情感和溫度在這面牆當中。

利用袖子的紙板,帶點細節的印刷紋理,讓整體大面積的達到統一和連結。

這面布幕上面有各式各樣的花布,如果我沒有記錯這個作品的名字,是叫「森林」當中包容一切,雖然都各有特色但是又非常和諧。

再轉換展區的過程當中,其中也展示了許多的布料,當中雖然看似簡單但是我也在其中發現一件作品的有趣之處。

這件布料就像拼圖一樣,相反對繡,而且撕開就會發現一個花朵像極了一番賞?

因為不是織品相關專業,所以不知道這件作品的工法和難度,但是若以印刷業來比擬,這部分也需要精細的精準程度,才可以做到正反兩面相對位置剛好的作品產出。

原以為這些圖案都是繪制大型的圖面然後縮小在這個長廊當中,但是仔細一看才發現這些都是精細的靈感手稿,每一個稿子都是名為想像的「思考空間」

這個利用黏土來找尋圖型的方式,在現在電腦素材爆炸的時代,看起來更珍貴也更真實。

過度的廊道空間為著整體展區帶來了呼吸的空間,不只是讓觀展的人視覺和感知上面得以紓緩,同樣也像是一個餐點吃過,中間會有一杯清水洗滌味蕾,重新再品嚐下一道的過程,這部分整體展場設計師設計的都恰如其分。

整體看完展,真的覺得充電了不少,在設計的過程當中,可能已經多年來拿起紙筆或是週遭實體的物品去發現可能性的機會越來越少,大家更強調快速和效率的工業產出,甚至最近的ai繪圖,一切的一切都只需要幾個簡單的指令和標籤就可以快速達到心目中的模樣。

但是從實體物品或是周邊事件去犯錯和從錯誤中發現成功這不就是身而為人所創造的過程嗎?在人類歷史的洪流當中,有多少食衣住行育樂的產品都是在不經意或是非預期之下產生的?

謝謝高美館與mina工作室合辦了這次的展覽,也讓我重新感受了做設計那純粹和美好的過往日子。

--

--

洪偉崴WEIWEIHONG
畫面中間是一顆橘子

國中喜歡塗鴉,高中念印刷專業,大學讀空間設計,目前是一個在創業中的平面設計工作者,為山谷設計工作室的登山協作員,平面設計/旅遊/寫作/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