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美人魚在澎湖

文:蔡安欣/國立政治大學碩士班畢、新北市立樟樹國際實創高級中等學校國文科教師

--

Photo by Allie Smith on Unsplash

一、

想到小美人魚,大家是否想到迪士尼故事中,坐在礁石上,穿著貝殼胸罩,有著橘色大波浪捲髮的愛麗兒呢?是否也想見到小美人魚本尊,和她一同遨遊海中呢?

在大家幻想的同時,也可以想像一下,清代的澎湖也有小美人魚!但,澎湖的「小美人魚」可沒有一頭浪漫的波浪捲跟魚尾巴,反而跟我們一樣,是腳踏實地生活的小百姓們!

二、

「小美人魚」在東西方的概念原來是完全不同的。就像是《海賊王》中的「人魚」與「魚人」 — — 西方美人魚偏向「人魚」,上身是人,下身是魚;東方「美人魚」則偏向「魚人」,在古籍《山海經》中形容,他們是真真正正的一隻魚,不過卻長著跟人同樣的面孔跟手腳,這可一點也不「美」,而他的名字叫「鮫人」。

什麼?!居然打破了我們對美人魚的超級幻想!別急,中國古代的美人魚,可是有著超能力的!「不哭不哭眼淚是珍珠」,沒錯,如果把我們東方美人魚惹哭了,他可會流下一顆顆珍貴的珍珠眼淚。如《搜神記》中記載:「南海之外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泣,則能出珠。」說的便是南海外的「鮫人」居住在水中,勤奮紡織,若哭了,就會從眼裡掉出一顆顆的珍珠,是中國神話中的神異生物。

三、

神話中的「鮫人」,在清代書寫澎湖的詩作中多次出現,如「南嶼原有鮫人住,後以風濤居始遷」(南嶼原來住著鮫人,後來因為颱風就搬家了)、「桑麻機杼渾多事,自有鮫人會織綃」(哎呀事情雖然多,但是鮫人會幫忙織布呀)。鮫人不僅曾居於澎湖,甚至跟古籍書寫的一樣,會紡紗織布!

原來,清代來臺、澎治理的官員們,在考察、認識澎湖生活後,發現澎湖與豐饒的臺灣不同。澎湖土地貧瘠,百姓大多為漁民蜑戶(蜑同蛋,意指生活在海上的人),他們在艱困的環境中,努力以海為生,與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林豪,澎湖文石書院的老師,也曾寫詩描寫澎湖:「聞說西瀛地,窮荒劇可憐。山童薪似桂,土薄海為田。蛋女波中出,鮫人水底眠。蕭條卅六島,何處訪成連。」(澎湖這個地方貧脊可憐,木頭珍貴地像桂樹,只能把海當作田一樣為生,漁民在海里生活睡覺,這些島嶼實在是太蕭條了啊!)

林豪不只寫到澎湖的貧荒,也將蛋女與鮫人對照,呈現澎湖百姓在海波中生活的職業生態。也就是說,「鮫人」已非完全指稱中國古代的「人魚」,而被拿來比附在澎湖百姓身上,成為澎湖漁民的代稱,擁有了雙重意涵。

四、

神話中的「鮫人」為何成為了澎湖百姓?詩人們頻用古神話中的鮫人來書寫澎湖百姓,其原因創作心態密不可分。

澎湖一直到清朝才開始被重視(註一),朝廷加派了許多的官員到此視察與治理。官員們來到陌生的地方遊賞獵奇,對陌生的地方有著豐富的「異域想像」,而在親眼見到後,如何以詩描寫以呈現心中的驚奇就含有一大學問!

通常我們會用熟悉的東西來比喻其他事物,好向沒看過的朋友說明(或炫耀),如「阿明,吃冰的滋味,就像是夏天在海裡裸泳喔!」而沒吃到冰淇淋的阿明,自然也會感受到吃冰的涼快爽快。去到澎湖的官員們,為了寫出澎湖漁民的生態,便用了自身所熟悉的神話傳說來加以比附,好向朋友或上司說明澎湖漁民的特質:

「澎湖的人啊,都跟鮫人一樣生活在海中呢!」而用「鮫人」為媒介時,澎湖漁民便被籠上了一層神異浪漫的光芒,再加上時人對澎湖素有「海上仙島」的稱呼與想像(註二),彷彿自己真實走訪到神話傳說的神山仙島之中,感受此地的神異之美。

來澎治理的官員,亦重視自己是否真實掌握此地的風土民情並教化成功,因此如福建巡撫就在他編寫的史書中特地說明,澎湖這充滿鮫人、蛋戶與黿鼉的所在之地,都已經充滿德治了!(註三)。官員們以自身熟悉的中國古神話「再現」澎湖風情,正代表對此地風土的馴化,如「自從歸入版圖後,穿胸儋耳咸循良」,詩中強調,自從澎湖成為清朝的版圖後,這些人民都變得又守規矩又善良了。

因此,在詩中將「小美人魚」代稱澎湖漁民,除了呈現官員的想像、獵奇外,更代表官員們成功收服澎湖這一陌生「異域」。

五、

清朝官員們透過詩作,書寫諸多「小美人魚」的生活,也非常感嘆此地人民的辛苦,曾說道「劇憐人與鮫人似」(這裡的人可憐地像鮫人一樣啊),看到這,相信讀者們已經對「小美人魚」真正的身份大失所望。

但不妨換個角度想,「小美人魚」跟我們一樣,是腳踏實地生活的人們。他們辛勤刻苦的生活被看見、被記錄,而被融入了神話之中,揉入了神秘浪漫,增添了神異的特質,成為神話演繹的一環。

在今日,我們仍然傳誦著澎湖漁民如「鮫人」般討海的生活,刻苦而堅強。

註一:明鄭據臺反清,讓清廷開始重視臺、澎的地理位置,尤其澎湖是度過黑水溝時唯一的跳板,清廷當時甚至認為澎湖比臺灣更加重要。
註二:如「曾聞海上有仙山,無那蓬萊是此間」、「澎湖聞說似蓬壺,排列山巒入畫圖」、「方壺員嶠彷彿見,蛟宮蜃市豈盡言荒唐」等詩中,蓬萊、蓬壺、方壺、員嶠,皆是仙山之稱,也被詩人用以稱代澎湖。
註三:金鋐《康熙福建通志臺灣府.全閩通志序》:「乃地濱鉅海,鮫人、蛋戶、黿鼉之與遊,而蛙黽之所處。今者,德威遐暢,而異域亦隸版圖焉。」
資料來源:
蔡安欣《清代澎湖詩中的神話傳說研究》
怪談追追追/澎湖美人魚 https://bobee.nownews.com/20180126-18017?state=news

--

--

政大中文研究生學會
當讀中文系的人走到當代

本學會之成立,一為協助研究生面對眼前困局,解決當下問題;二為提高研究生專業能力與內在素質,以造就未來開創新局之人才;三為飲水思源,期能以所學所能,回饋社會,以報今日之所有所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