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這就是所謂已轉型的芳文社嗎?—簡評《戀愛中的小行星》

疊影
疊影的小書房
Published in
7 min readMar 31, 2020

強勢的4月新番將至,不少冬番陸續開始放送最終話,本文將要討論的恋する小惑星(以下將略稱為恋する吧),也理所當然地完結了。關於這部動畫的評價,很遺憾地說,我不太滿意。

雖然這樣說,但恋する的作畫和演出有一定保證。尤其是ED的部分,還有藍好香。

芳文社主打空氣系作品,旗下的眾多漫畫(包括四格漫畫),近十年經常被改編成動畫,以社內最標誌性的王牌點兔為例,作品的主調永遠是一群女孩子們(蘿莉),重覆上演著軟綿綿、閃亮亮、漫無目的、空洞的日常戲碼,你很難在作品裡找出「角色成長」或是與時間流動相關的元素。主角群體內也一定是瀰漫著和諧的氛圍,角色之間極少存在爭執、競技等和諧氛圍的阻力。一幕故事往往以一對CP為單位起跳,透過不同角色屬性的交融深化故事情節。

由上述特色所堆砌的故事在市場上的成功,其實間接反映了觀眾們的需求,觀眾們可以通過角色代償現實世界無法獲得的滿足,這種滿足可以是自身在群體之中所得的認同感(融洽性、互相尊重)、逃離成長帶來的壓抑(相對停滯的時間概念),又或是打破伴隨物質世界而生的殘酷限制(角色們隨心所欲)。

藍好香x2。

然而,彰顯芳文社傳統風格的動畫,從NEW GAME開始變質,也就是大手們主張這是芳文社的「轉型」。意思指芳文社開始打破自身以往的作風,作品開始出現有明確目的的主軸(爭取連載資格《漫畫女孩》),有角色成長的概念(走出浪人陰霾《Slow Start》),有爭執亦有競爭的現象(職場的矛盾《NEW GAME》),亦有以一人為單位的情節(一人露營《搖曳露營△》)。雖然故事會為角色添上苦澀的難題,亦為觀眾帶來沮喪等負面情感,但是不管如何,角色最後也必定回歸群體,享受群體特有的被接納、被包容的滿足感。請求其他人協助解決難題並高呼群體最高。

總括來說,借用「轉型」一詞,轉型中、後的芳文社,理論上包含固有的淨化作用的優點,補償觀眾渴望被治癒的弱小心靈,又有真正像樣的主線劇情,擺脫空洞的日常,擁有美麗的角色曲線。說這是兩全其美的改革也不為過吧。

藍好香x3。

那麼被稱為芳文社轉型起點的NEW GAME,製作它的動畫工房,在恋する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不同角色之間的組合互動,是構成情節的基礎,身為觀眾的我希望看到的是,故事開端的時候能夠把角色之間的關係連結起來,巧妙組成主角群體,並以此作為引子帶出的主題—「天文」與「地質」。看罷12集後,我終於察覺動畫工房其實只是想寫一個關於擁有不同興趣的一眾少女,如何在部活費用不足的情況下,包容和尊重各自所愛,願意一起行動,切身去嘗試原來不曾探究的事物,甚至挺身而出協助對方實現理想,過程中漸漸合併成一個真正的社團的故事。

又會錯意了,我真是傲慢呢。

也許會有人覺得我是在雞蛋裡挑骨頭,我覺得恋する絕對是合格的作品。

接納、包容等元素的確是芳文社的中心思想,它們是群體裡和諧氛圍的培養基,可是為甚麼觀眾在觀看恋する的時候心中總會浮現莫名其妙的違和感呢?(或者說只有我感到違和)

首先,要寫不同個體、小群體之間的互相包容和互相尊重的情節,最佳的手法我想應該要先突顯各自的差異,設定上美景和夢露是地質部的成員,所以實際上她們是個怎麼樣的人?背後有甚麼目標想藉由部活達成?而這些目標又是多麼的不可退讓?動畫工房花了相當少的筆墨去描述角色的差異,以致接下來要去寫包容、接納的情節時候,角色突然打成一片,輕易得難以置信。角色之間的連結也只流於部活表面,給人的感覺就像因為她們被擠在同一個社團,所以也只能一起活動了。

若果後期情節再強調這段藍與米菈相遇的童年回憶就更易於抒情了。

考慮原作牽涉到現實中日本的天文雜誌以及與阿智村的旅遊企劃,再加上動畫介紹天文的篇幅相當仔細,因此我姑且理解成天文也是恋する的主題吧,畢竟藍和米菈的志向是發現新的小行星。天文、地質的相關知識,對一般觀眾來說較為艱澀,自問都市生活的各位又有多少時間會拿出望遠鏡遙望星空呢?更何況光害呢?光害呢?要是觀眾大部分都不是狂熱的天文、地質粉,那麼適當地加入劇情引子—角色的連結(CP)就更為重要。

以藍和米菈為例,她們童年時立下約定,將來要一起發現新的小行星,並改名為「藍」,設定上是幼馴染,但在動畫裡看不出她們的關係處於社團內有多麼特別,雖然都是地科部的天文班,但反正所有部員都會一起行動,顯得米菈、藍的連結很尷尬,故事中途就沒有再渲染她們理想的浪漫又或是刻畫這個理想的重要性。

美景和夢露沒有回歸到群體,某程度是劇情故意讓她們畢業,沒有針對她們兩人察覺合併社團的樂趣的作描寫,可說是比較可惜了。

美景和夢露就更為微妙,動畫的中後期劇情裡提到她們高三要為升學做準備,所以就把部長的職位交給豬豬學姐,這種前輩傳承給後輩的情節理應是一個重要的轉折位,效果卻差强人意。美景一直對合併社團心存不滿,之後單方面認為部活會因高中生的身份而有所制肘,開始鑽牛角尖,以消極態度面對地質組,這些都是很好的描寫,但隨著夢露推薦落第,漸漸淡出群體,又沒有因為美景放開對合併社團的偏見而對群體內的和諧氛圍有所加成,最後兩人甚至沒有回歸到群體本身。

千景說話的方式很可愛啊啊啊。

相反,後期登場的後輩七海與千景的人設與角色互動卻較為有趣。縱使千景同為後輩,但在七海質疑地科部有名無實的時候可以化解衝突,幫助七海融入社團、享受結合了多面向領域的部活等作為,是群體內人際關係的絕佳黏著劑。而七海對氣象的執著,則開拓了整部作品的意境,從第一話開始,動畫便一直強調觀星、研究石頭的樂趣,以及天文、地質上的發現有多麼偉大,讓觀眾通過科學放眼於自然界的美好面貌;後來七海提出被吹捧彰顯人類技術進步的氣象科學,竟然拯救不了在颱風裡失去家園的親人的反例,呈現了所謂的科學其實抵擋不了自然界殘暴無情的一面。

颱風過後的慘象。

說天文觀察或是地質探究屬於靜態活動,所以恋する就吸引不了觀眾的進路說不過去,重點是動畫工房要求角色馬上到位,然後開始「上演」部活的各種戶外活動的戲碼,把硬核知識灌輸給觀眾,幾乎不可能做到引人入勝。原作想要推廣天文學,動畫就必先要留住觀眾,花心思把角色關係寫好,佈下社團內的連結,再以角色作為引子告訴觀眾觀星的樂趣,假若觀眾對角色本身沒有興趣,那觀眾也不會對角色那些較為陌生的嗜好抱有多大興趣。

部活所發生的情節除了要介紹該領域的知識,同樣是加深角色的連結的機會,可惜大部分部活過後,沒有讓角色的羈絆緊密起來,看過了這麼多話遺留下關於天文的科普知識也不多。觀眾選擇收看芳文社改編動畫,著眼點是同溫層下角色們散發的和諧感,犧牲主角群體的關係描寫,導致角色之間連結薄弱,直接朝主題前進,是忽略觀眾的需求,遺忘了會社的特色,這種情況被允許出現在其他動畫,但在芳文社旗下的作品注定被視作失敗。

「轉型」可以,但不需要半桶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