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評】無關愛情的家人:《不能相戀的兩個人》(恋せぬふたり)

圖片來源:NHK(也只有NHK願意拍這種題材了吧)

「我已經和朋友們說好了。如果我沒結婚的話,我們就一起住在某個社區裡。這樣大家平常可以自己生活,但想跟人說話時也找得到伴。」

當我還在唸大學時,曾經聽別人這樣說過。

「所以你不一定要結婚?這樣不會覺得很寂寞嗎?」

「不會啊,如果只是希望生活有個照應,那朋友也可以是家人啊。」

是啊,為什麼不行呢?

以不涉及情慾的情感為基礎而建立的家庭關係,看起來特殊,其實並不罕見。不論是共同分攤房租的室友、同居的兄弟姐妹、一起修行的神職人員、或是步入老年的夫妻,彼此的關係都更著重於陪伴而非情愛。如果要遙想從前,過去的婚姻也和愛情毫無關係,夫妻之所以結合,更接近於為了繁衍後代而形成的生活隊友。

情愛是個現代的概念,但因為它在現代價值觀中已經根深柢固。因此不論男女,只要邁入三十大關,人生課題無非就是成家立業和五子登科,就連心理學發展理論都預設人在20~39歲時應該要發展親密關係。

可是,如果有些人就是無法進入那個世界呢?他/她可以體會親情與友情,但就是體會不到愛情,他/她要怎麼安放自己呢?

最近,因為伴侶的推薦,看了這部日劇《不能相戀的兩個人》。

女主角兒玉咲子是個只能感受到親情與友情的人。雖然她曾經有過幾段交往關係,卻發覺自己對於愛情異常鈍感:對戀愛話題不感興趣,聽不懂別人的情愛暗示,接吻時不會感到愉悅或興奮,對性行為更是完全無法理解。

「長大後就會懂了。」她一直這樣安慰自己,直到她看到一個名詞「無浪漫傾向的無性戀」。

「對任何人均不感到浪漫吸引以及產生愛情。」

「認為他人缺乏性吸引力,或是缺乏或有著低度性欲的狀態。」

終於找到可以描述自己的詞彙,兒玉咲子就像剛開始發展自我認同的LGBTQIA族群那樣,透過網路資料來重新認識自己並尋找同類。最後她發現,與她共事的蔬果賣場員工高橋羽,正是引導她進入無性戀社群的部落格主人。

兩人認親後,兒玉咲子提出大膽的構想:既然兩人都是無浪漫傾向的無性戀,這輩子很難跟別人相戀結婚共組家庭,那不如就兩個人同住,建立沒有血緣或情愛紐帶,但仍然可以互相支持彼此照顧的家庭。

兒玉咲子感受到年紀漸長卻仍賴在家裡的壓力,高橋羽也感受到街坊鄰居碎嘴逼婚的壓力。兩人同住可以滿足當下最迫切的需求,又沒有獨居時的孤獨感。而且是在知情同意下做的決定,沒有欺騙任何人的感情。

然而,相比起兒玉咲子的樂觀其成,高橋羽的態度更接近於防禦性悲觀。畢竟這樣的家庭組成實在是太過嶄新又引人暇想。也難怪在兒玉咲子選擇激進地出櫃時,母親會說「你們現在沒有感情,同居時好好培養不就好了。」,而前男友則說「男女共處一室,怎麼可能什麼事都沒發生。」。

就算撇除外界壓力,兒玉咲子和高橋羽的成長背景也幾乎完全相反。兒玉咲子出身自感情緊密的核心家庭,即使家人講話白目,但終究會互相關心彼此。而高橋羽則是自小被父母拋棄,成長於隔代教養家庭。兩人雖然都因為性向而感覺自己與世界格格不入,但兒玉咲子還能維持溫和外向的人際互動模式,高橋羽則是轉而醉心於園藝與蔬果栽培,不期望與任何人建立關係,甚至極度排斥與他人有肢體接觸。

然而,即使是這樣不利的開場,兒玉咲子和高橋羽還是慢慢磨合出能彼此配合的相處之道。兩人尊重彼此的隱私,保有自己的生活圈,維持著分明的界線,但在必要的時候又能彼此照顧,用心地為對方著想。最後也很幸運的,兩人的關係得到周邊親友的支持,在仍然維持著家人關係的情況下,兒玉咲子與家人和解,而高橋羽則遠赴鄉下開啟第二人生。

整部日劇的調性非常鬆軟,以悠閒的節奏緩慢地敘述故事。對於觀眾而言,的確不會馬上被複雜的議題壓垮,但對於無性戀在現實社會中容易碰到的議題,也確實是蜻蜓點水輕輕帶過。

為了增加自己的現實感,我稍微搜尋了一下相關資料。然後發現台灣有個無性戀社群「台灣無性戀小組(Taiwan Asexual Group)」。這個組織除了建立支持社群外,還曾經在2021年做過無性戀普查問卷

雖然我統計不是很好,也沒有拿到原始資料,但在看到這份問卷的結果時,還是發現一些很有趣的現象。

那些出人意表的地方:在這部日劇中,男女主角都是無浪漫傾向的無性戀,劇情對於性愛完全沒有著墨。但在無性戀普查問卷中,卻發現有一定比例的無性戀者仍舊有自慰習慣。但他們之所以會自慰,主要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並不牽涉想要和某人發生性關係的慾望。

那些打破想像的地方:在這部日劇中,男女主角建立的是一對一的封閉式關係,但在現實生活中,無性戀的生活形式似乎很容易引發開放式關係的想像。然而,無性戀普查問卷打破了這個想像,大多數的無性戀者還是希望追求封閉式伴侶關係,即使是性行為也希望是在伴侶之間發生,反而不傾向開放式關係。

那些更加包容的地方:在兒玉咲子和高橋羽剛開始同居的時候,高橋羽曾給兒玉咲子一份無性戀調查表,希望她用這份調查表來探索性向,但也聲明「不想回答也沒關係,問題跳過不寫也可以」,表現出一定的彈性。而在無性戀普查問卷中,也發現答題者對於性向探索的態度更加寬容,有不少人自認還在探索性向,也有人坦承希望未來能追求不分性別的浪漫關係。

那些令人疑惑的地方:這部日劇的主角是一男一女,是種追求性別平衡的配置。可是在無性戀普查問卷中,卻發現填答的人裡有高達八成是女性,完全偏離台灣社會的男女比例。此外,在偏好的性行為部份,也發現大部份無性戀者偏好的性行為是指交、口交、磨擦,這樣的性行為和肛交或乳交相比,更貼近於女性偏好的性行為。

調查結果如此側重於女性,可能有好幾種解釋。可能是女性對無性戀議題比較感興趣,可能是台灣無性戀社群的活躍份子大部份是女性。但還有一種可能:會不會在情愛關係中如此強調性激情,本身就是種以男性經驗為主體的建構呢?

講到女性經驗,整部日劇中唯一讓我感覺惋惜的,大概就是千鶴和兒玉咲子之間的感情。

千鶴是兒玉咲子從小到大的好友,也知道兒玉咲子是個無性戀。但兒玉咲子不知道的是,千鶴一直偷偷喜歡著她,但可能礙於社會觀感,在兒玉咲子面前一直假裝自己有男友,保持著有戀人的假象。

千鶴曾經假借和男友分手的名義,詢問兒玉咲子是否願意和她同住。兒玉咲子渾然不覺其中潛藏的情意,只慶幸於自己可以搬出老家,但千鶴卻在與兒玉咲子規劃未來生活的過程中,體認到自己不可能隱藏心意與她同住,然而這份心意也是絕對不會有回報的。於是,千鶴最後決定遠走他鄉,等待時間把緣份沖淡。

這大概就是另一種形式的異男忘了吧,唉。

--

--

白袍裡的羽毛筆
白袍裡的羽毛筆

書寫中的心理師,不務正業地寫著藝文評論。PSY是現在的身份,winddriver是過去的筆名。不會刻意寫與心理學相關的東西,因為深信這些知識早已刻在文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