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流浪記(一)|第一間寄宿家庭:最可愛的緣分

〈倫敦流浪記〉系列完整紀錄我半年來住的三個寄宿家庭、一個 Airbnb,到最後終於痛定思痛決定自己找房子的過程。

Platypusmien
眠の人生拼圖

--

前情提要

我的寄宿家庭是直接跟代辦訂的,房源來自跟學校合作的寄宿家庭仲介,學校會提供簡單的條件讓我們選擇,包含:

❐ 含早餐
❐ 含晚餐
❐ 通勤時間 20-45 分鐘 / 45 分鐘以上
❐ 特殊飲食
❐ 私人衛浴
❐ 可接受寵物
❐ 可接受小孩

其餘的就交給學校去配對。學校只能「儘量」篩選出符合條件的,我們既無法從符合的家庭中選擇,也不能事先看到地點和房子的照片。只有在確定配對以後才會收到家庭的基本資料(家庭成員、聯絡資訊、地址等),而房子和屋主長怎樣,就只有當天到了現場才會知道,所以每次搬家都像在開盲盒一樣。

在出發之前根據代辦的說詞是決定了之後就很難再更換寄宿家庭,所以我一開始只訂了一個月,想說入住之後如果覺得不錯再續住。殊不知一週過後想要續約,卻發現到十二月都已經被訂滿了,於是才會開啟之後一連串的漂泊。

如標題所述我總共搬了四次家,其中除了一個是暫住的 Airbnb 外,其他都是真正的住處,只是居住時長非常不一。每次搬家都是拎著我 30 吋和 26 吋的行李箱外加一個手提行李袋,因為中間過程很艱辛也受到很多人的幫助,所以我在這邊不會只著重在住處本身,而會完整講述中間的過程和小插曲。言下之意是?對沒錯,故事會很長!所以絕對是要分集的,如果之後有一些朋友只是想瞭解倫敦住宿的話,可以應需求再出一篇聚焦在住宿資訊的簡短版。

🏠 HOST FAMILY in BROCKLEY

我抵達倫敦是在禮拜五一大早,因為學校規定寄宿家庭的入住日是禮拜六,所以我先在叔叔家借宿了一晚,禮拜六吃過晚餐後才入住。

叔叔家位於一個不錯的學區,週六晚上的交通時間特別長,我們一路從西南邊的 New Malden 開往東南區,之前就聽說這區治安不太好,在入夜後更能明顯地感受到整個街景透露出的不安全感。我原本就已經很容易緊張,看到自己要住的區域居然長這樣之後又更加不安了,緊張到整顆心怦怦跳,在寄宿家庭門口停車熄火之後,我整個龜縮在車上不敢下去。還好叔叔很體貼地先幫我打頭陣,按下電鈴後來應門的是一位笑容滿面的黑人阿姨,她熱情的問候讓我整個繃緊的神經瞬間放鬆了下來。

很乾淨的廚房,植物也都照顧得好好的(桌上還放著轟媽給我的交通小撇步)

📍關於 BROCKLEY

我的學校在 zone 1 的 Angel,在人文薈萃的 Islington 內,屬於 Inner London。寄宿家庭則位於東南邊的 Brockley,在 zone 2 快到 zone 3 的邊界。這區算是市郊,主要是住宅區和一些特色小商店,不過說真的對家裡附近我也不是太熟因為主要都是去市中心玩。純粹搭地鐵的話是九站,不過我都習慣搭火車到 London Bridge 再轉車,會快很多,而且學校跟家裡都離地鐵站超近,所以沒意外的話整個通勤的時間不會超過 35 分鐘。但當然你也知道倫敦地鐵就是標準的不出意外就要出意外了,所以不想遲到的話最好都還是多留個 20 分鐘當緩衝。

我們學校上午課是 9:00 上課,我每天固定搭 8:03 從 Brockley 出發的火車,因為再下一班就會遲到了,搭地鐵又比較不舒服,所以非不得已我都是搭火車。因此造就了我破天荒的紀錄,住在這個家的期間,不但沒遲到過,還每天都提早約 20 分鐘到學校。(有夠不像我 🥲)

家裡附近的街景,每天路過但真的很少在附近吃或逛

前面雖然說我住在一個危險的區域,但不知道是習慣了還是怎樣,我幾天後走在路上就開始覺得很放心了。後來發現這區雖然是黑人區,但就我的觀察鄰里的素質算是好的,搭過一班公車到 Elephant & Castle ,那個路上的街景才是真的恐怖。而且怎麼樣?我原本想選的語言學校就位在那附近,惡名昭彰的 Peckham,住倫敦 25 年的叔叔說如果我當初說要讀那間他絕對會極力阻止,那一區是他唯一認為倫敦不能靠近的地方。

🇱🇨 HOST MUM

我的 Host mum Mathilda 來自聖露西亞( 居然可以遇到台灣屈指可數的邦交國國民!),雖然是雙魚座但做事情非常有板有眼,家裡的每個角落都打掃得一塵不染,每件家事也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她幾年前退休了但又再找了一份工作,雖然同樣是做了幾十年的老本行護士,但工時很自由,一周工作三、四天,工作內容有點像社工,替一些不方便到醫院就醫的弱勢族群在線上做簡單的檢查,情況比較嚴重時需要到府拜訪。

洗衣服需要用到五罐東西,難怪她都不讓我幫忙家事

每天上課回來她都會關心我今天過得如何?記得有次我說我不喜歡新的老師,她建議我不要急著論斷,結果隔幾天我回家我還真的改口說那位老師還不錯哈哈。我很喜歡和她聊天,或者說是聽她講話,每次總是會講一些很像電視裡那種年長的智者會說的話,內容如果是別人講可能會顯得有點冠冕堂皇,但透過真的有過人生歷練的她來說就是不一樣。她的兒子在幾年前一覺不醒,39 歲就離世了,女兒的工作需要在世界各國遊歷,所以她一直都是和貓還有寄宿的學生同住。說真的,她能這樣把自己照顧得好好的我內心已經很是佩服!

Mathilda 和我一樣很喜歡旅遊,而且遇到很好、很賞識她的老闆允許她一次旅遊一兩個月再回來上班。我很喜歡她的人生哲學,她總說人就是要到處去旅遊才會知道人有多麽不一樣、才會知道自己有多渺小,也才會懂的尊重和包容所有不同。我以前都以為會來英國唸書的人家境都不錯,但她說還是有些留學生是來自貧窮的家庭,家人傾盡全力支撐他們出國唸書,有時候連生活用品也捨不得買。所以她除了食物給很足之外,連一般寄宿家庭不會提供的毛巾、洗髮乳、沐浴乳、牙膏全部都免費提供,甚至吹風機也借了我一個月。

🛒 生活模式

入住時除了給我一袋裝衛生棉的小塑膠袋說月經來要使用之外,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的生活公約。主要是提醒我們儘量不要影響到彼此的生活,還有一些打掃清潔方面的事情,像是吃完東西要把餐具泡進水槽、固定每週六洗衣服換床單,僅此而已。自己的房間可以自己視情況打掃,其他部分包含倒垃圾都是她會負責。

Mathilda 很好心地提供給我比較大的房間因為我住比較久(另一間房間的室友多半都只住一兩個禮拜),但這間房間的光線實在有點太暗,而且房間面積雖大但收納空間實在是不夠,所以我在第一個禮拜結束後就問她能不能趁捷克室友搬走到新室友搬進來的空檔讓我搬過去。一開始她覺得太麻煩拒絕我,結果後來還是答應了。

第一週的捷克室友剛好跟我同一天入住、讀同一間語言學校,是個跟我爸媽年紀差不多的媽媽,利用短短的假期自己來進修英文。在入住的隔天,我們約好一起搭一次上學的交通路線,我原本想說這是自主性的行程應該很有彈性,不解她為何一直趕著出門。後來在去程地鐵上她才告訴我那天有迎新活動……我就這樣意外地參加到了,然後也認識到好多人!(感謝上天眷顧)第一週我基本上每天都跟她一起上學,所以感情還不錯。之後陸續還有一個木訥的法國工程師,跟另一個法國阿姨,但他們都跟我念不同學校,作息又很不一樣,所以只能在吃早餐遇到的時候尬聊幾句。

左邊是第一個禮拜住的房間(對很亂,因為是我在要搬走的時候才想到匆忙拍的),右邊是後來的

前面說到這個家庭沒有規則,後來才發現規則都是要在踩線之後才會知道的哈哈哈。像是轟媽很不喜歡食物有剩,即便像是像餅乾這種包裝完整的東西,她也會說這是給你們的,吃不完可以拿去學校當點心吃,叫我們都帶在身上。我那陣子真的活像隻倉鼠,每天老師跟同學看到我都說「你怎麼又在吃了!」一開始覺得有點煩,我又不喜歡吃這些食物為什麼要天天讓我帶,直到意識到倫敦的食物有多貴之後,才發現自己好幸福。

又或是一開始轟媽只說不要太晚洗澡,後來可能發現我每天都壓線睡前才洗,就改成九點後不能洗澡,害我好多次出去玩到比較晚都要隔天六點起來洗才來得及上學。當時很多同學都說這樣很不人道害我也覺得這個寄宿家庭好像不是太好,不過故事看到後面你們就會知道了!人都是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的🥲

🍽 伙食

我選擇的寄宿方案是包含早晚餐的,當時價錢是 £295/週 (後來又漲了好多),以倫敦的物價來說可以說是非常划算,即便偶爾會自己外食也還是賺吧!有些寄宿家庭可以讓學生自炊,不過我們這種有供餐的家庭一般來說就會禁止學生使用廚房。

每天的早餐都超豐盛大致上來說是這樣,這張還缺了小點心

伙食就像前面說的一樣,非常的豐盛,尤其是早餐!每天早上轟媽都會幫我們佈置好一整個托盤的東西,牛奶就是只能用那個壺裡的量。(但其實滿多的,有時會用不完)飲料還有優酪乳、果汁、瓶裝水,可以自己再泡茶或咖啡,再加上水果、土司或麵包(附乳酪、奶油、果醬,有時有火腿)、麥片、可以帶走的小點心,每天早上不花個半小時我是吃不完的。所以很常都是把不能帶的東西吃掉,身上帶著餅乾、果汁、水果,到學校常常直接當午餐來吃。

晚餐模板

至於晚餐呢,我雖然幾乎都有吃完,但算是含著淚吃完啦。(親朋好友們都知道我對食物有多挑)要不是因為我每天都跟餓死鬼一樣而且外面食物太貴,這種食物我在台灣吃到可能會直接倒掉……然而每次轟媽問我好不好吃的時候我都朝氣滿滿的回她:超好吃!突然感受到寄人籬下的辛苦😀 雖然廚藝不精,但她還是誠意滿滿,跟早餐一樣都會附水果、果汁、瓶裝水,再加碼優格跟甜點,身為護士她是很認真在照顧學的生營養的。

你沒看錯,這跟上面是不同餐:)

大部分時候吃的是加勒比地區的料理,我不知道是我轟媽廚藝的問題還是他們的料理就是這樣?會把蔬菜煮到黃黃爛爛的,加上茄汁跟香料,而且一定要加辣,但那個辣就是讓我吃得不是很舒服的辣,所以後來我都跟轟媽說我不吃辣。然後那個飯啊,一定是給你乾硬到不行,到這邊我也分不清這是英國的問題還是加勒比:)

左邊是加勒比料理,右邊大概是西式&加勒比雙拼😀

其他時候會煮一些西式料理,多半都是義大利麵加冷凍蔬菜,有時候會有馬鈴薯。其中我吃過真的覺得好吃的大概就是 Cauliflower cheese 了,之後搬出去住還自己去超市買 ready meal,結果竟意外發現轟媽做的比較好吃😳 另外這邊還有一個缺點,就是轟媽本身只吃海鮮跟雞肉,所以我在攝取蛋白質的部分也是頗為拮据。最後一天突然出現一條鮭魚,我整個欣喜若若狂!

這樣一餐就足以讓我欣喜若狂……

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Mathilda 的肉品全都是向一個直接與小農合作的平台訂購的,他們每週會固定送一箱物資過來,所以基本上肉類她都不需要自己去超市買。這家 Field & Flower,我也是為了寫這篇才去查的,很酷耶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一下!

宅配到府的肉肉

其實就如前述,我還住在這邊的時候,並沒有真的到很喜歡這裡的一切,偶爾聽到一些朋友的寄宿家庭會讓我很羨慕,偶爾又聽到一些很悲慘的遭遇讓我覺得自己還是幸運的。雖然知道這樣比較很不好,但好像就是沒辦法不去比,不然要如何知道自己到底過得好不好?

可能因為當時的英文口說還很不輪轉,所以每次都是聽 Mathilda 說話,並不太能有來有往,導致我一直認為我們感情薄弱。雖然她沒有真的對我生氣過,但很多時候她的反應會讓我覺得自己好像又給她帶來困擾了,她和捷克室友也達成共識我是個 trouble maker ,所以總覺得我在她眼中就是一個讓她頭痛的麻煩鬼。

即便如此她還是儘己所能地幫我,例如幫我打聽最省錢的搬家方式、例如在搬家前帶我去洗衣店讓我不用帶著髒衣服到新家、例如讓我在 check out 後把行李放在家裡出去玩一天。走之前我覺得我好像該寫張卡片感謝她,結果一寫發現我好像很喜歡她耶,然後到臨別之時我居然莫名其妙哭了,這次我是真的沒料到!

也有可能是太捨不得愛我的小貓咪 Skye 啦

在我離開之後,她時不時會傳訊息來關心我,甚至到埃及玩的時候還記得帶紀念品給我。時至今日她是我唯一有保持聯絡的轟媽,聖誕節回去看她的時候,她告訴我她當這麼久的 host 以來,只有和兩個學生在離開後依然保持聯絡,當然其中一個就是我。那時我已經離開兩個多月,見面時再和她聊到我的瑞士朋友,她居然能馬上說出「就是妳之前去機場送她的那個嗎?」我當下覺得簡直太不可思議!(要知道她在這中間又接待了多少學生)

那次談話她說我的英文進步很多,已經可以流暢地表達了,然後又說出了一句讓我受寵若驚的話,原話是 “ I like you, young lady!” 這句話看似平凡,但你不知道我當時聽到的時候有多想飆淚,甚至在要回台灣前讓我爆哭的回憶當中佔有一席之地。這邊先埋下伏筆,到底為何這短短的一句話會帶給我如此大的震撼呢?我們下集揭曉 😉

--

--

Platypusmien
眠の人生拼圖

platypus + mien=鴨嘴獸眠。“講不完齁?要不要寫成表格?” “我寫 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