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嚟匯率市場非常波動。美國加息,帶動美元迅速轉強,大部份外幣,包括英鎊、澳紙、加紙、人民幣、台幣均大幅貶值。
外幣貶值,即係用相同嘅港幣買到更多嘅外幣,可惜非人人得益:之前已經將身家換咗外幣嘅朋友,唔少揼心口,大叫蝕桌。亦有朋友打算移民或準備鳩衝日本,見港元更值錢,當然開心,佢哋更加關心未來走勢。好多人問我:
「英鎊跌到低位未?」
「澳紙仲會唔會落?」
「人民幣幾時升返?」
「日圓幾時變5算?」
我.唔.知!
匯率高低走勢,我一向都答「唔知」。唔係因為我收埋啲咩財富密碼、有用知識,而係我真係唔知。
第一,我以前工作不涉及匯市,自己對匯市亦零興趣。
第二,匯市走勢同股市同樣變幻莫測,自己作為凡夫俗子點會得到咩準確預測。加上唔相信有人咁好心「大家有錢一齊賺」,對於任何專家預測、推算,視之為睇相佬預測 — 你信就唔使證據都信,唔信就打死都唔信。
_____________
話雖如此,而家居於台灣,生活用台幣,而我仍保留大部份港元/美元資產,少不免喺有需要時將港元換成台幣。
以下方法,既可以節省時間心機去嘗試完成預測匯市高低呢啲不可能任務、又能確保自己兌外幣嘅匯率唔太高亦唔太低。
步驟如下:
— 將自己要兌成外幣嘅港幣平均切成 N份,最少三份,最多無上限(我建議最多十份,太多份好煩)
— 完全不理現時匯率,即刻將其中一份港幣兌成目標外幣
— 以後,每當市場匯率同你上一次兌外幣嘅匯率升或者貶 X% (建議 3–5%),就將一份港幣兌成目標外幣。留意,升或貶都要買
— 不斷重複以上,直到你啲港幣換晒為止
_____________
假設你要將一百萬港幣兌成英鎊。根據以上「懶人法」,你將佢平均切成四份,每份 25萬。現時英鎊兌港幣為HK$9.0。我用第一份港幣,換到 $27,800英鎊。假設你自設每上落3%就換一次港紙,以下係英鎊連貶三次3%、同連升三次3%嘅結果:
英鎊連貶三次3%,由HK$9貶到 $8.73、$8.46同$8.21,你兌呢四次,共得到$116,400英鎊。如果一次過喺最低嘅$8.21兌,你會得到更多嘅$121,700英鎊,少咗大概5%。
英鎊連升三次3%,由HK$9貶到$9.27、$9.55同$9.83,你兌呢四次,共得到$106,400英鎊。如果一次過喺最高嘅$9.83兌,你會得到少啲嘅$101,700英鎊,而家多咗大概5%。
呢個結果並唔奇怪,因為如果英鎊一直貶值,等同樣嘢不斷減價,咁你梗係越遲買越好(倒轉嚟講,如果一直加價,梗係越早買越著數)。問題正正在於你點知佢會升值定貶值、同升值埋貶到邊個位?
用以上方法買外幣,只要個 X%唔定得太闊,喺3–5%(即外幣每升或貶3%-5%就兌一次),你最終所得嘅外幣匯率大概等於你換第一份同最後一份港幣嗰段時間嘅中間數。
我自己都係用呢個「懶人法」買外幣,包括台幣(應付生活費)、日圓(準備開關鳩衝去旅行)。
我連買股票都係用呢種「懶人法」,每逢股票同上次買入價升/跌Y%,就再買入一定金額嘅股票。
_____________
【懶人法優點】
— 懶!慳水慳力!唔使理匯率趨勢同高低位(重申,估高低位呢個係mission impossible),只需要留意住匯率,到位就買。有啲銀行提供預設服務,到價就自動幫你兌換外幣。
—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最終所得嘅匯率,大概等於你買入外幣嗰段時間嘅平均數。
【懶人法缺點】
— 永遠「賺唔盡」。其實「半杯水半杯空」,即是優點又係缺點。呢個方法唔可以令你賺到盡,喺低位或高位買入。如果匯率單邊走,永遠只升/只跌,即使你用呢個方法,最終仍會呻笨。你最後一份錢買咗外幣,如果佢繼續貶值,你依然會覺得唔抵。問題係你比起喺最初買,已經慳返好多。
你當係用「賺到盡」嘅機會,換取咗消滅「蝕到傻」呢個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