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役女高中生會吃避孕藥」一則推文讓NHK記者撰文聲援原PO

--

上個月 15號,推特上一則女高中生的推文在短時間內獲得六萬人轉推(retweet),這則推文是這麼開始的:

請聽我說,現役女高中生會吃避孕藥(ピル=pill)。
希望不要再有偏見了
前陣子,健教課上老師說:「我想在妳們裡面應該沒有人在吃(避孕藥)」聽到老師這麼說覺得悲從中來
這樣的教育不覺得很落伍嗎?
吃避孕藥並不是只有「避孕」這個目的而已
不要連老師都加入來為難正在忍受生理痛的同學

這名健教課老師八成是將避孕藥和「避孕」劃上等號,誤以為只有「需要避孕」的人才會吃避孕藥。殊不知這是很大的誤解,低劑量口服避孕藥因為含有女性賀爾蒙,可用於緩解生理痛或經期不順。而坐在台下聽到老師這席話的原PO,正好就是靠著低劑量避孕藥緩解生理痛的女高中生,老師這一句「我想在妳們裡面應該沒有人在吃(避孕藥)」大大傷了這名女學生的心。

這名女高中生在推文底下繼續寫到,現在女高中生使用的教科書裡,關於避孕藥的介紹只有為了「避孕」而已,這樣會造成更多人對於避孕藥的誤解。

避孕藥的日文「ピル」正是英文「pill」的音譯,比起中文直接將「避孕藥」命名為「避孕藥」,從這個角度來看說不定中文圈對於避孕藥的誤解更深也說不定。身為生理女性的筆者個人觀點,在中文圈或是在台灣提到避孕藥一詞,並不像日本是一大禁忌。在台灣,如果因為生理痛可以很自然地走去買止痛藥或是和身邊的親友談到這件事;就算是為了「避孕」而吃「避孕藥」,除了一直施加壓力要想抱金孫的家中長輩之外,相對來說也可以很大方地承認自己在吃避孕藥。
然而在日本,「吃避孕藥=避孕=性慾旺盛=這個女生一定性生活不檢點才需要避孕」的偏見很重,「需要避孕=性行為不檢點」的偏見,造成「避孕」本身剩下負面含義。這個邏輯也可以套用到日本社會或以保守派中高年男性為主的政壇上,時不時就會出現「女生最好生兩三胎」,或有女性眾議員說出「同性戀沒有『生產力』」的話,一再出現「女性=要結婚生子」、「沒有『生產力』就不是女性」的刻板印象,讓社會大眾對於「避孕」的偏見越來越深。

在這則推文受到熱烈迴響之後,NHK記者牧本真由美與野田綾,更為此寫了一篇報導力挺這名女學生,從女學生的推文內容開始,再邀請專家解說低劑量避孕藥的功效,以及女學生在校園內生理痛時有苦難言的現況。在這篇報導的最後,NHK記者最後還親自向這名女學生分享自身經驗:「作為記者的我曾因經期不順很苦惱,我至今還忘不了當時去找藥師開低劑量避孕藥時,藥師對我說的話:…

--

--

CHANG, Yu-Chieh
石川カオリ的日本時事まとめ翻譯。

大阪大学人間科学研究科グローバル共生学講座、清大工科系畢,現職為網路媒體新聞編譯,曾居日本大阪,現已搬回台北。關注議題包括:台日・LGBTQ+・移民工・慰安婦・核電。合作邀約請洽:yuchieh_osaka@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