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恐同 IG 互動式故事 專案幕後完全拆解!| 傑哥補藥 EP19

陳思傑 Jesse Chen
社群丼玩行銷
Published in
7 min readMay 17, 2019

--

大家今天在 IG 上體驗過這個被瘋傳的 IG 互動式故事了嗎?因為接下來就要爆雷並破解這個 Instagram 情境遊戲的各種細節了,還沒體驗過的朋友們先去 IG 搜尋這個帳號:the.story.start 或直接點擊下面這個連結,只要跟著圖面上的指引、點擊圖上被標註的帳號就能進行遊戲了:https://www.instagram.com/the.story.start/

在拆解這個 Campaign 之前,先感謝一下背後無比強大的製作群 —

  • 創意與內容規劃/ 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全體成員 / PM:洪子璇
  • 視覺設計與專案管理/ 簡訊設計
  • 宣傳策略/ 愛瑞兒 Ariel Wei
  • 也感謝所有願意發聲、協助宣傳的朋友們,沒有這每一個人的投入,不會有這麼多人看到這個故事。

#不再恐同 的 IG 專案是如何誕生的?

5.17 是國際不再恐同日,也是立法院表決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的日子,而這也是我們這幾個團隊、夥伴們一直以來關注的議題。在決定要針對「不再恐同」規劃 Campaign 後,4.16 第一次提出創意規劃、並在 5.17 午夜正式上線,一個月內大家一起完成了這檔企劃。

我們怎樣破解 IG 大型互動式故事的選擇難題?

我們是如何在 Instagram 這樣的平台內做出多結局式互動遊戲的?我們採取的方式是讓大家點擊標註帳號,藉由不斷引導大家到下一個帳號頁面來推進劇情。或許這在台灣是非常少見而創新的 IG 玩法,但其實並不是首創。我們團隊因為之前玩過已故音樂人 Avicii 的 IG Campaign(https://www.instagram.com/avicii_begins/)才知道這個手法。然而 — 讓用戶在 IG 中可以走不同路徑的手法,並不是整個專案最難規劃的部分。

「選項如何設計」才是真正的難題。大家可以想像一下:一個主題是「不再恐同」的互動遊戲,遇到抉擇點時如果一個是選項是恐同、另一個選項是友善,那相信不太會有人刻意選擇恐同路線,這樣就會失去遊戲性,讓人並沒有真的有「面對選擇的困難感」也不會有「劇情推動的不確定性」,這樣的狀況不管是設計 Chatbot 或是任何互動網站、遊戲,都必須極力避免。但是如果兩個選項都是恐同、或兩個選項都是友善,一樣也會失去遊戲性,讓人覺得「不管我怎麼選都差不多,劇情推動跟我的抉擇無關」。

我們怎麼解決的呢?大家應該有注意到在不同畫面中有幾格是多圖的貼文,當你點進去往左滑就能發現還有隱藏的圖片,滑到底就能找到「站出來為學藝發聲」的好結局路線。在我們測試遊戲的時候,絕大部分朋友都沒有在第一次就找到這條路徑,而不斷在學藝被霸凌、被排擠、甚至自殺的輪迴中繞著。如果大家有注意的話,其實整個遊戲中總共有 7 個地方讓你有機會為被霸凌的學藝股長站出來發聲,如果不斷走出悲傷的結局,表示這所有能拯救學藝的機會點你都漠視並錯過了 …

你找出彩蛋跟隱藏結局了嗎?

而這也成為了這款遊戲最大的隱喻 —

唯有你進一步關心、發聲並採取行動,你才能找到那條「不再恐同」的路。

整個互動式故事的支線圖

當我們想出這個點子的當下,真的自己雞皮疙瘩掉滿地啊啊啊。簡訊設計更是畫出了超越我們想像的精彩彩蛋,希望大家能好好品味每個細節。我個人最喜歡的彩蛋是 — 在第一個畫面中所有登場角色往左滑都能看到臉部的細微變化,從歡樂的笑臉轉變到嫌惡的表情,而唯有學藝的表情是沒有改變的。

「執行力」是整個專案的決勝點!

為了建立整個互動式故事,我們總共創建了 22 個 IG 帳號(要注意一個手機號碼可以申請的帳號數是有限制的,所以我們幾乎全團隊都貢獻了自己的手機 …)、簡訊設計在短短幾週內用驚人的高品質插畫製作了包含彩蛋隱藏圖總共 279 張圖,我個人覺得這個專案如果沒有簡訊設計這樣高水準、有溫度的插畫以及嚴謹的專案管理,是絕對不可能成立的。

這 279 張圖片我們一張一張上稿、並徹夜標記帳號串起了所有路徑,而由於需要在一天之內爆發,關鍵的宣傳在愛瑞兒、志祺、合作夥伴 Hahow、我們團隊的聯絡下確保了初始擴散的基本盤。這每一個環節如果在執行上出了錯、不夠到位,都不可能創造出今天這樣的擴散爆發力。

目前由於 IG 新帳號不能馬上看到洞察報告的數據,我無法把所有數據細節呈現出來,但等明天開始我會持續更新關鍵的數據成效在這裡:

  • 5.17 早上 8:00 開始正式宣傳,5.17 下午 4:25 用了 8 個小時左右 @the.story.start 帳號粉絲數破萬(更新:目前已超過 3 萬人追蹤)。
  • 24 小時內共超過35 萬人次進入這個故事,目前已超過 50 萬人次。
  • 有 12 萬人次走出隱藏結局 : 為學藝發聲。
  • 有 15 萬人次走到最後,了解不再恐同議題。

另外補充幾個專案背後的小秘密:

  • 其實原本為了氣氛的鋪陳,第一個版本的規劃共有 43 個帳號、中間的抉擇點也更多,但考慮到流程太長會破壞用戶體驗、以及製作時間的限制,最後才調整為現在的版本。
  • 為什麼起始帳號是 @the.story.start 而不是文法正確的 @the.story.starts?單純因為 @the.story.starts 已經被別人申請了 …
  • 真心話大冒險旋轉瓶身,順時針跟逆時針的箭頭方向其實都是順時針,單純因為設計覺得這樣畫面比較美 :P

在 517 世界不再恐同日的今天,立院稍早通過了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確定相同性別兩人,得以向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讓這款 IG 互動式故事能夠成為錦上添花的小插曲。我們真正開心不是有多少人在遊戲中走到隱藏結局,而是同志朋友們在今天一起走出了那條美好的路。

最後小小工商一下:這次 Campaign 製作群的核心成員,包括我(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執行長)、簡訊設計的共同創辦人張志祺、定期分享 IG 分析與實戰技巧的 IG 專業講師愛瑞兒,我們三人將要於下週在 Hahow 上開始《IG 全攻略:從 0 到 1 的 Instagram 經營學》線上課程集資,相信這次專案讓不少品牌驚艷 IG 的行銷可能性,我們三個也會火力全開從 Instagram 的策略定位、內容經營、數據成效分析三個面向,教大家如何玩轉 IG 行銷的!

如果有品牌/ 企業想與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團隊一起合作 Instagram 社群行銷操作,歡迎來信聯繫 Vickie(vickie.li@humanoid.com.tw)也歡迎大家追蹤我的 IG: jesseuni,會定期更新各種社群行銷的知識跟資訊噢!

想要參與更多社群討論歡迎到「社群丼」,我是只要有人社群顧問的 陳思傑 Jesse Chen 
也歡迎追蹤我的 Facebook 帳號和IG:jesseuni。
聯繫只要有人社群顧問:vickie.li@humanoid.com.tw

--

--

陳思傑 Jesse Chen
社群丼玩行銷

只要有人社群顧問執行長/ 客家小吵的吵爸/曾任臺灣吧行銷總監 。熱愛社群、熱愛行銷、有時候也熱愛畫圖,努力學習並分享一些有趣的社群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