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學、搖滾與次流行文化】:香港可有「胡士托」?-專訪黃志淙博士

圖片來源:互聯網

【文:文化九公】

「其實世代已經準備好改變,只是當接力棒交到70年代的青年人手上時,他們竟然陷入了抑鬱與混亂的狀態,皆因所有革命先輩突然退居幕後。所以當接力棒交給青年人時,他們完全不知道用甚麼方法去改變邪惡的世代。就此,在美國歷史上,當時的青年人由追求崇高的革命理想到退化成為貪婪的一代...我們這一代的接力棒弄丟了,更催生了這個完全乏善可陳的世代。」Joni Mitchell在接受MOJO雜誌訪問時,陳述對當時崇尚「愛與和平」的世代感到厭倦。

60至70年代的美國社會氣氛,大概是反戰、種族歧視、毒品與性愛泛濫的年代。當時既高舉著大無畏的烏托邦思想,同時彌漫著生存的無奈。還以為「愛與和平」的理念改變了世界,到最後原來被改變的還是你自己。無論如何60至70年是最迷人的夢幻時代,亦催生了在音樂歷史上最傳奇的胡士托音樂節(Woodstock Festival)。

回到當下的香港社會氛圍,面對的是中港矛盾、政治改革停滯不前、青年人面對副學士畸形學制、置業安居及低收入等問題,其實整個香港社會已去了一個沸騰點,若有不慎,隨時會爆發出來。假若以音樂語言來理解,一場港式「胡士托」音樂節或許是一種精神解放,讓已迫在眉睫走到死胡同的香港,尋覓出路。

黑人藍調民謠結他手Richie Havens 為一連三日兩晚Woodstock揭開序幕。

更多內容:https://www.patreon.com/posts/56381063

音樂節應該延伸閱讀:

舊文搬家:原刊於藝術推廣新聞頻道,寫於2014年一月

--

--

文化九公:神學只是一場遊戲
神學 + 搖滾樂 + 次流行文化

玩音樂是興趣,寫作是修行,讀神學是天職。曾經在山上舉辦過《山寨音樂》及工廈天台眾籌《天台音樂祭》。出了一本半自傳《道成搖滾》,好像是華文神學界唯一談搖滾樂與神學的巨著。《號外》專欄作家。現於英國讀博士,研究神學、搖滾樂與冰島樂團Sigur Rós,同時化身King Zausage創作電子音樂,反思基督教信仰。